【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伏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9 10:3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20 09:02 編輯

醫學百科●伏氣

 

拼音

 

fúqì

伏氣病證名。

 

邪氣伏藏于體內。

 

又稱伏氣溫病。

 

《傷寒論·平脈法》:“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

 

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

 

成無己注:“冬時感寒,伏藏于經中,不即發者,謂之伏氣。”

 

伏氣之說源自《內經》。

 

《素問·生氣通天論》:“冬傷于寒,春必病溫”。

 

歷代各家對邪氣伏藏部位說法不一。

 

晉·王叔和《傷寒例》認為“寒毒藏于肌膚”。

 

金·成無己認為邪“伏藏于經中”。

 

明·吳又可《溫疫論》認為邪伏募原。

 

清·王孟英《溫熱經緯》認為“若伏氣溫病,自里出表,乃先從血分而后達于氣分。”

 

伏氣多與溫病相關聯。

 

《素問·熱論》:“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后夏至日者為病暑。”

 

王孟英則將溫病分為外感溫病和伏氣溫病兩大類。

 

一般認為,凡初起不見表證,而先見里熱,甚至血分熱證者,均為伏氣溫病。

 

如春溫與伏暑之類便是。

 

引用:http://big5.wiki8.com/fuqi_1569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2:42 , Processed in 0.08690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