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白芍(酒炒二錢)
酒蒸地黃(三錢) 甘草 四製香附 陳皮(各一錢) 生薑(二片)
先期而來,血熱也,本方加酒炒黃芩、酒炒柴胡、丹皮各一錢;
後期而至,血虛也,本方加蜜炙黃 、土炒白朮、白茯苓、杜仲、故紙各一錢;
經來痛甚,氣滯也,本方加桃仁、靈芝、紅花、元胡各一錢;
經來痛甚有痞塊,加三棱、莪朮、山楂核俱用酒炒,各一錢;
經行作痛,用八珍東加吳萸、故紙、小茴各一錢;
血淡不紅者,痰也,本方加半夏、南星、白朮、肉桂各一錢;
經來多黑塊,實熱也,本方加酒炒黃連五分,紅花、丹參各一錢;
經來多黃水,血不足也,加白苓、黃 、肉桂、人參、白朮各一錢;
經來手足酸痛,加桂枝、防風、秦艽各一錢;
經來卒倒仆地,脈散,腮紅,火熱肝也,不可認作中風、中痰,本方加膽草。
桃紅、柴胡、黃芩各一錢。
經水一月再行:經水一月再來行,多因怒氣損肝經,四物湯內加柴芩,川連增入更為靈。
另加知柏為丸服,滋陰降火治衝任。
脈與症無火,而經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
宜服八珍東加杜仲、續斷、五味子,切不可作火治。
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或二十日,此血氣敗亂之症,當大補氣血,不得以經早同治,宜服十全大補湯。
一血熱經遲,由婦人陰火內爍,血本熱而亦每過期者,此水虧血少燥澀而然。
何以驗之?
其經來必多紫黑,腹兼微痛,宜服滋陰八味丸合四物湯。
一血寒經遲,陽氣不足,生化失期,故過月也,何以驗之?
其經來色多不鮮,或澀滯而少,惡寒喜暖,脈多微沉,此無火之症。
宜服理陰扶陽四物湯:當歸(二錢) 川芎(錢半) 白芍(酒炒一錢)
熟地(二錢)黑薑(錢半) 肉桂(一錢) 吳萸(六分) 蓽茇(五分)
經閉不行三候:一則脾胃有損傷,食少血虧非血停,急宜補脾還養血,血充氣足經自行。
一則憂怒損肝經。
肝火鬱閉經始停,開鬱二陳湯急用,四制女聖丸亦靈。
一則體肥痰滯壅,故令經血不能通,加減導痰湯作主。
多服方知藥有功,未嫁愆期經忽閉,急宜婚嫁自然通。
經閉飽脹腹痛:經閉飽脹有主方,皆用通經活血湯,丹皮荊芥川牛膝,赤芍歸芎生地黃,桃仁肉桂與紅花,澤蘭枳殼生蒲黃,閉久憂中成痞塊,更加莪朮與檳榔。
崩症三候:血崩之症分五名,赤者汁如洗絳形,黃如爛瓜流黃水,白猶鼻涕不留停,青則恰如青靛色,黑乃紫黑血塊凝。
血未來時先發熱,此因肝火內相浸,清肝涼血有主方,加味逍遙實可尋。
血虛氣弱血來崩,歸脾湯吃倍為靈。
白崩之症另有方,八珍加減不須驚。
絳色,肝火也;
黃色,脾之濕熱也;
白色,氣虛也;
紅色,肝氣盛也;
黑色,肝脾實熱。
一血來小腹微痛,歸脾加小茴、吳萸各七七。
一婦人行經三日前,骨中發熱,下血如崩,予用加味逍遙散,加知母、黃柏,每月服七、八劑,三月全愈,原素有憂鬱而致。
一婦人年逾四十,患崩症,白多紅少,予用歸脾湯去木香,加阿膠、續斷、淡吳萸、熟地(瓦炙干)、杜仲、故紙(鹽水炒),十劑而愈。
赤白帶下:帶下者,由濕痰流注於帶脈,而下濁液,故曰帶下,婦人多有之。
赤者屬熱,兼虛兼火治之;
白者屬濕,兼虛兼痰治之;
年久不止,補脾腎兼升提。
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最要分辨。
白帶、白濁、白淫三種,三者相似,而迥然各別。
白帶者,時常流出清冷稠黏,此下元虛損也;
白濁者,濁隨小便而來,混濁如泔,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也;
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此男精不攝,滑而自出也。
崩漏帶下危症:一崩帶日久,純下臭黃水,或帶紫黑筋塊,腥穢不堪者,不治。
一崩帶腹滿,不能飲食,不受參、朮補益者,不治。
一崩帶服大補劑後,反加寒熱口燥,面目足脛浮腫者,不治。
一崩帶已止,少腹不疼,後變陰戶腫脹,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
治婦人赤白帶下,此丸神良(此症須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馬毛(二兩椒和,伏火一宿。
白馬毛治白帶,赤馬毛治赤帶) 龜甲四兩(醋炙) 鱉甲(二兩醋炙) 牡蠣(二兩火炙)
為末,醋水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日三服。
為散尤妙。
氣陷於下焦則白帶,血陷於下焦則赤帶。
以澀藥止之,則未盡之帶留而不出,以利藥下之,則既損之中,又傷其下,皆非治也。
馬得乾之剛,毛得血之余,血余可以固血,乾剛可以利氣,固血則赤止,利氣則自愈,此用馬毛之意也。
龜鱉、牡蠣外剛而內柔,離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剛,故可以化症,可以固氣,化症則赤白之成帶者,無復中留,固氣則榮衛之行不復下陷,營不陷則無赤,衛不陷則無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