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2 11:2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函谷關】
函谷關有二:一、舊關秦時築,在河南舊靈寶縣城西南里許。
戴延之西征記云:「關城在谷中,深險如函,故名。其中東西十五里,南倚絕崖,北帶大河。東自崤山,西至潼關,通名函谷,號曰天險。」
戰國策,蘇秦曰:「秦東有崤函之固。」
史記齊湣王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九八),與韓魏共攻秦,至函谷關。
又漢高祖元年(前二○六),沛公入秦,或說沛公守函谷關,毋納諸侯軍,項羽欲入關,關門閉,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之,遂至戲下。
二、新關在新安縣城東北,漢武帝元鼎三年(前一一四)冬築。
應劭云:「時樓船將軍楊僕數有大功,恥為關外(宜陽)民,上書乞徙東關,以家財給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廣闊,於是徙關於新安,去弘農(舊關)三百里」。
穀水注:「關高險,路出廛郭。」
靈帝置八關都尉以備黃巾,此即其一。
魏正始元年(西元二四○)廢。
自來崤函並稱天險,元和志云:「自東崤至西崤,長三十五里,此二崤皆在秦關之東,漢關之西。」
方輿紀要云:「自新安以西,歷澠池、硤石、陝州、靈寶、閿鄉,而至於潼關,凡四百八十里,其地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絕谷深委,峻紓迴,崤函之險,實甲天下。」
今隴海鐵路通過西關,經其地者,仍不免歷險之感。
(王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