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Calcutta)之名源於孟加拉語,意為女神卡莉(Kli)之地,原為距孟加拉灣一百二十八公里恆河支流富格利河(HooghlyR.)東岸之小村,十七世紀初,英人在此建立軍事據點而發展起來。
西一七七三年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總部所在,漸漸地成為大英帝國統治印度的重鎮,同時也成為東北印度的門戶及印度與東南亞地區的貿易樞紐。
目前加爾各答的地位稍遜於前,但仍然為印度共和國的重要城市。
它是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區面積約一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多萬,次於孟買及德里),第二大港(進口貨物約占印度全國百分之二十,出口貨物約占全國百分之四十),主要工業城(如製麻、麵粉、茶、肉類、紡織、汽車、造船、機械等)及文化中心地之一(有許多大學、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印刷機構)。
全市以馬蒂安(Madian)公園為中心,最好住宅區在公園東部,政府機關則在公園北部。
有錢人家住在市中心附近,擁有現代化設備之房屋及寬廣街道。
大多數人則住鐵片及木料所造成之簡陋房屋,沒有水電及下水道,街道狹窄房屋密集的貧民窟(Bustees),有些人更流離失所,拋宿街頭。
悶熱的天氣、傅染病(天花、霍亂、瘧疾)、階級制度、流入的外鄉人及外國難民(主要是來自孟加拉國),造成加爾各答許多困擾的社會問題。
一九六○年代起政府已開始著手改善居住環境,但仍未徹底解決。
郊區的衛星城市較重要的有西岸的好華(Howarh),為交通樞紐;
東北部的南都達(SouthDumDum),其北之都達(DumDum)為機場;
南部之貝哈拉(Behla)及東南部之加登瑞齊(GardenReach),整個都會區的面積約一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七百多萬。
(蔡文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