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千金》云:太醫校尉史脫家婢,黃病服此,胃中燥糞下,便瘥,神效。)
歌曰:陰吹症起大便堅,古有豬膏八兩傳,亂髮三丸雞子大,發消藥熟始停煎。
門人問曰:婦人雜病繁多,非筆楮所能盡,《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何一而非婦科之法治乎?
然而業此者絕少,通儒未免以集隘未全為議,請於《金匱》外而續補之,何如?
曰:不能續也,不必續也。
爾欲續,吾且 爾續之。
各家近道之言可錄者少,今擇數條於下。
究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善讀書者自知之,而修園不贅也。
陳良甫曰:婦人衝任二脈,為經脈之海,外循經絡,內榮臟腑。
若陰陽和平,則經下依時;
如勞傷不能約制,忽然暴下,甚則昏悶。
若寸脈微遲,為寒在上焦,則吐血、衄血;
尺脈微遲,為寒在下焦,則崩血、便血;
法當調補脾胃為主。
修園按:理中湯為要藥。
李東垣曰: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
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下脫;
水瀉不止,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
後陰者,主有形之物;
前陰者,精氣之門戶;
前後二陰俱下,是病患周身之氣常行。
秋冬之令,主肅殺收藏,人身中陽氣上浮,殺氣上行,則陽生陰長,春夏是也。
既病則周身氣血皆不生長,殺氣不升,前雖屬熱,下焦久脫,已化為寒,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
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致偏枯。
聖人立治法云:濕氣大勝,以所勝平之,當調和胃氣而滋元氣;
如不止,用風藥以勝濕,此是謂也。
陳良甫曰:婦人血崩心痛,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
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者,亦虛也。
用烏 魚骨炒為末,醋湯調下失笑散亦效。
武叔卿曰:鹿茸丸治經血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呼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如雨,兩尺脈微細,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
夫丹溪以紫黑色為熱,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氣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
然女子氣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溫而後氣升血行。
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氣而長,血隨氣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升。
又以附子、艾葉佐而溫之,以赤石脂、禹餘糧鎮而固之,柏葉清之,歸、地、續斷補之,誠下元虛寒之全方也。
不加人參豈無意焉?
而灸關元之意可想矣。
武叔卿曰:血虛須兼補氣,譬之血猶水也,氣猶堤也;
堤堅則水不橫決,氣固則血不妄行,自然之理也。
武叔卿曰。
五靈脂散,治血崩不止,不拘多少,炒令煙盡,研末,以當歸酒或童便調下三錢。
一名抽刀散,治產後惡血,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急救之良方也。
人家不可不備。並治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
張子和曰:婦人帶下,《聖惠方》與巢氏二家之說皆非也。
夫治病當先識經絡,人身大經有十二,奇經有八脈,十二經與八脈,通身往來。
經絡共二十道,上下流走環周,晝夜不息。
然此十二經,上下周流者,止十九道耳。
惟帶脈起少腹季脅之端,乃章門穴也,環周一身,絡腰而過,如束帶之於身。
《難經》云:「帶之為病,溶溶如坐井中」。
衝任者,是經脈之海也,循腹脅,夾腦旁,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
督脈者,起於關元穴。
任脈者,女子養胎孕之所。
督乃是督領婦人經脈之海也。
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於帶脈。
衝、任、督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器,行庭孔、溺孔上端。
衝、任、督三脈,以帶脈束之,因余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抑郁。
熱者血也,血積多日不流,從金之化而為白,乘少腹冤熱,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
多不痛,或有痛者,因壅礙而成也。
《經》曰:少腹寒熱,溲出白液冤者,屈滯也。
病非本經,為他經冤鬱而成,此疾皆從濕熱治之。
遺熱於小腸,從金代而為白,與治痢同法。
赤白痢乃邪熱入於大腸,赤白帶是邪熱傳於小腸,故治二症,不可驟用峻熱藥燥之。
燥之則內水涸,內水涸則必煩渴,煩渴則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則足腫面浮,漸至不起。
治法先以導水禹功瀉之,次以淡劑降心火、益腎水、下小溲、利水道則愈矣。
張子和曰:赤白痢者,是邪熱入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
帶下者,傳於小腸,入脬經,下赤白也。
據此二症,皆可同以治濕之法治之。
方約之曰:帶脈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也。
婦人多鬱怒傷肝,肝屬木,脾屬土,肝邪乘脾,則土受傷而有濕;
濕生熱,熱則流通,故滑濁之物滲入膀胱,從小便而出。
古人作濕寒,用辛溫藥則非矣!
丹溪作濕熱,用苦溫藥為是;
不知用苦寒正治也,用辛溫從治也。
如濕熱拂鬱於內,腹痛帶下,非辛溫從治,能開散之乎?
若少腹不痛,上下赤白帶者,雖有濕熱,而氣不郁結,用苦寒治之為當也。
吳梅坡治赤白帶下,用自製十六味保元湯,骨碎補、貫眾(去毛)三錢,杜仲、小茴香(鹽水炒)各一錢五分,人參、巴戟各二錢,黃 、當歸、山藥、獨活、蓮蕊須各一錢,石斛、升麻、茯苓各七分,甘草六分,黃柏八分,桂圓肉二枚。
又方用六龍固本丸,山藥、巴戟肉、山茱肉各四兩,川楝子、補骨脂、(青鹽三錢,湯泡。)
人參、蓮肉、黃 各二兩,小茴香,川芎、木瓜各一兩。
張潞玉曰:沖為血海,即是血室。
衝脈得熱則迫血下行,男子亦有是症,不獨婦人也。
《金匱要略?水氣篇》云:問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水,此病為難治;
先病水,後斷經水,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何以故?
去水,其經自下也。
汪石山曰:凡經先斷而後病水,少陰脈沉而滑,沉則在裡,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為血分難治。
若先病水,而後病經斷,少陽脈牢,少陰脈細,男子小便不利,婦人經水不通;
經通則為血,不利則為水,名水分易治。
此因脾肺虛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滲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氣不轉。
東垣云:水飲留積,若土在雨中則為泥,得和氣暖日,水濕去而萬物自生長;
用加減腎氣丸,歸脾湯,六君子加木香、炮薑、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