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207|回復: 27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傳心錄】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9 06:5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3-5-3 20:35 編輯

醫學傳心錄

 

書名:醫學傳心錄


作者:似為劉一仁所著,錢樂天得秘本


朝代:清


分類:醫論


品質:0%


典籍總表,劉一仁,清朝,醫論,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86%AB%E5%AD%B8%E5%82%B3%E5%BF%83%E9%8C%84/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500 銀幣 +10 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37:40 | 只看該作者

修訂說明

 

《醫學傳心錄》原是中醫大夫錢樂天生前所得的秘本,原書寫於清道光年間,封面上載有「上海劉一仁」五字,從內容看,似是劉一仁所著。


一九五四年曾由原河北省衛生工作者協會定名《中醫捷徑》內部出版,作為中醫會員的學習材料,一九五八年原河北省中醫研究所籌備處責成我們進行整理,並以原名──《醫學傳心錄》正式出版。


本書內容為診脈、湯頭、本草、證治等。文多賦體歌決,簡明扼要,便於誦記。


其理論引證以經典為主,兼顧歷代名家之長。


取材簡短,能使讀者提綱挈領。


但原本因傳抄之故,差錯很多,我們將論述引證,與原著進行了校對。


書中古僻字句,或代以通俗字句,或加注解。


湯頭歌訣中的藥名,用小字作了旁注。


時方藥味與原方有出入者,恐系作者臨床經驗,一律末加修改。


有方無歌者,則補以湯頭歌。


當時我們雖然做了上述一些工作,但過於強調了保持原貌,對一些不妥的節段,末予刪改。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目前全國西醫學習中醫、中西醫結合的群眾運動正蓬勃發展,為了便於廣大醫務人員學習參考,這次修訂時,我們對一些不妥的節段,又作了一些刪改,不便刪改者,附加了按語。


同時,對一九五八年版本的注釋、按語,也作了一些修改和補充。


但是,因為原作者受其階級地位、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的限制,書中有些觀點,讀者需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批判地接受,作為臨床和研究工作參考。


我們由於受水準所限,修訂工作也難免有錯誤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38:48 | 只看該作者

編者寫在卷首

 

一、先將抄本傳心錄一冊(共計八十七章)開首十三章先讀熟。


用藥傳心賦一篇,讀之藥性大概便知矣。


治病主要訣一篇,讀之即知每病主藥。


引經藥二行,蓋百病各有經絡,藥材眾多,非所引藥,則眾藥無所依歸,反致生害,譬如同眾拜客,無人作引,終不能入其室中,所謂無針不引線也。


診脈傳心訣,讀之則知脈之名體,輕重緩急虛實表裡。


診脈總要一條,讀之舉手按脈,即知其病症矣。


三部總看一條,讀之則知三部相同之脈,便知犯何病症矣。


發言須當理一條,讀之則知問病之法。


湯頭歌要旨五章共五條,如脈息略明,病狀已得,藥性初知,而不知古人一定之方,隨時加減,是舍繩墨而意裁曲直,棄權衡而手揣輕重,終於錯謬,蓋古人定方,必先診脈,知系何臟腑何經絡之病,即應用何經絡之藥,每方必有主藥、輔助藥、調和藥以配合,而藥味中一經炮炙,便爾更變原性,或方中之藥,各有相犯相忌相助,豈可亂用,故必斟酌盡善,始定成方,以為加減,垂示後學,以為準繩,若使藥性不熟,不知加減,診脈而後,舉目茫然,不知作何立方也。


病因賦一章最妙,人犯病症,一經外現,茫然不知其病因何而得,亦不知何臟腑何經絡受傷,倘看脈後,人問因何而得,系何臟腑經絡所致,如何答應,此篇一熟,一見便知,不獨醫人,而自己倘覺有病,亦知其何因,庶不為庸醫所害耳。


以上自診脈傳心訣至病因賦,不過十三章,數日可熟,以下七十四章,皆以病因賦內每一句為題,分病原治法成為一章。


其用藥湯頭猶恐人不能記憶,將一方各藥練成五言絕句,亦甚便易;


如能熟知更妙,或不能熟,常常讀之,自能入腹。


藥有三百餘味,此本分寒熱溫平四種,共計一百四十六味,雖缺半未全,而首面上之藥亦可足用,間有藥性不能盡列,而藥性之大概已具。


古人精義,為醫學大綱,系屬秘本,並無坊刻,熟此一本,給人診治,不致錯謬矣。


二、再看《圖注難經脈訣》一部,計四小薄本。


醫之一道,必先詳知脈理,臟腑經絡,五行生克,此書專講脈絡,其中有圖、有注解,惟診脈入式歌、五臟歌、七表八裡九道、下指診脈歌皆七言絕句,讀之為妙。


其餘常讀,便順口入腹,至內中卷三一本,《難經》有細注,可與第一卷《難經·圖》,兩本攤於案上對看自明。


按:《圖法難經脈訣》唯心的東西較多。


不如參考《瀕湖脈學》或《金鑒.脈訣》。


三、再看汪訒蓭《本草備要》一部,四五薄本,專講藥性,後面附有《湯頭歌訣》一薄本,方共三百有零,分為二十門,每一湯頭僅數句,亦必須熟讀。


至於古方,豈能個個講明,只就《傷寒》壞病內最難措手之方選四五個,以參悟其用藥之方,則不煩而心得矣。


四、再看汪訒蓭所注《醫方集解》一部,專載古人陳方,講明古人因病立方,用藥精義,而且分明補益、發表、湧吐、攻裡、表裡、和解、理氣、理血、祛風、祛寒、清暑、利濕、潤燥、瀉火、除痰、消導、收澀、殺蟲、明日、癰瘍、經產、救急,共二十二門。


凡補益等名目下,各有細注,而各方亦有細注,雖不必讀,不可不靜心三復細看也。


至脈與所現之症侯,有相合者,為脈症相合,照「湯頭」加減立方自易。至有脈如此,而所現之症如彼,是為脈症不符,凡脈與症不符者,病多難治。


蓋究不知所患何症,未便冒昧以投藥,或舍脈從症,舍症從脈,必有依據,故此《醫方集解》一部,不可不細玩也。


左手脈三部,心、肝、腎為臟。


小腸、膽、膀臟為腑。


臟屬陰、腑屬陽,此謂三陰三陽。


右手脈三部,肺、脾、命門為臟。大腸、胃、三焦為腑。


診脈須將二三四指甲剪去,蓋人之指尖最靈,指尖直督向下,按之則脈中動靜虛實,無微不到。


若用三指平按脈上,則不得脈中之細微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39:22 | 只看該作者

診脈傳心訣

 

診家之要四般脈,浮沉遲數為之則。


浮沉輕重指端詳①,遲數息中分緩急②。


浮而無力即為虛③,浮而有力便為洪。


脈沉而無力是弱④,微沉有力是為實。


遲而有力滑脈居⑤,遲而無力緩與澀⑥。


數而有力為緊弦⑦,數而無力為芤脈⑧。


浮遲即是表間虛,沉遲即是裡冷極。


浮數原來表熱真,沉數原來裡熱炎。


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


按:脈學講的越繁瑣,初學的人越難掌握。


前人曾說:「切脈之事,明於書未必明於心,明於心未必明於手」,所謂「胸中了了,指下難明」。


本訣以浮、沉、遲、數四脈為綱,再從四脈的有力無力分出虛、實、洪、弱等十種脈象。


這種以綱帶目,從簡到繁,先易後難的診脈方法,使初學的人容易掌握。


作者對諸脈脈象形容不夠全面,間或有與歷代脈學說法不盡符合處,但因作者已經申明「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故未修改。


讀者可參閱其他脈學,結合實踐,互相印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39:47 | 只看該作者

注解

 

①輕手按於皮膚之上即見者,謂之浮脈。重手按至肌肉之間始見者,謂之沉脈。


②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脈來三至謂之遲脈。一息脈來六至謂之數脈。(數:讀朔,當快講。)


③虛脈,遲大而耎,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


④極耎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者.謂之弱脈。


⑤崔嘉彥《脈決》謂滑脈:「遲而有力,滑而流利」又謂:「滑脈如珠,往來旋轉」。


⑥緩脈:一息四至,應指和緩.往來自勻。澀脈:細而遲,往來難。


⑦緊脈: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手,數如切繩。弦脈:端直以長如張弓弦。


⑧《脈經》謂:芤脈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如撚蔥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0:21 | 只看該作者

諸脈主病

 

浮為風虛芤失血,滑為吐逆實為熱,弦為拘急緊為疼,若是洪來多發熱。


沉寒積痛微①冷結,緩主風虛澀少血,遲病冷頑伏積攻,濡弱氣血少分別②。


長為壯熱短為食,虛脈心中多恍惚,促③緣積聚熱相攻,結④為陰寒有所積,動⑤為驚悸血崩淋,牢⑥為寒痛木乘牌,代⑦為正氣已飄離,細⑧是精枯形瘦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0:44 | 只看該作者

注解

 

①微脈:極細而耎,若有若無,按之若欲絕,至數不明。


②濡脈:虛耎無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卻去,主血虛,又主濕。弱脈主氣虛。


③促脈:古人有兩種解釋,數時一止叫促脈(脈經);脈博急促也叫促脈(脈學輯要)。


④結脈:往來緩慢,時一止復來。


⑤動脈:古人有兩種解釋,一謂「動乃數脈,見於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瀕湖脈學》)。一謂「數而跳突名動」(《脈學輯耍》何夢瑤)。


⑥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


⑦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良久復動。且止有常數,必依數而止。


⑧細脈:細直而耎,若絲線之應指。特點是脈窄,且波動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1:09 | 只看該作者

診脈總要

 

脈中義理極微玄,一診傳心即了然。


左寸心脈浮大散,左關肝膽脈長弦,右寸肺脈浮澀短,右關脾胃緩大兼,兩尺屬腎宜沉軟,此為無病體安然。


春脈弦兮夏脈鉤,秋脈毛兮冬脈石①,順時為吉逆為凶,指下須詳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脈一盛,便是風寒暑濕症,惡寒發熱更無殊,四脈四症要審定。


浮而無力是傷風,浮而有力傷寒症,浮而虛者暑傷心,浮而緩者濕之病,發散滲利不可差,用藥和平保元命。


右手氣口脈一盛,便是內傷飲食症。


內傷勞倦脈浮洪,飲食傷脾脈洪盛。


又有七情氣所纏,喜散怒弦憂澀認,悲緊思結恐為沉,驚則脈來動不定,平其胃氣保安全,實實虛虛能損命。


左關脈實肝有餘;右關脈澀脾土虛。


左關澀兮血不足;右關滑兮食積居。


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結,左尺遲兮陽事衰,右尺數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號和平,更加一至無大屙,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即云殂,六至為數七至極,八脫九險十危急。


脈無上下陰陽絕,脈無來去本元枯,動止頻頻不久矣,直須決絕莫含糊。


大凡診脈要數息,五十不止身無疾,指下欣欣生意多,雖然有病將安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1:33 | 只看該作者

注解

 

①鉤:脈來疾去遲曰鉤,亦即今之洪脈。毛:即今之浮脈。李士材謂系浮澀,亦通。石:脈沉溺而滑也。


②人迎:關部分做上、中、下三等分,靠近寸部的上三分之一,左手叫人迎,右手叫氣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2:13 | 只看該作者

診脈六法

 

切脈下指先看心,心脈浮大為正形。


浮而有力心經熱,熱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風寒弦又緊,頭疼寒熱數難平。


驚悸怔忡沉細弱。


上焦蓄熱洪大應。(心脈)


次看肝臟弦又長,總然有病也無妨。


忽然浮大風為患,緊帶洪兮瘧痢當。


微澀原來陰血少。數為著怒緩為尫(wang1音汪。瘦弱的意思)。


有餘因實知肝火。沉細為虛亦是常。(肝脈)


若逢腎脈沉無病,洪大須知陰火生。


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為妊。


弦緊極虛芤下血。


痛連腰脅現微沉。


五心煩熱洪無力。


犯著房勞數不寧。(腎脈)


右寸診之浮短澀,肺家清淨病無干。


邪氣上衝多發嗽,洪大分明仔細看。


弦緊必然咽燥破。


數時胸府熱難安。


浮而有力風外感。


沉主生癰滑生痰。(肺脈)


脾家性燥宜遲緩,倘逢滑數知傷食。


洪大原來胃火熾,弦緊定遭?瘧疾。


虛汗泄瀉腹膨膨。噯氣吞酸是數熱。


土不制水肢浮腫,沉細而微見腎脈。(脾脈)


命門相火只宜靜,雖然沉細未為病。


若逢盛旺反成殃,陰虛盜汗肌消甚。


浮洪嘔血夢遺精。


滑數昏花耳聾症。


遲緩多緣下部寒。


女子旺時應有孕。(命門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2:42 | 只看該作者

三部總看歌

 

三部俱浮肺臟風。


惡寒發熱鼻難通。


沉遲冷積真元憊。


弦數倡狂怒氣衝。


兩手緊兮寒與食。


二關緩作痹和癃。


虛濡微澀陰陽竭,洪滑不堪久病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3:04 | 只看該作者

發言須當理

 

病人問所便(問所便者,問其居處、動靜、陰陽、寒熱性情之宜也)。


如問其為病熱,則便於用寒。


問其為病寒,則便於用熱。


嘗有居奧室之中、帷幔之內,甚則復以帛蒙首,不言所病,令人診候,若細問因由,便謂醫業不精。


既不能望形色、聞聲音,又不能問病情,只憑切脈,以決百病之死生,苟非通明之士,何能若是。


故醫者必須徐徐問其所苦何物,所思何物,所欲何物,所疑何物,年之少長,形之肥瘦,飲食起居若何,二便通塞若何,所發之始與今之方病。


病經幾日,曾服過何藥。


婦人室女須問經事若何。


產後須問惡露有無多少。


小兒但見憎寒壯熱,須問曾經發斑疹否。


凡諸病痛,須問曾跌撲損傷否。


此為大法,務要一一詳審,以彼所說,校吾所診,或同或異,以折衷之,則萬全之功,庶可收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3:26 | 只看該作者

引經藥

 

手足太陽經,槁本羌活行。


少陽厥陰地,總用柴胡去。


手足陽明經,白芷升(麻)葛根。


肺(白)芷升(麻)蔥(白)用。


脾升(麻)白芍應。


心經黃連使。


腎獨加桂靈。


分經用此藥,愈病即通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5:42 | 只看該作者

用藥傳心賦

 

用藥之妙,如將用兵。


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惟取其效,要知黃連清心經之客火。


黃柏降相火之遊行。


黃芩瀉肺火而最妙。


梔子清胃熱而如神(炒黑止血)。


芒硝通大便之結燥。


大黃乃蕩滌之將軍①。


犀角解乎心熱。


牛黃定其膽驚。


連翹瀉六經之火。


菊花明兩目之昏。


滑石利小便之結滯②。


石膏瀉胃火之炎蒸。


山豆根解熱毒而治喉痹。


桑白皮瀉肺邪而利水停。


龍膽治肝家之熱。


瞿麥利膀胱之淋。


鱉甲治瘧而治癖。


龜板補陰而補心。


茵陳治黃疽而利水。


香薷治霍亂以清襟。


柴胡退往來之寒熱。


前胡治咳嗽之痰升。


元參治結毒癰疽,清利咽膈。


沙參補陰虛嗽,保定肺經。


竹葉、竹茹治虛煩而有效。


茅根、藕節止吐衄而多靈。


苦參治發狂癰腫。


地榆止血痢血崩。


車前子利水以止瀉。


瓜蔞仁降痰以清襟。


秦艽去骨蒸之勞熱。


丹皮破積血以行經。


熟地補血而療損。


生地涼血以滋陰。


白芍藥治腹疼──補而收──而煩熱上除。


赤芍藥通血瘀──散而瀉──而小腹可利。


麥冬生脈以清心,上而止嗽。


天冬消痰而潤肺,下走腎經。


地骨皮治夜熱之勞蒸。


知母退腎經之火沸。


葛根止渴而解肌。


澤瀉補陰而滲利。


茲乃藥性之寒,投劑須當酌意。


又聞熱藥可以溫經:麻黃表寒邪之汗。


官桂治冷氣之侵。


木香調氣治腹痛。


沉香降氣治腰疼。


丁香止嘔,暖胃家之冷。


藿香止吐,壯胃脘以溫。


吳茱萸走小腹療寒疼。


山茱萸壯腰腎以澀精。


豆蔻、砂仁理胸中之氣食。


腹皮、厚朴治腹內之脹膨。


白豆蔻開胃口而去滯。


元胡索治氣血而亦調經。


附子回陽,救陰寒之藥。


乾薑治冷,轉臟腑以溫。


草果消溶宿食。


檳榔去積推陳。


蓯蓉壯陽而固本。


鹿茸益腎而生精。


鎖陽子最止精漏。


菟絲子偏固天真。


沒藥、乳香散血凝之痛。


二醜、巴豆(二位相反)攻便閉之屯。


紫蘇散風寒,子能降氣。


川椒退蛔厥,核治喘升。


五靈脂治心腹之血痛;大茴香治小腸之氣痛。


此熱藥之主治,分佐使與君臣。


論及溫藥,各稱其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47: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19 23:50 編輯

甘草為和中之國老。


人參乃補氣之元神。


葶藶降肺喘而利水,苦甜有別③。


茯苓補脾虛而利滲,赤白須分④。


黃耆補衛而止汗。


山藥益腎而開心。


莪朮、三棱消積堅之痞塊。


麥芽、神麯消飲食而寬膨。


順氣化痰陳皮可用。


寬中快膈枳殼當行。


白朮健脾而去濕。


當歸補血以調經。


半夏治痰燥胃。


枳實去積推陳。


川芎治頭疼之要藥。


桃仁破瘀血之佳珍。


艾葉安胎而治崩漏。


香附順氣而亦調經。


杏仁止風寒之嗽。


五味斂肺氣之升。


防風乃諸風之必用。


荊芥清頭目而療崩。


山楂消肉食之積。


細辛止少陰頭疼。


紫薇花通經而墮胎。


酸棗仁斂汗而安神。


槁本止頭疼於巔頂之上。


桔梗載藥物有舟楫之能。


杜仲壯腰膝而補腎。


紅花蘇血暈而通經。


茲溫藥之性氣,學者必由是而遵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50:59 | 只看該作者

既已明於三者⑤,豈不悉舉其平。


常山使之截瘧。


阿魏用之消癥。


防己、木瓜除下焦之濕腫。


菖蒲、遠志通心腹之神明。


壯腰膝莫如虎骨。


定驚悸當用獲神。


阿膠止嗽而止血。


牡蠣澀汗而澀精。


羌活散風,除骨節之疼。


冬花止咳,降肺火之升。


獨活、寄生理腳膝之風濕。


薄荷、白芷散頭額之風疼。


木賊、蒺藜退眼睛之浮翳。


元明、海粉降痰火之升騰。


青皮伐木。紫菀克金。


五加皮消腫而活血。


天花粉止渴而生津。


牛蒡子清咽喉之不利。


薏苡仁理腳氣之難行。


琥珀安神而利水。


朱砂鎮心而定驚。


貝母開心胸之鬱,而治結痰。


百合理虛勞之嗽,更醫蠱毒。


升麻提氣而散風。


牛膝下行而壯骨。


利水須用豬苓。


燥濕必當蒼朮。


枸杞子明目以生精。


鹿角膠補虛而大益。


天麻治諸風之掉眩。


木通治小便之秘澀。


天南星最治風痰。


萊菔子偏醫麵食。


此乃藥性之提綱,用作傳心之秘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51:36 | 只看該作者

注解

 

①言大黃滌除腸道積滯,好象猛將一樣。


②結滯:指濕熱蓄於下焦以致小便不利。


③葶藶性寒,有苦、甜兩種。苦的下泄性急,甜的下泄之性緩。


④茯苓甘平淡,氣味俱薄,白的偏於補;赤的偏於利。


⑤三者:指寒、熱、溫三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19 23:54:08 | 只看該作者

治病主藥訣

 

頭疼必須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羌活少柴胡,陽明白芷還須著,太陰蒼朮少細辛,厥陰吳茱用無錯。


巔頂之痛人不同,槁本須用去川芎。


肢節之疼用羌活,去風去濕亦其功。


小腹痛用青皮治。


心(下)痞黃連枳實從。


腹痛須用白芍藥,因寒加桂熱黃柏。


腹中窄狹蒼朮宜。


脹膨厚朴薑製法。


腹中實熱何所施,大黃芒硝功有力。


虛熱虛汗用黃耆。


肌膚浮熱黃芩宜。


脅下疼痛往來熱,日晡①潮熱柴胡宜。


脾胃受濕身無力,怠惰嗜臥用白朮。


下焦濕腫兼火邪,知母防(己)龍(膽草)並酒(黃)柏。


上焦濕熱用黃芩。


中焦濕熱黃連釋。


渴用干葛天花粉。


半夏燥脾斯時禁②。


嗽用五味喘阿膠。


枳實黃連治宿食。


胸中煩熱梔子仁。


水瀉芍藥(茯)苓白朮。


調氣必當用木香,若然氣盛又非良。


補氣必須用人參,肺經有熱不相應。


痰涎為病須半夏,熱加黃芩風南星,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朮陳皮兩件增。


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挾熱(黃)芩(黃)連湊。


眼痛黃連當歸根。


驚悸恍惚用茯神。


小便黃時用黃柏,澀者澤瀉加之靈。


氣刺痛時須枳殼。


血痛當歸上下分。


痢疾當歸白芍藥。


瘧疾柴胡為之君。


血痛桃仁與蘇木。


氣滯青皮與枳殼。


枳殼青皮若用多,反瀉元氣宜改作。


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緩其力,寒熱相雜亦用之,調和其性無攻擊,惟有中滿不食甘,臨症還須究端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04:08 | 只看該作者

注解

 

①晡:(bu1)(布、陰平)。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時候叫日晡。


②半夏性燥,口渴不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08:07 | 只看該作者

四君湯加減歌

 

四君(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補中益氣誠如寶。


加入陳皮名異功(散),氣虛自汗黃耆好。


方加橘(皮)半(夏)六君湯,健脾和胃無如此。


香砂①配對食能消,嘔吐胃寒丁(香)藿(香)使。


十全②四物四君兼,耆桂生薑大棗煎,滋血氣令脾胃壯,勞傷虛弱最為先。


養榮湯③與十全同,五味遠陳要去芎。


倦瘦少顏潮有汗,夢遺龍骨(牡)蠣(蓮)須逢。


潮熱無汗當歸(白)芍,半夏柴胡葛粉著。


自汗陳(皮)(黃)耆熟地當(歸),牡蠣烏梅酸棗(白)芍。


心窩有汗別處無,生地陳(皮)(當)歸酸棗(仁)扶,麥冬白芍黃連炒,辰砂(烏)梅(大)棗四君(湯)符。


勞倦辛苦身無熱,麥(冬)(五)味陳(皮)(黃)耆除茯(苓)歇。


痞滿氣壅正氣虛,陳(皮)(當)歸木香砂仁列。


健忘(黃)耆遠(志)木香菖(蒲),龍眼(肉)當歸酸棗(仁)良。


頭疼吐水六君湯,(當)歸(黃)耆木香與炮薑。


氣虛短促喘無痰,(人)參橘(紅)砂仁蘇子添,桑皮當歸薑(大)棗化,沉香磨水木香兼。


霍亂止後頭身痛,口乾發熱肢虛纏,五味當歸柴(胡)白芍,烏梅梔子麥冬陳(皮)。


體重酸疼兼嗜臥,口(淡)惡寒小便數,六君(湯)加上(白)芍(黃)連(黃)耆,澤瀉柴胡羌(活)獨(活)。


肥人眩暈六君(湯)加,川芎(當)歸(黃)耆桔(梗)(白)芷天麻。


遺濁四君(湯)加益智(仁),陳(皮)(黃)耆熟地(當)歸升麻。


痞滿檳榔枳實黃連.目赤血壅龍膽(草)添。


頭疼川芎蔓荊子。


瀉加(白)芍澤(瀉)茯苓煎。


汗多(黃)耆(白)朮(當)歸身好,以後加添俱不少,腦疼槁本細辛加,額疼升麻(白)芷葛(根)(甘)草。


口渴咽干葛(根)(花)粉尋,有痰貝母最為尊,嗽加五味(子)桑皮是,不寐宜加酸棗仁。


食傷食少加神麯,麥芽枳實山查炒。


虛火上炎知(母)(黃)柏添,玄參加入服之好。


內熱(黃)芩(黃)連花粉施,下身無力(杜)仲牛膝。


腳弱木瓜防己加,身熱地黃生用之。


驚悸怔仲遠(志)茯神,石菖(蒲)柏子(仁)並煎吞,麥冬五味(子)同酸棗(仁),山藥山萸總可尋。


六君(湯)遠志薏米(當)歸,蓮肉山查山藥輝,桔(梗)(黃)連扁豆(黃)耆神麯,壯健元陽助脾胃。


陰虛勞嗽去(人)參煎,小便如常白茯(苓)嫌,飲食惡餐宜服此,內傷勞役效通仙。


脾為後天之本,又為萬物之母,方之加減,多利於脾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0:3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