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調之進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8 08:45: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調之進化

 

一、單音音樂時期:世界音樂史的早期音樂發達國家,如埃及、中國和希臘等,都有許多單聲部音樂的實例。

 

其中無論是用四聲音階、五聲音階、六聲音階或七聲音階,都能明顯的看出主音所在,主音與其圍繞在四周的音的關係,已經構成簡單的調性。

 

二、並行調時期:有關和聲的重唱(Organum)流行於西歐西元第九至十二世紀,是在一曲調上方或下方四度或五度,有一曲調一直平行出現。

 

也有混合四、五度或自由出現者,是一種簡單的複調。

 

三、調式時期:教會調式音樂(ChurchMode)流行於十四至十七世紀,並行調已經不用,三和絃大量使用,調性尚未成熟,所以除了結束於主音上的和絃之外,其他和絃和和絃間的連接,並無固定法則。

 

又各家各派努力於從七聲音階中,以不同的音為主音來創作,而有六種不同的教會調式音樂:Doriani、Phrygian、Lydian、Mixolydian、Aeolian、Ionian。

 

其中最後兩種已經接近十八世紀的大小調音樂了。

 

四、大小調時期:巴哈終其一生致力於教會調式音樂的創作,然其更大的貢獻是將教會調式音樂與和聲系統規則化,進而轉入大小調和聲時代。

 

同時期間法國人拉莫內Rameau於一七二二年出版和聲學(Traitedel'harmonie)一書,歸納當時各家各派和聲使用規則,對於大小調調性和聲的發展、理論,與實際作曲相輔相成的頁獻,功不可沒。

 

這個時期調性和聲以I、Ⅳ、Ⅴ級為主,Ⅱ、Ⅲ、Ⅵ級為輔,另外加上許多七、九和絃及裝飾屬和絃(又稱代用和絃)。

 

使調性和聲音響的結合與和絃色彩達到從所未有的豐富時期。

 

五、調性解放時期:調性到了浪漫派中後期,因為七、九及各類不諧和和絃過多及連續使用,原和絃音又任意升降,以期達成緊張與新奇的效果,使得古典時期所建立的大小調三和絃王朝,名存實亡。

 

新的和聲秩序的建立,近代音樂的萌芽,已成必然。

 

六、有調性的無調:二十世紀初的和聲,如德布西雖仍然使用傳統各類和絃,可是不照規則連接和解決,另外又仿古加入調式及全音音階,音樂雖是沒有傳統調性,可是無調中仍然有調性的感覺。

 

此外,巴爾托克把三和絃上加一增四度或小六度音,調性雖然存在,可是已被打擾,是也有類似作用。

 

七、複調與多重調性:即兩種以上調性的音樂同時出現,是近代與現代音樂常用手法。

 

八,無調(Atonality):以荀白克及其十二音列作曲技巧為代表,重新建立音與音間的秩序,是無調音樂的真正開始。

 

九、電子音樂:放棄傳統音階裏的音高,調性也就無從說起了。

 

(錢南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39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20:58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