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介石)資蒙醫徑〕】
三卷 存引曰。夫醫者意也。
呼吸操生死之權。用藥存病患之命。述□窮而心不慎者可乎。
余歷驗焉。倘臨證意忽。則負病患弗淺也。
何者。
凡際視證。貴在當機。有一段活潑。未有不活潑之醫。而能起沉?之病。司斯術者。
盍自問焉。
得述之窮乎。
得臨證之意乎。
得病脈之符乎。
得虛實之準乎。
得輕重之量乎。
得生死之訣乎。
對病者得自心之無疑乎。
矢神天得自心之無愧乎。
試自歷問。吾斯能信。敢當仁心仁術之權。是操三折其肱也。
有神虛不宜補益者。
火盛不宜導泄者。
痰盛不宜行吐者。
咳喘不宜止嗽者。
患疼不宜止痛者。
麻木不宜疏風者。
噦嘔不宜止吐者。
失血不宜止血者。
感冒不宜表汗者。
腹脹不宜消導者。
病在上而不宜降者。
病在下而不宜升者。
病在緩而急醫者。
病在急而緩醫者。
有脈不符病者。
有病不投藥者。
有服藥而不愈者。
有不服藥而自愈者。
如此情弊。不可不察。神虛不宜補益者。
邪盛雖虛而患補。火盛不宜導泄者。
火激而愈熾。痰盛不宜行吐者。
氣吊而痰生。咳喘不宜止嗽者。
嗽止而肺斂。疼痛而不宜止痛者。
遏氣而弗伸。麻木不宜疏風者。
耗血而生痹。噦嘔不宜止吐者。
蘊病而收脾。失血而不宜止血者。
瘀積而成瘵。感冒而不宜表汗者。
氣弱而防危。腹脹而不宜消導者。
謹嚴而剝胃。病在上而不宜降者。
防毒而入臟。病在下而不宜升者。
恐毒而升提。病在緩而急醫者。
防後變證。病在急而緩醫者。
峻藥難支。有脈不符病者。臨病未細。有病而不投藥者。
自反其醫。有服藥而不愈者。
病患神短。有不藥而自愈者。
遭際庸醫。究竟今之術士。不檢自之心病。而濫醫人之身病。謂濫竽軒岐。無怪其不明典籍也。
青囊秘邃之繁。使今人難於述趨。習寡猶無習也。
非吾儒考試而後可以拔萃超群。不佞罹難。得夢中之境界。將生平所得之術。著以成卷。蒙神人目之。
曰資蒙醫徑。是排遣難裡毛錐。以消狴門永日。門徒遂爾錄梓。敢曰於岐黃為有小補。
噫。
與其不學無術。能讀此資蒙醫徑。詎有戕人之命乎。
醫者意也。
苟為其意。則臨證變化。而取效者之謂神。吾不知其罵我罪我者若許乎。
(程氏(林)即得方〕未見。
尤侗序曰。吾友蔣虎臣太史嘗著蔣說。其所鈔禁方。居十之五。皆世所不經見者。
予既奇而錄之。
復詰之曰。子之方。其得之傳聞乎。
其有所試乎。
蔣子笑曰。吾非有所試也。往予善病。多從人乞方。以方告者日來。予喜其說之可以救人也。
故筆之於書。其驗與不驗。則未可知也。
予曰。若然。則自成其為蔣方而已。夫學琴之子。必出牙曠之門。學書之子。必入鐘王之室。然使拊弦而忘勾剔。握管而誤波戈。不過發溺人之一笑。而無傷焉。若學醫人費。而可以請嘗試乎。
幸子之未學醫。而人或不子信也。
於是蔣子笑而止。新安程云來先生。予聞其名。而未識也。
及門周雨三攜其所輯即得方示予。將梓以行。而命一言。予非越人。惡知醫意。然發其書而讀之。
大約羅古人已驗之方。而擇其尤簡易者。
程子於此道三折肱矣。
述而不作。其慎如是。且慮窮鄉逆旅。寒暑蒼黃。未能蓄?艾於三年。求緩和於千裡。故以是書懸之肘後。撮在目前。事半功倍。其術至良。其心亦至苦矣。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予雖未敢決其方之必驗與否。然如先生自言不出戶庭。立可奏效。雖有參差。於病無損。則誠哉篤論也。
予既以告周子。周子請益。予戲語之曰。昔范武子有疾。從張湛求方。湛授以六物。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范一服而愈。此亦吾家即效方也。
幸以此復程先生。書成當郵寄蔣子。蔣子且忻然而笑曰。尤子欺予哉。
如此方者。吾又將筆之蔣說也。(西堂雜組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