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遺產/自由女神像】
【標題】:自由女神像
【內容】:中文名稱:自由女神像英文名稱:TheStatueofLiberty國家:美國所屬洲:北美洲編號:712-012相關聯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307.htm1984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準C(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自由女神像是由法國雕塑家Bartholdi於巴黎雕塑完成,後在GustaveFiffel的幫助下成為金屬製品。
這個象徵自由的建築物是法國在1886年慶祝美國獨立百年時贈送給其的禮物。
從那時至今,這個矗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已經迎來億萬個移民到美國的人。
1886年10月28日,紐約港輪船汽笛齊鳴,煙花四起,在21響禮炮聲中,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將北美洲或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贈送給了美國人民。
從此,進入紐約港的船隻上的乘客可以看見屹立的自由女神高舉自由火炬。
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徵。
自由女神像是在法國建造的。
1884年7月4日它作為法國人民贈予美國人民的禮物在法國正式交能了美國大使。
隨後,女神像被拆散裝箱,用船運往紐約,再重新組裝在貝德婁島(現在自由島),由美國出資建造的巨大基座上。
美國建築師理查·莫里斯·亨特設計的基座高47米,女神像本身高46米,因此使火炬的尖端高出地面93米。
女神像重229公噸,腰寬10.6米,嘴寬91釐米,高擎火炬的右臂長12.8米,單獨一個食指就有2.4米長。
女神像的腳上有象徵推翻暴政的斷鐵鐐,左手握著一本美國《獨立宣言》,她頭冠上象徵自由的七道射線遍及七大洋、七大洲。
女神像體內的螺旋形階梯使遊客能登上頭部,相當攀登一棟12層高的樓房。
自由女神像源自法國政治。
1865年拿破崙三世即位。
一位名叫埃杜阿德·迪·拉布萊的學者以及他圈內的人們希望結束君主制度,建立一個新的法蘭西共和國,他們醞釀造一個自由女神像來表達他們對大西洋彼岸的偉大共和國的贊許,並激勵法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相互間的同情心。
從阿爾薩斯來的年輕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梯·巴陶第在拉布萊的鼓勵下考慮此項工程的設計。
巴陶第一直希望在蘇伊士運河造一座高擎火炬的龐大的女神燈塔,體現亞洲出現的進步之光。
他以極大的熱忱著手這項新的工程。
他的自由女神像受到了畫家德拉格羅伊克斯的名畫《自由神指引著人們》的影響,而女神的臉反映了他自己母親嚴峻的面龐和神態.....女神像碩大無朋,風吹日曬,給巴陶第和他的工程師(一個精明能幹的艾菲爾鐵塔的建造者亞歷山大·古斯塔沃·艾菲爾)帶來了棘手的技術上的問題。
艾菲爾造了一個由中心支架支撐著的精巧的鐵框架。
僅2.4毫米厚的看得見的塑像外層附在這個靈活的內框架上。
巴陶第開始先製作了一個1.2米高的小的模型塑像,然後又再做了三個,每個都比前一個大,直到恰到好處的宏偉規模。
自由女神像基座內設有介紹美國移民歷史的博物館。
1972年開館。
第一部分介紹美國印第安人的先祖,從亞洲漂越大西洋,來到這塊未被勘探的大陸。
接著介紹了現代的大規模移民情況。
通過播放影視,展示模型、攝影圖片、繪畫、服裝,提供翔實的材料,介紹來到新大陸的每一個群體,包括作為奴隸,被用船販來的西非人,19世紀大量移民而來的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和猶太人。
愛瑪·拉紮露絲從自由女神像汲取靈感,創作了著名詩篇《新的巨人》,描述金門橋畔的女神高擎火炬歡迎被舊世界所拋棄的、擠作一團的平民到來的情景。
1892年以來,前呼後擁的移民船抵達自由島旁的艾理斯島。
德國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斯拉夫人、猶太人操著各自的語言,嘈雜聲四起,忐忑不安的焦慮與希望和激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熱烈的氛圍。
20世紀初,平均每天通過大廳的剛到達的移民人數為2000人。
1907年為頂峰,艾理斯島辦理了100多萬人的入境地事宜。
1954年,移民站關閉。
現正在修復之中,它將成為國家紀念館。
【序號】:304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3%E7%A5%9E%E5%83%8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