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賦格曲】 賦格曲(拉丁文、義大利文作Fuga,英、法文作Fugue,德文作Fuge),有義大利語逃走之意。
本來是指嚴格卡農(模倣形式),今日指根據模倣對位法的複音音樂格調的最高曲式。
音譯作賦格;
意譯有遁規曲、遁走曲、遁則曲等。
賦格是以單一主題在特定的調關係內,在各調上作反覆呈示之樂曲形式。
此單一主題稱為主句(英文作Subject、義文作Soggetto、拉丁文作Dux)。
其特定的調關係,原則上依據終止型法則,其反覆呈示,依據規律性的模倣手法。
賦格的旋律要素為主句、答句(英文作Answer、義文作Risposta、拉丁文作Comes)、對句(英文作CounterSubject、義文作ContransSoggetto。
德文作ContreSujet)等。
主句的節奏、旋律、和弦均有特定的限制,但在本調內仍具有獨特的明確性格,是決定整個賦格曲生命的關鍵。
答旬受限於應變的技巧,原則上是移調至屬音級的主句。
對句是主句或答句以複對位的技法作成的副主題,在各呈示部與主句或答句伴和。
賦格的和聲要素有呈示部(Exposition)、間奏部(Episode)、持續音部、密接部(Stretto)等,呈示部的開頭有強調本調的主要呈示部後,在其若干近系調上沿著賦格的終止型法則作展開的副呈示部;
也有對呈示部在主要呈示部出現後,作逆導入來強調其本調。
間奏部也稱嬉遊部、轉調部。
利用主句、答句、對句等片斷動機模倣,為各都間的橋梁。
持續音部,根據阻塞承托的原則產生長低音(持續低音,德文作derOrgelpunkt、英文作PedalPoint、法文作Pedale),多用在賦格將結束之前。
密接部又稱緊密進行,根據壓縮原則產生的手法。
主句相繼重疊出現,且一次比一次更為緊密,產生卡農式的共鳴。
賦格為以上各要素所形成,可應用於聲樂、器樂的音樂形式。
為了能高度發揮對位手法,必須是由二部以上的聲部進行才成。
法國國立巴黎音樂院確立了學習賦格的形式,當作對位法寫作的練習,以四聲部寫作,可以說是最正統的賦格精神。
賦格雖以此為正規,但在音樂創作上,應以此骨架為基準,作自由發揮,創作真正的藝術作品。
西元十四、五世紀時,不少作曲家所創作的樂曲,可以算是賦格形式的萌芽期。
到了巴赫、韓德爾時為開花期。
尤其是巴赫寫了很多賦格曲,賦格的藝術將賦格所有的可能技法寫盡了。
賦格形式猶如自我抑制、冷靜的陳述,有其一定的理性邏輯,沒有太多說理延伸,是人生哲理在音樂上最集中、最精簡的思想表現。
(張邦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