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8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8 08:1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書

 

唐書,今有新、舊兩種,習稱新唐書與舊唐書。

 

實際此二書具名唐書,為示區別,乃以撰成之後先,區別為新舊。

 

唐代頗重當代史,武宗以前,歷朝均有實錄,總輯實錄,編為國史。

 

任其事者,皆為名家,史法文章,具有可觀。

 

然以唐代中葉遭安史之亂,末葉又有黃巢、李茂貞、王行瑜、朱溫等叛亂,史料散失,甚或未記當時之大事,後代搜輯實難。

 

五代修唐書時,賈緯曾言唐代實錄與國史闕略情,他說:「唐高祖至代宗,已有紀、傳。

 

德宗亦存實錄。

 

武宗至濟陰廢帝,凡六代,唯有武宗錄一卷,餘皆闕略。」

 

後晉議修前代史,詔張昭遠、賈緯、趙熙、鄭受益、李為光等同修唐史,宰相趙瑩監修。

 

同年,賈緯丁憂歸,瑩又奏以呂琦、尹拙同修。

 

又奏史館所闕唐朝實錄,請下購求,高祖從之。

 

瑩於唐書修撰,頗有經營之力。

 

唐昭宗一朝,紀注全無,張昭遠重修唐史,始有昭宗本紀。

 

賈緯以武宗以後竟無實錄,採次傳聞,為唐年補錄六十五卷。

 

今舊唐書武宗以後,紀傳賈緯所纂。

 

出帝開運二年(九四五),書成,由劉昫、張昭遠表上。

 

其書二百卷,由史館諸人修成,昫適以宰相兼領其事,其與舊唐書無關也。

 

舊唐書修成於五代紛擾之際,時間短促,不逾五載。

 

同修諸人,具乏大才。

 

因襲舊史,刪削補苴,勉強成書。

 

前後不稱,美醜互見。

 

錢大昕於廿二史考異論之曰:「蓋唐初五朝國史,經吳兢、韋述之手,筆削謹嚴。

 

中葉以後,柳芳、令狐亙等雖非史才,而敘事尚為完備。

 

宣、懿而後,既無實錄可稽,史官採訪,意在求多,故卷帙滋繁,而事蹟之矛盾亦甚也。」

 

四庫全書提要則以穆宗長慶以前,頗有可觀。

 

長慶以後,繁略不均。

 

此種評論,得其實情。

 

宋仁宗以劉昫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彩不明,事實零略,因而命歐陽修、宋祁重加刊修,曾公亮提舉其事,歷十七年而成。

 

紀、志、表由歐陽修所撰,列傳出於宋祁。

 

二人修書時間不同,列傳先成,紀、志、表後成。

 

歐公、宋祁而外,參預修唐書者尚有呂夏卿創為世系諸表,劉羲叟撰天文、律曆、五行諸志。

 

梅堯臣製方鎮、百官表。

 

其他尚有范鎮、王疇、宋敏求諸人,同修唐書。

 

書成,凡二百二十五卷,為別於劉昫之唐書,故稱新唐書。

 

曾公亮新唐書進表云:「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

 

以此為新唐書之美,然劉安世則云:「事增文省,正新書之失。」

 

舊書以史見長,不以文害意,此其所以不廢也。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45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2: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