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醫籍考】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09:31:29 | 只看該作者

〔寧氏(原)食鑒本草


醫藏目錄二卷 存李時珍曰。食鑒本草。嘉靖時京口寧原所編。取可食之物。略載數語。無所發明。


〔吳氏(祿)食品集〕醫藏目錄二卷 存。


〔穆氏(世錫)食物輯要〕醫藏目錄八卷 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09:33:25 | 只看該作者

〔李氏(時珍)食物本草


二十二卷 存按松平士龍(秀云)本草正訛曰。李時珍食物本草。所載與綱目不同。書中記崇禎丙子十一月食觀音粉。考時珍子建元進本草綱目。在於萬歷二十四年。則崇禎中事。非時珍所知。是蓋明季姚可成者編輯。托名於時珍耳。


〔吳氏(文炳)食物本草〕四卷 存。


〔亡名氏食說〕一卷 未見按上見於 竹堂書目。


〔岳氏(甫嘉)食物辨真總釋〕未見按上見於醫學正印。
 

〔沈氏(李龍)食物本草會纂〕十二卷 存。


〔宋氏(公玉)飲食書〕六卷 存。


〔施氏(永圖)本草醫旨食物類〕五卷 存。


〔夷白堂主人食物本草〕三卷 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09:38:53 | 只看該作者

卷十六


臟象


〔神農五臟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黃帝五臟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岐伯精藏論〕藝文略一卷 佚。


〔岐伯五臟論〕未見按上見於 竹堂書目。


〔張仲景五臟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五臟榮衛論〕(崇文總目撰人闕)宋志一卷 佚。


〔華氏(佗)玄門脈訣內照圖〕崇文總目一卷 存按是書胡文煥所刻。題曰華佗內照圖。文字訛脫。殆不可讀。友人奈須玄盅(恆德)所借一本。題曰玄門脈訣內照圖。卷末云。紹聖二年三月日。秘閣秘書省正字臣沈銖校書。據此崇文總目所載。即此書也。


首篇有欲知五臟之病。先須識脈訣語。是所以名脈訣歟。卷後。更有新添長葛禹講師益之晉陽郭教授之才經驗。婦人產育小兒方。運氣節要。是則後人所附也。


內照圖所說。理趣膚淺。其為假托。不待辨而顯然矣。


〔亡名氏腑臟要〕七錄三卷 佚。


〔五臟決〕隋志一卷 佚。


〔五臟論〕隋志五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09:55:17 | 只看該作者

〔耆婆五臟論


崇文總目一卷 存陳自明曰。五臟論。有稱耆婆者。


今推其說之理。類皆淺鄙不經。妄托其名於三藏佛者。


語涉怪誕。(婦人良方)


按醫方類聚所載五臟論。篇首生育說。與陳氏婦人良方所引同。其藥名之部。及五常之體。其文理殆類雷公炮炙論序。體制古朴。似非唐以後之書也。


且有黃帝為醫王。耆婆童子。妙述千端。又稟四大五常。假合成身等語。則所謂托名於耆婆三藏者。


而崇文總目所載是也。


弟?庭從類聚中錄出。別為一卷。


〔孫氏(思邈)五臟旁通明鑒圖〕宋志一卷 佚。


〔五臟旁通導養圖〕藝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五臟論〕舊唐志一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09:58:16 | 只看該作者

〔吳氏(競)五臟論應象


新唐志一卷 佚舊唐書本傳略曰。吳競汴州人。勵志勤學。博通經史。直史館修國史。累月拜右拾遺。內供奉。神龍中。遷右補闕。與□承慶崔融劉子玄撰。則天實錄成。轉起居郎。俄遷水部郎中。丁憂還鄉裡。開元三年服闋。拜諫議大夫。依前修史。俄兼修文館學士。歷衛尉少卿右庶子。居職殆三十年敘事簡要。人用稱之。


末年修於大簡。國史未成。十七年。出為荊州司馬。制許以史稿自隨。累遷台洪饒蘄四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長史。封長垣縣子。天寶初。改官名為鄴郡太守。入為恆王傳。競嘗以梁陳齊周隋五代史繁雜。乃別撰梁齊周史各十卷。 陳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傷疏略。競雖衰耗。猶希史職。而行步傴僂。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天寶八年卒於家。時年八十余。


〔裴氏(王進)五臟論〕新唐志一卷 佚。


〔劉氏(清海)五臟類合賦〕新唐志五卷 佚。


〔裴氏(王庭)五色傍通五臟圖〕新唐志一卷 佚。


〔張氏(文懿)臟腑通元賦〕新唐志一卷 佚。


〔段氏(元亮)五臟鏡源〕新唐志四卷 佚。


〔亡名氏五臟含鑒論〕(宋志作金鑒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張氏(尚容)大五臟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小五臟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亡名氏連方五臟論〕崇文總目一卷 佚。


〔亡名氏五臟要訣〕崇文總目一卷 佚。
 

〔五鑒論〕藝文略五卷 佚。


〔五臟類纂〕藝文略十二卷 佚。
 

〔諸家五臟論〕藝文略五卷 佚。


〔五臟攝要明鑒圖〕藝文略一卷 佚


〔玄女五臟論〕藝文略一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00:39 | 只看該作者

〔吳氏(簡)歐希范五臟圖


佚趙與時曰。慶歷間。廣西戮歐希范及其黨。凡二日剖五十有六腹。宜州推官靈簡皆詳視之。


為圖以傳於世。王莽誅翟義之黨。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


量度五臟。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然其說今不傳。(賓退錄)鄭景壁曰。世傳歐希范五臟圖。此慶歷間杜杞待制治廣南賊歐希范所作也。


希范本書生。桀黠有智數。通曉文法。嘗為推官。乘元昊叛。西方有兵時。度王師必不能及。乃與蒙干嘯聚數十人。聲搖湖南。朝廷遣楊畋討之不得。乃以杞代。杞入境。即偽招降之。


說與之通好。希范猖獗。久亦幸苟免。遂從之。


與干挾其酋領數十人皆至。杞大為燕犒。醉之以酒。已乃執於坐上。翌日盡磔於市。且使皆剖腹。刳其腎腸。因使醫與畫人。一一探索。繪以為圖。未幾。若有所睹。一夕登圊。忽臥於圊中。家人急出之。


口鼻皆流血。微言歐希范以拳擊我。三日竟卒。(劇談錄) 楊介曰。宜賊歐希范被刑時。州吏吳簡令畫工就圖之以記。詳得其證。吳簡云。凡二日剖歐希范等五十有六腹。皆詳視之。


喉中有竅三。一食。一水。一氣。互令人吹之。


各不相戾。肺之下。則有心肝膽脾。胃之下。有小腸。小腸下有大腸。小腸皆瑩潔無物。大腸則為滓穢。大腸之傍則有膀胱。若心有大者。小者。方者。長者。


斜者。直者。


有竅者。無竅者。


了無相類。唯希范之心。則紅而?。如所繪焉。肝則有獨片者。


有二片者。


有三片者。


腎則有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脾則有在心之左。至若蒙干多病嗽。則肺且膽黑。歐詮少得目疾。肝有白點。此又別內外之應。其中黃漫者脂也。


(僧幻云史記標注。引存真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02:20 | 只看該作者

〔楊氏(介)存真圖


讀書後志一卷 佚楊介曰。黃帝時醫有俞跗。一撥見病因。能割皮解肌。湔浣腸胃。以祛百病云。宜賊歐希范被刑時。州吏吳簡令畫工就圖之記。詳得其狀。或以書考之則未完。崇寧中。泗賊於市。郡守李夷行遣醫並畫工往觀。決膜摘膏。曲折圖之。


得盡纖悉。介取以校之。


其自喉咽而下。心肺肝脾膽胃之系屬小腸。大腸腰腎膀胱之營疊其中。經絡聯附。水穀泌別。精血運輸。源委流達。悉如古書。無少異者。


(僧幻云史記標注引。)政和三年洛陽賈偉節存真環中圖序曰。楊君介吉老以所見五臟之真。繪而為圖。取煙蘿子所畫。條析而厘正之。


又益之十二經。以存真環中名之。


(同上。幻云曰。存真。五臟六腑圖也。環中。十二經圖也。)


趙希弁曰。存真圖一卷。上皇朝楊介編。崇寧間。泗州刑賊於市。郡守李夷行遣醫並畫工往。親決膜摘膏肓。曲折圖之。


盡得纖悉。介校以古書。無少異者。


比歐希范五臟圖。過之遠矣。實有益於醫家也。


王莽時。捕得翟義黨王孫慶。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


量度五臟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亦是此意。王明清曰。楊介吉老者。泗州人。以醫術聞四方。(揮塵余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11:34 | 只看該作者

〔亡名氏醫門玉髓


書錄解題一卷 佚陳振孫曰。不知作者。


皆為歌訣。論五臟六腑相傳之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36:32 | 只看該作者

〔朱氏(肱)內外二景圖


讀書敏求記一卷 未見錢曾曰。政和八年。朱肱取嘉 中丁德用畫左右手足。並榮俞經合原。及石藏用畫任督二脈十二經疏注。楊介畫心肺肝膽脾胃之系屬。大小腸膀胱之營壘。較其訛舛。補以針法。名曰內外二景圖。此系舊鈔。復以朱界其穴而標之。


未知有刊本行世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40:29 | 只看該作者

〔亡名氏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八卷 存錢雷序曰。余上世仲?氏仕宋。以醫名世。神宗擢翰林醫院。賜金紫。家學傳今。父祖皆繼是業。源遠而緒分。痛余考早世。無所指授。乃從業宗泉王先生。先生。光祿大夫上柱國穀齋先生後。穀齋事高廟,以內科。全皇太後瀕危。事文廟以幼科蘇皇太子風蹶。立殊勛。征進御院。加授太保謹身殿大學士。名震朝野。諸撰摭補偏拾遺。剔歧彰隱。先生出其後。學邁凡倫。余傳其秘奧。道遂行。爰售知撫院藩臬郡邑諸公。歲辛未代巡虯峰孫公亦效。公改巡江右。征往講醫論道。歷三時以歸。歸則先生即世矣。不獲啟手足。心猶痛焉。


人亡書亦散亡矣。購其遺得一書。曰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盡采素靈十二經。奇經八脈。次第匯編。每經主之以臟。配之以腑。繼以圖說。?脈步穴所在。五運有太過不及平氣。而先後之不齊。六氣有司天在泉。淫勝厥復之不一。氣運主客所臨。胥為民病。而又別是動所生之見證。脈診四時順逆。而推陰陽表裡寒熱。血氣虛實之所因。詳五邪十變。而斷平病死生之有定。各經投以藥餌。正逆引導。隨其氣味濃薄。升降所宜。相虛實。垂子母補瀉之法。內景別喉咽分氣食。揭七沖四海八會。而知榮衛經脈之流行。外景列正背側圖。著頭面胸背腹脅腰脊足股骨節。而舉形體之悉備。手足雖分十二經。而周流交接。條貫互根。至簡至妙。譬之探奇武庫。張樂洞庭。其義備。挈裘於領。提網於綱。其要舉。不必皓首窮研。丹鉛槧錄。而包括無遺也。


深得軒岐心法。高出於諸賢之纂輯。會而通之。


可以辨證。可以處方。可以拯疲癃。可以壽國脈。如運之掌矣。然求其人。惜無序引贊跋可稽。考之醫鑒。有徐仲融者。


得異人授以葫蘆。啟視乃扁鵲人鏡經。史言長桑君飲以上池之水。盡見臟腑?結。是經豈扁鵲所遺耶。何以又有後賢之緒論在也。


諦疑之。


必有豪傑之士。神符心悟。探賾鉤玄。著為濟世之典。用以指畫後人。若泛舟以適波。斯躡蹬以登岱華。引之以入俞跗雷公之域,而不止也。


余侍先生。纂述協力。著有脈經本旨。藥性統宗。病源綱目。體仁拔萃。靈素樞機。非不微有發明。未暇?梓。而汲汲是編。不敢隱秘自私。不特為吾輩筌蹄。雖以呈縉紳鉅公。一縱目焉。


必能知證療之概。斷不粗工所誤矣。是書扶濟之功。豈譾淺耶。而余之附驥。豈不遠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42:15 | 只看該作者

〔施氏(沛)臟腑指掌圖書


一卷 存凡例曰。臟腑之在胸腹。猶匣匱之藏禁器。非經神聖論列。豈能洞見隔垣。世有內照圖。謂為漢華元化所作。其論理人形。列別臟腑。頗為簡明。但相傳既久。未免為後人所亂。余得宋時楊介所繪存真圖原本。及王海藏大法等書。互相參考。而一軌於靈素。纂為是編。與他集迥別。覽者辨之。


一正誤。如或指膈膜為膻中。或謂膻中為父母。或謂喉中有三竅。或謂膀胱無上口。皆誤也。


至誤引難經。以人之上口。作膀胱下口。曰口廣二寸半。尤足令人絕倒。


〔賈氏(詮)臟腑性鑒〕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43:48 | 只看該作者

〔尤氏(乘)臟腑性鑒增補


二卷 存凡例曰。臟腑性鑒。實本之扁鵲人鏡經。傳自北齊徐之才祖仲融。至明杭醫錢雷。得之其師王君宗泉者。


鴛水賈君詮附靈素要義。發明臟腑體性。改名臟腑性鑒。余今重加補輯。凡耳目所及。匯纂增補。其中非軒岐問答。則先哲緒編。及某臟某腑見證。並診法治法。針灸穴法。兼附無遺。則又余之管見也。


〔李氏(中梓)內外景說〕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46:51 | 只看該作者

〔沈氏(彤)釋骨


一卷 存沈彤曰。骨為身之干。其載於內經甲乙經者。


以十百數。皆有其部。與其形象。然名之單復分總。散見錯出。能辨析而會通者實鮮。余方嗟其為學人之闕。適吳生文球從事經穴。數以是請。遂與之詳考而條釋。以貽之。


四庫全書總目曰。沈彤字貫云。號果堂。吳江人。嘗預修三禮。及一統志。議敘九品官。(尚書小疏注○案彤所著周官祿田考。貫云作冠云。)又曰。釋骨一卷。國朝沈彤撰。是編取內經所載人身諸骨。參以他書所說。臚而釋之。


中間多所辨正。如謂經筋篇。足少陽之脈。循耳後上額魚。額乃頭字之訛。謂曲角之曲。經文刊本。皆誤作周。據氣腑論注改定。謂頷字。說文作?。與頤同訓。?蓋自口內言之。如從口外言。則兩旁為頷。頷前為頤。兩不相假。故內經無通稱者。


謂或骨之或。乃古域字。引說文為證。謂齒數奇當為牡。偶當牝。說文玉篇。並以牙為牡齒。恐誤。謂曲牙二穴。俠口旁四分。王冰以為頰車穴。恐非經義。謂高骨通指脊骨。不專指命門穴上一節。謂膺中有六穴。穴在骨間。則骨當有七。謂張介賓誤以脅下為 。謂?骨。即肩端骨。謂經脈篇。斜下貫胛之胛。乃胂字之訛。謂本 篇肘內大骨。內字乃外字之訛。掌後兩骨。骨字乃筋字之訛。謂掌後兌骨。非手髁。謂壅骨。在魚際傍寸口前。非掌後高骨。謂楗。即髀骨之直者。


謂骨空論。頦下為輔。下字乃上字之訛。謂刺腰痛論。成骨在膝外廉。膝字。乃?字之訛。其考證皆極精核。非惟正名物之舛。並可以糾針砭之謬。已載入所著果堂集。此其別行之本。序稱為吳文球。講明經穴而作。則其本旨。以談醫而起。今附存其目於醫家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48: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28 10:50 編輯

卷十七

 

診法(一)


〔黃帝脈訣〕崇文總目一卷 佚。


〔黃帝脈經〕宋志一卷(讀書後志作三卷)佚趙希弁曰。上題云黃帝撰。論診脈之要。凡二十一篇。


〔素女脈訣〕佚。


〔夫子脈訣〕佚賈公彥曰。三世者。


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訣。又曰夫子脈訣。若不習此三世之書。不得服食其藥。(禮記正義)


〔扁鵲脈經〕宋志一卷 佚按王氏脈經。引有扁鵲脈法數條。


〔扁鵲脈髓〕 竹堂書目 未見。


〔倉公生死秘要〕崇文總目一卷 佚。


〔涪翁診脈法〕佚按上見於後漢書郭玉傳。


〔張仲景脈經〕宋志一卷 佚。


〔華氏(佗)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隋志一卷 佚按脈經引。有華佗察聲色要訣。或此書之遺也。


〔脈訣〕佚按上見於楊玄操八十一難經注。


〔脈經〕未見按上見於瀕湖脈學。
 

〔亡名氏脈經〕隋志十四卷 佚。


〔脈生死要說〕隋志二卷 佚。


〔黃氏(公興)脈經〕隋志六卷 佚。


〔亡名氏三部四時五臟辨診色決事脈〕隋志一卷 佚。


〔脈經略〕隋志一卷 佚

〔脈經〕隋志二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0:57: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28 10:59 編輯

〔王氏(叔和)脈經


隋志十卷 存自序曰。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展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謂沉為伏。則方治永乖。以緩為遲。則危殆立至,況有數候俱見。異病同脈者乎。


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故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噦發下焦之間。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秘述。奧而不售。遂令末學昧於原本。斥茲偏見。各逞己能。致微?成膏肓之變。滯固絕振起之望。良有以也。


今撰集岐伯以來。逮於華佗。經論要訣。合為十卷。百病根原。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該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異同。咸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蹤古賢。代無夭橫矣。高湛養生論曰。王叔和。高平人也。


博好經方。洞識攝生之道。又曰。王叔和性沉靜。好著述。考核遺文。采摭群論。撰成脈經十卷。編次張仲景方論。編為三十六卷。大行於世。(太平御覽)


林億等進呈札子曰。臣等承詔。典校古醫經方書。所校讎中。脈經一部。乃王叔和之所撰集也。


叔和西晉高平人。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經方。精意診處。洞識修養之道。其行事具唐甘伯宗名醫傳中。臣等觀其書。敘陰陽表裡。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條十二經。二十四氣。奇經八脈。以舉五臟六腑三焦四時之?。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使人占外以知內。視死而別生。為至詳悉。咸可按用。其文約。其事詳者。


獨何哉。蓋其為書。一本黃帝內經。間有疏略未盡處。而又輔以扁鵲仲景元化之法。自余奇怪異端不經之說。一切不取。不如是。何以歷數千百年。而傳用無毫發之失乎。


又其大較。以為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兼有數候俱見。異病同脈之惑。專之指下。不可以盡隱伏。而乃廣述形證虛實。詳明聲色王相。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故得十全無一失之謬。為果不疑。然而自晉室東渡。南北限隔。天下多事。於養生之書。實未皇暇。雖好事之家。僅有傳者。而承疑習非。將喪道真。非夫聖人。曷為厘正。恭惟主上體大舜好生之德。玩神禹敘極之文。推錫福之良心。鑒慎疾之深意。出是古書。俾從新定。臣等各殫所學。博求眾本。據經為斷。去取非私。大抵世之傳授不一。其別有三。有以隋巢元方時行病源。為第十卷者。


考其時而繆自破。有以第五分上下卷。而撮諸篇之文。別增篇目者。

推其本文。而義無取稽。是二者均之未睹厥真。各秘其所藏爾。今則考以素問九墟靈樞太素難經甲乙仲景之書。並千金方及翼。說脈之篇。以校之。


除去重復。補其脫漏。其篇第亦頗為改易。使以類相從。仍舊為一十卷。總九十七篇。施之於人。俾披卷者。

足以占外以知內。視死而別生。無待飲上池之水矣。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郎中臣孫奇。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謹上。陳孔碩序曰。予少時。母多疾。課醫率不效。因自誓學為方。求古今醫書。而窮其原。得所謂王叔和脈訣者。


怪其詞俚而指淺。更訪老醫。得脈經十卷。蓋祖黃帝岐伯扁鵲經。以及於張氏傷寒論。條貫甚明。真王氏書也。


驗之乃建本。自是求之建陽書坊。絕無鬻者。


板亦不存。嘉定己巳歲。京城疫。朝旨會孔碩董諸醫。治方藥。以拯民病。因從醫學。求得脈經。復傳閣本。校之與予前後所見者。


同一建本也。


乃知脈訣出。而脈經隱。醫者不讀。鬻者不售。板遂亦不存。今之俗醫。問以王氏書。則皆誦脈訣以對。蜀人史堪以儒生名能醫。其所著方書。脾胃條。引脈訣中語。而議之曰。此叔和知之而未盡也。


予每嘆曰。冤哉叔和。如史載之之工。尚引訣而罪經。余又何怪焉。


因思今世俗醫。知有朱氏傷寒百問。而不知有傷寒論。俗儒知誦時文。而不知誦經史。其過一律也。


因取所錄建本脈經。略改誤文。寫以大字。刊之廣西漕司。庶幾學人知有本原云。然恨無他本可校。以俟後之仁者。


長樂陳孔碩。何大任後序曰。醫之學以七經為本。猶儒家之六藝也。


然七經中。其論脈理精微。莫詳於王氏脈經。綱舉目分。言近旨遠。是以自西晉至於今日。與黃帝盧扁之書並傳。學人咸宗師之。


南渡以來。此經罕得善本。凡所刊行。類多訛舛。大任每切病之。


有家藏紹聖小字監本。歷歲既深。陳故漫滅。字畫不能無謬。然昔賢參考。必不失真。久欲校正傳之未暇。茲再承乏醫學。偶一時教官。如毛君升李君邦彥王君邦佐高君宗卿。皆洽聞者。


知大任有志於斯。乃同博驗群書。孜孜凡累月。正其誤千有餘字,遂鳩工創刊於本局。與眾共之。


其中舊有闕文。意涉疑似者。


亦不敢妄加補注。尚賴後之賢者。


嘉定丁丑仲夏望日。濠梁何大任後序。趙希弁曰。脈經十卷。上晉王叔和撰。纂岐伯華佗等論脈要訣。呂復曰。脈經十卷。西晉太醫令王叔和本諸內經素問九靈。及扁鵲仲景元化之說。裒次而成。實醫門之龜鑒。診切之指的。自與近代仿托鈐訣者不同。歷歲既深。傳授不一。各秘所藏。互有得失。至宋秘閣林億等。始考證謬妄。頗加改易。意其新撰四時經之類。皆林氏所增入。陳孔碩何大任毛升王宗卿輩。皆嘗審訂刊傳。今不多見。近人謝堅白以其所藏舊本。刻於豫章。傳者始廣。袁表曰。西晉太醫令王叔和作脈經十篇。凡十萬一千余言。其首篇。論著人脈有三部。曰寸。曰關。曰尺。持脈之法。大都二十有四種。曰浮。曰芤。曰洪。曰滑。曰數。曰促。曰弦。曰緊。曰沉。曰伏。曰革。曰實。 曰微。曰澀。曰細。曰軟。曰弱。曰虛。曰散。曰緩。曰遲。曰結。曰代。曰動。次本其所主五臟六腑。陰陽榮衛。虛實逆順。輕重從橫。伏匿遲疾。短長射人。疾病所起。與其將瘥難已之候。其第二第三第六篇。著人脈本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五臟。曰肝為厥陰。心為手少陰。脾為足太陰。肺為手太陰。腎為足少陰。六腑。曰膽為足少陽。小腸為手太陽。胃為足陽明。大腸為手陽明。膀胱為足太陽。三焦為手少陽。十二經之外。又有奇經八脈。曰陽維。曰陰維。曰陽蹺。曰陰蹺。曰沖。曰督。曰任。曰帶。因以各舉其陰陽之虛實。形證之同異。用為施治補瀉之方。其第七篇。論著治病之法。大都有八。曰汗。曰吐。曰下。曰溫。曰灸。曰刺,曰火。曰水。察人陰陽交並虛實生死損至。以合治法可否之宜。第四第五篇,決四時百病生死之分。本仲景扁鵲華佗所以察聲色消息死生之理。第八篇。著雜病醫宜。第九篇。平婦人童子。其末篇。有手檢圖二十一部。今觀其文。則皆覆論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三部二十四種。形證所屬。無圖可見。豈叔和所著。故有圖。久不復傳耶。乃宋臣林億札割中。則稱世之傳授。其別有三。有以隨巢元方時行病源。為第十篇。有以第五篇分上下。而撮全經之文。別增篇目者。億曾據素問九墟靈樞太素難經甲乙仲景諸書。校其脫漏。仍為十篇以傳。則知末篇傳疑已久。億但補正其文。而所謂手檢圖二十一部云者,直存舊目。無從考證耳。


徐靈胎曰。王叔和著脈經。分門別類。條分縷晰。其原亦本內經。而漢以後之說。一無所遺。其中旨趣。亦不能畫一。使人有所執持。然其匯集群言。使後世有所考見。亦不可少之作也。愚按脈之為道。不過驗其血氣之盛衰寒熱。及邪氣之流在何經何臟。與所現之證。參觀互考。以究其生克順逆之理。而後吉凶可憑。所以內經難經。及仲景之論脈。其立論反若甚疏。而應驗如神。若執脈經之說。以為某病當見某脈。某脈當得某病。雖內經亦間有之。

不如是之拘泥繁瑣也。

試而不驗。於是或咎脈之不準。或咎病之非真。或咎方藥之不對證。而不知皆非也。

蓋病有與脈相合者。有與脈不相合者。兼有與脈相反者。


同一脈也。


見於此證為宜。見於彼證為不宜。同一證也。


見某脈為宜。見某脈為不宜。一病可見數十脈。一脈可現數百症。變動不拘。若泥定一說。則從脈而證不合。從證而脈又不合。反令人彷徨無所適從。所以古今論脈之家。彼此互異。是非各別。人持一論。得失相半。總出不知變通之精義。所以愈密而愈疏也。


讀脈經者。


知古來談脈之詳密如此。因以考其異同。辨其得失。審其真偽。窮其變通。則自有心得。若欲泥脈以治病。必至全無把握。學人必當先參於內經難經。及仲景之說。而貫通之。


則胸中先有定見。見後人之論。皆足以廣我之見聞。而識力愈真。此讀脈經之法也。


(醫學源流論)按丹州公醫心方。引養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曰語。據此。叔和名熙。以字行者也。先友山本萊園(允) 亦嘗謂之。


又按此書第三卷。稱新撰者。


叔和以素問諸經之文。有雜而難了。乃新抄事要者。


四時經,蓋隋志所載三部四時五臟辨診色決事脈一卷是也。


呂復以此二件。為宋臣所攙。誤矣。先子曰。脈經第十卷。首標曰手檢圖三十部。明袁表校本。及沈際飛本。作二十一部。今閱之以氣口一脈。分為九道。以論三陰三陽奇經之脈。其義未太明。且不及手三陽任督沖之六脈。知是不止其圖。其文亦殘闕。不可復尋繹焉。


吳山甫云。手檢圖脈法。惟通融之士。能知能行。亦未知圖與經文。既亡且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1:05:30 | 只看該作者

〔脈訣


宋志一卷 佚趙希弁曰。上題曰王叔和。皆歌訣鄙淺之言。後人依托者。


然最行於世。朱子曰。俗間所傳脈訣。五七言韻語者。


詞最鄙淺。非叔和本書明甚。乃能宜指高骨為關。而分其前後。以為寸尺陰陽之位。似得難經本指。然世之高醫。以其贗也。


遂委棄而羞言之。


予非精於道者。


不能有以正也。


(郭長陽醫書跋)陳言曰。脈為醫門之先。是以聖人示教。有精微氣象之論。後賢述作。為太素難經之文。仲景類集於前。叔和詮次於後。非不昭著。六朝有高陽生者。


剽竊作歌訣。劉元賓從而解之。


遂使雪曲應稀。巴歌和眾。經文溺於覆瓿。正道翳於?辭。良可嘆息。(三因方)王好古曰。陳無擇云。王叔和脈訣,即高陽生剽竊。是亦後人增益者雜之也。


何以知其然。予觀劉元賓注本雜病生死歌。後比之他本。即少八句。觀此八句。不甚滑溜。與上文書意疊、後人安得不疑。與本草朱書雜亂。素問之亡混淆。何以異哉。宜乎識者非之。


繼而紛紜不已也。


(湯液本草)柳貫曰。脈訣熟在人口。宜謂叔和作。而不知叔和所輯者。


脈經耳。


當叔和時。蓋未有歌括之比。疑宋之中世。始次為韻語。取便講習。摭其條肆。而忘其根節者也。


(脈經序)謝縉翁曰。稱王叔和脈訣者。


不知起於何時。惟陳無擇三因方序脈云。六朝時有高陽生者。


剽竊作歌訣。劉元賓從而和之。


其說似深知脈經者。


而於篇後。又自著七表八裡九道之名。則無擇蓋亦未嘗詳讀脈經者也。


按脈經。論脈形狀秘訣。二十四種。初無表裡九道之目。其言芤脈云。中央空兩邊實。又云。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云。脈浮而芤。浮則為陽。芤則為陰。脈訣乃以芤為七表之陽脈。仲景辨脈法云。脈浮大數動滑。陽也。


脈沉澀弱弦微。陰也。


而脈訣九道。以動為陰。七表以弦為陽。似此之誤頗多。脈經則與仲景合。而經中第十卷。分上下中央為九道者。


的然非歌訣九道之謂也。


宋熙寧初。林億校正脈經。序中於脈訣。未嘗見稱。陳孔碩序始云。脈訣出而脈經隱。愚疑脈訣。或熙寧以後人所作。是不可得知也。


(脈經序)呂復曰。脈訣一卷。乃六朝高陽生所撰。托以叔和之名。謬立七表八裡九道之目。以惑學人。通真子劉元賓為之注。且作歌括附其後。辭既鄙俚。意亦滋晦。今代王光國刪其舊辭。而益以新語。既不出其畦逕。安能得乎本原。(醫史滄洲翁傳)王世相曰。診候之法。不易精也。


軒岐微蘊。越人叔和撰難經脈經。猶未盡泄其奧。五代高陽生著脈訣。假叔和之名。語多?牾。辭語鄙俚。又被俗學妄注。世醫家傳戶誦。茫然無所下手。不過藉此求食而已。於診視何益哉。(瀕湖脈學引醫開)錢溥曰。晉太醫令王叔和著脈經。其言可守。而不可變。及托叔和脈訣行。而醫經之理遂微。蓋叔和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


然醫道之日淺。未必不由此而誤之也。


(瀕湖脈學)按高陽生不審何代人。劉元賓熙寧元?間注此書。則知為宋以前人。而此書隋唐志並不著於錄。且其辭理鄙俗。決非成於六朝時者。


其稱五代高陽生。近是。然亦未見何據。楊玄操八十一難經注。載王叔和脈訣云。三部之位。輒相去一寸。合為三寸。今本無此語。則其所引。別自一書。趙繼宗儒醫精要。論診脈專主叔和脈訣。分各臟與左右手歌括之誤。其言亦有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1:17:35 | 只看該作者

〔劉氏(元賓)脈訣機要


宋志三卷 未見自序曰。余竊窺百氏。濫肩九流。乃至醫家。尤甚厲意。嘗讀黃帝難經。粗究玄理。八十一難之內。診候者二十四首。詳夫聖人用意。豈徒然哉。蓋後之學人。淺識難量。罔得精粹。今輒於前代名流脈訣中。揀擇當用者。


乃成機要一部。雖言辭鄙陋。所貴從俗。使學人先曉徑路。然後探難經之妙旨。是不難矣。趙希弁曰。脈訣機要三卷。晉太醫令高平王叔和撰。通真子注並序。不著名氏。熙寧以後人也。


劉?曰。劉元賓。字子儀。號通真子。主邵州郡邵陽縣簿。(幼幼新書)王?曰。蜀人通真子注叔和脈經。已行於世。而其道未行。遂歷湖漢江浙。亦未有目之者。


及至淮之邵伯鎮。旅於僧舍。亦然無聞於人。又將顧而之他。主僧聞之曰。子若不設肆。人誰之知。市有寺屋。吾給子器具。請試為之。


既而醫道大行。妻子具而家產豐。一日主僧將化。召其來前。密語曰。子前生在此。鋪街鑿井。今享此報。更宜積德。他生後世,又非今日之比也。


言訖而化。(泰定養生論)安福縣志曰。劉元賓連魁鄉舉。歷任潭州司理。通陰陽醫藥術數。真宗試之。


賜名通真子。所著有集正歷。橫天卦圖。神巧萬全方。注解叔和脈訣。傷寒論。洞天針灸經。按劉元賓自序。舊附於補注脈訣卷首。署曰西晉王叔和序。蓋後人所妄改也。


又按弟堅曰。劉元賓裡貫。或為安福人。或為蜀人。然脈要秘括序。題云廬陵通真子。則二說俱非。或以其嘗寓安福。而修縣志者。


誤為土人也。


其仕履。劉方明曰。主邵州邵陽縣簿。又神巧萬全方諸痢門云。熙寧四年。予親老在邵陽。蓋子儀初為邵陽主簿。而後任潭州司理矣。王中陽曰。至淮之邵伯鎮。旅於僧舍,淮無邵伯鎮。殊可疑爾。真宗試之賜名。是史書所未歷見。醫學源流。稱自稱通真子。似得其實。而子儀實非真宗時人。則縣志所言亦不免差誤也。


〔通真子續注脈賦〕宋志一卷 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1:19:24 | 只看該作者

〔補注王叔和脈訣


三卷 存自序曰。夫醫之道。元自於黃帝。流於盧人扁鵲。太倉華佗之徒。而派於皇甫士安張仲景王叔和之輩。為末也。


習末而不求其源。使之療疾。未見其生。惟見其死。經曰。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


若然妄為之醫。是不可也。


予昔因母氏多病。積有年矣。學古之外。元慕此術。凡百家方書。罔不究覽。晚得王叔和脈訣。觀其詞語。亦甚鄙俗。今之醫者。


多所誦習。然問之旨趣。則十有十。百有百。未有以知之元者。


孰不知叔和之意。皆出於黃帝之書矣。小子不敏。輒因暇日。為之注解。大約多本八十一難經。及素問為詞焉。


故注或稱經者。
 

即難經爾。或曰。某論某篇者。


即素問之篇目爾。二經之中。或無所證。則引他書。以釋其義。若巢氏病源之類。是也。


其叔和之語。有不甚穩者。


亦略加改正。蓋欲淺於醫者。


識究其源。而無虛虛實實之所。使人人用心醫而無差爾。維時宋元 五年七月望日。通真子謹序。按僧幻云史記附標曰。通其子脈訣補注多異本。或題曰新刊通真子補注王叔和脈訣。或曰增修注王叔和脈訣機要。俱各一冊。脈要秘括。以五臟色脈為第一。補注脈訣。並脈訣機要。以診候入式歌為第一。但脈訣機要訣。無診候入式歌之題。據此宋志所載。似與此書不異。


〔亡名氏王叔和脈訣發蒙〕藝文略三卷 佚。


〔李氏(?)集解脈訣〕國史經籍志十二卷 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1:20:24 | 只看該作者

〔張氏(元素)潔古注叔和脈訣


國史經籍志十卷 存蒼岩山人序曰。脈訣之書。其醫家之入門也。


潔古父子。世傳醫學。熟究方書。洞察脈理。隨脈辨證。隨證注藥。兼集諸家之善。以釋後學之疑。其用心亦良矣。江南醫士。?所未睹。今虞成夫喜得茲本。不欲私藏。亟刻諸梓。推展活人之惠。其志尤可嘉。以?見潔古之有功於叔和。而虞又有功於潔古也。


豈小補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1:21:58 | 只看該作者

〔戴氏(起宗)脈訣刊誤集解


二卷 存題詞曰。六朝高陽生剽竊晉太醫令王叔和脈經。撮其切要。撰為脈訣。蔡西山辨之詳矣。世相因人相授。咸曰王叔和脈訣。既不能正其名。又安能辨其文之非。訛承惑固。是以罔覺。今刊其誤。題曰脈訣。不以王叔和加其首者。


先正其名也。


竊取靈素內經。秦越人張仲景華佗王叔和。乃歷代名醫之書以證。又述諸家所解集長短。知我者其惟脈訣乎。


罪我者其惟脈訣乎。


吳澄序曰。醫流鮮讀王氏脈經。而偏熟於脈訣。訣蓋庸下人所撰,其訛謬也。


奚怪焉。


戴同父儒者也。


而究心於醫書。刊脈訣之誤。又集古醫經。及諸家書為之解。予謂此兒童之謠。俚俗之語。何足以辱通人點竄之筆。況解書為其高深玄奧。不得不借易曉之辭。以明難明之義也。


今歌訣淺近。夫人能知之。


而復援引高深玄奧者為證。則是以所難明。解所易曉。得無類奏九韶三夏之音。以聰折楊皇華之耳乎。


同父曰。此歌誠淺近。然醫流僅知習此而已。竊慮因其書之誤。而遂以誤人也。


行而見迷途之人。其能已於一呼哉。予察同父之言。蓋仁人之用心如是。而著書其可也。


臨川吳澄序。朱升曰。愚久見此序。而未見其書。歲乙巳秋。得之於金陵郝安常伯。即借而傳抄之。


客子光陰有限。故不及全。而節其要云。徐春甫曰。戴同父名起宗。建業人。任儒學教授文學。以作聖為己功。謂醫為性命之學。遂潛心以究內經之秘。撰五運六氣之旨。刊脈訣之誤。辟邪說正本源。誠有功於醫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01:07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