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827|回復: 46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方實驗錄】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21:1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方實驗錄


書名 經方實驗錄


品質 50%


作者 曹穎甫


朝代 清


分類 醫案、傷寒、金匱


附註 校至三五案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6%93%E6%96%B9%E5%AF%A6%E9%A9%97%E9%8C%84/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500 銀幣 +10 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3:11 | 只看該作者

原序】  


予自髫年即喜讀張隱庵《傷寒論注》,先君子見而慰之,以為讀書之暇,倘得略通醫理,是亦濟世之一術也。


年十六,會先君子病洞泄寒中,醫者用苓連十餘劑,病益不支,汗凝若膏,膚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飛,體搖搖而若墮,一夕數驚,去死者蓋無幾矣。


最後趙雲泉先生來,投以大劑附子理中加吳萸丁香之屬,甫進一劑,汗斂體溫,泄止神定,累進之病乃告痊。


雲泉之言曰:今年太歲在辰,為濕土司天,又當長夏之令,暴日陰雨,天人交困,證多寒濕,時醫不讀《傷寒?


太陰篇》何足與論活人方治哉!


予自聞此語,然後知仲景方治果足脫人於險也。


厥後予治舉子業,輟而弗理。


光緒中,赴試金陵,途中卧病,偕行者略知醫方,日以藿香、佩蘭進之,汗出而熱不除,抵金陵,病益殆。


適先表伯陳葆厚先生來同寓,診予脈曰:病當速愈,但累經發汗,津液已耗。


因向藥肆中購荷葉露三大瓶,及哀家梨十餘枚,曰:渴即飲之,飢即啖之!


予從其言,半日而盡。


抵暮,攜藥及煎粥之器及米炭來,予睡方醒,聞藥香,葆伯令侍者進一甌,自覺滿身沾漬,中夜,衣被俱濕,葆伯為予易衣被,問其方?


則曰:桂枝白虎湯也。


予至是,全體舒暢,呼粥盡二碗,安眠達旦,非復病夫之故態矣。


予至是,益信經方,然以家君子期望予掇取科名,未暇盡瘁研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3:34 | 只看該作者

原序】  


自甲辰禮闈後,詔罷科舉,家君子亦於是年棄養,然後流覽《傷寒》《金匱》全文,予年已三十有八矣。


嗣是以來,慨然興救世之志,然其端實起於家庭:用大劑附子理中,則自先母邢太安人病洞泄始;


用皂莢丸,則自母氏病但坐不眠,時吐濁痰始;


用十棗湯,則自母氏病痰飲始;


用甘艸粉蜜湯,則自家婢病蚘厥始;


用大黃牡丹湯,則自若華母潘氏病腸癰始。


莫不隨時取效,其應如響。


然則,仲景之書,豈金元四家所能窺見萬一哉!


所謂仁人之言,其利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3:56 | 只看該作者

原序】  


予年過五十,始來上海,其間用經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顧性疏懶,耽吟詠於活人方治,境過情遷,略不措意,故存稿絕少,即偶焉錄存,復為從游者携去。


甲戍年,姜生佐景來,掇拾方案,佐以解說,名之曰《經方實驗錄》,數載之中,裒然成集,行將刊布問世,丐序於予,予笑謂姜生曰:此書一出,其於予《傷寒金匱發微》有光矣!


爰本平素趨重經方顛末,拉雜書之。


丙子立秋後二日,江陰曹家達序於上海寓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4:42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案 桂枝湯證】 


其一穎師醫案湯左 二月十八日   

太陽,中風,發熱,有汗,惡風,頭痛,鼻塞,脈浮而緩,桂枝湯主之。


川桂枝三錢 生白芍三錢 生甘草錢半 生薑三片 紅棗六枚   

佐景按:大論曰:「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曰中風。


又曰:「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觀此二條,知桂枝湯證又名曰中風。


所謂「名曰」者,知前人本有此名,仲聖不過沿而用之。


惟嚴格言之,桂枝湯證四字,其義較廣,中風二字,其義較狹。


易言之,中風特桂枝湯證之一耳。


又此中風非雜病中之中風,即非西醫所謂腦溢血,腦充血之中風。


中醫病證名稱每多重複,有待整理,此其一斑耳。


至考此所以異證同名之理,蓋為其均屬風也。


中之者淺,則僅在肌肉,此為《傷寒論》之中風。


中之者深,則內及經絡,甚至內及五藏,此為雜病之中風,所謂風為百病之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5:04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案 桂枝湯證 


仲聖方之劑量,以斤兩計,驟觀之,似甚重。


實則古今權衡不同,未許齊觀。


歷來學者考證,達數十家,比例各異,莫知適從。


且古今煎法、服法懸殊。


古者若桂枝湯但取初煎之汁,分之為三,日一服,二服,三服。


今則取初煎為一服,次煎為二服,是其間不無徑庭。


姑摒此種種勿論,簡言之,吾師之用量,大抵為原方之什一,例如桂枝、芍藥原作三兩者,師常用三錢是也。


佐景視證之較輕者,病之可疑者,更減半用之,例如桂、芍各用錢半是也,以此為準,利多弊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5:23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案 桂枝湯證】 


曹穎甫曰:桂枝湯一方,予用之而取效者屢矣。


嘗於高長順先生家,治其子女,一方治三人,皆癒。


大約夏令汗液大泄,毛孔大開,開窗而臥,外風中其毛孔,即病中風,於是有發熱自汗之證。


故近日桂枝湯方獨於夏令為宜也。


佐景又按:近世章太炎以漢五銖錢考證,每兩約當今三錢,則原方三兩,一劑當得九錢,再以分溫三服折之,每服亦僅得三錢耳。


由是觀之,原方三兩,今用三錢,於古法正無不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6:21 | 只看該作者

第二案 桂枝湯證】 


其二穎師講授 佐景筆記  

師曰:余嘗於某年夏,治一同鄉楊兆彭病。


先,其人畏熱,啟窗而臥,周身熱汗淋漓,風來適體,乃即睡去。


夜半,覺冷,覆被再睡,其冷不減,反加甚。


次日,診之,病者頭有汗,手足心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當與桂枝湯原方:  

桂枝三錢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又次日,未請覆診。


後以他病來乞治。


曰:「前次服藥後,汗出不少,病遂告瘥。


藥力何其峻也?


然安知此方乃吾之輕劑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6:43 | 只看該作者

第二案 桂枝湯證】 


佐景按:或謂仲聖之「脈證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於不問,非不問也,第不詳言耳,惟以其脈證治法之完備,吾人但循其道以治病,即已綽有餘裕。


故常有病已,而吾人尚莫明其所以癒者,或竟有尚不知其病之何名者。


此非荒唐欺人之語,凡屬仲聖信徒,皆當默許也。


然則仲聖何以不詳言病因、病原、病理乎?


曰:殆仲聖以為果言之,將不饜後人之望,反令傷寒論不能成萬世之新書乎?


然乎否乎,我不敢必,惟竊以今日之中醫,亦當就病因、病原、病理種種方面,略事研究,以補不足,則中醫藥之進步,方無艾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7:03 | 只看該作者

第二案 桂枝湯證】 


病有病原,西醫所謂細菌,原蟲是也。


一旦蟲菌侵犯人體,則病,此通例也。


顧歷觀下級社會之土人,蓬頭垢首,赤體跣足,居常伍犬家,食不避蚊蠅,此其受蟲菌侵襲之機緣為如何?


乃彼輩壯碩長壽,不減都會人士。


然則病原尚非疾病之惟一主因,彰彰明甚。


故中醫不重病原,但重病因,西醫所謂誘因是也。


本案示桂枝湯證病因之一,所謂「風」是也。


方人醒時,風來適體,不致為病。


及其入睡,體溫降低,防禦驟弛,而清風之徐來也依舊,於是病原得改隨以長驅直入,比醒,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7:24 | 只看該作者

第二案 桂枝湯證】 


曹穎甫曰:仲景非不言病因病理也。


夫邪風外乘,乃病中風,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此非病因乎?


衛不與營和,乃自汗出。


風中肌肉,著於營分,而衛氣不傷,故衛強而營弱。


行水之衛氣不傷,故毛孔自能出汗,行血之營氣受困,故肌腠不能作汗,致皮毛與腠理顯分兩橛,而不能相合,故曰不和。


不和者,不合也。


用桂枝湯以發肌理之汗,而營衛自和矣。


此非病理乎?


讀書能觀其通,則思過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1:19:42 | 只看該作者

第三案 桂枝湯證】 


其三穎師講授 佐景筆記  

師曰:我治一湖北人葉君,住霞飛路霞飛坊。


大暑之夜,遊大世界屋頂花園,披襟當風,兼進冷飲。


當時甚為愉快,覺南面王不易也。


頃之,覺惡寒,頭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


適有友人來訪,乃強起坐中庭,相與周旋。


夜闌客去,背益寒,頭痛更甚,自作紫蘇生薑服之,得微汗,但不解。


次早乞診,病者被扶至樓下,即急呼閉戶,且吐綠色痰濁甚多,蓋系冰飲釀成也,兩手臂出汗,撫之潮,隨疏方,用:   

桂枝四錢 白芍三錢 甘草錢半 生薑五片 大棗七枚 浮萍三錢   加浮萍者,因其身無汗,頭汗不多故也。


次日,未請覆診。


某夕,值於途,葉君拱手謝曰,前病承一診而癒,先生之術可謂神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36:38 | 只看該作者

第三案 桂枝湯證】 


佐景按:一病一證之成,其病因每不一而足。


本案示「風之外,更有「冷飲是也。


外為風襲,內為飲遏,所謂表裏兩病。


是猶國家不幸,外有強鄰之侵,內有異黨之擾,兩相牽制,證情雜矣。


本案見證較前多一「吐字,可見病人之證隨時變化,決不就吾醫書之軌範。


而用藥可加減,又豈非吾醫者之權衡,觀本方用生薑五片可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37:10 | 只看該作者

第三案 桂枝湯證】 


曹穎甫曰:此公係同鄉高長佑先生之友。


余因治其妻神經病,始識之。


蓋其妻飲食如故,但終日歌唱,或達旦不寐。


診其脈滑疾,因用丁甘仁先生法,用豬心一枚剝開,內藏辰砂二錢,甘遂二錢,扎住,向炭爐煨枯,將甘遂朱砂研成細末。


一服而大下,下後安眠,不復歌唱矣。


後以十全大補湯收膏調之,精神勝於未病時。


附錄之,以資談助。


後遷古拔路,今則四五年不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38:01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案 桂枝湯證 


其四佐景醫案謝先生,三伏之天,盛暑迫人。


平人汗流浹背,頻頻呼熱,今先生重棉疊衾,尚覺凜然形寒,不吐而下利,日十數度行,腹痛而後重,小便短赤,獨其脈不沈而浮。


大論曰:「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本證似之。


川桂枝錢半 大白芍錢半 炙甘草錢半 生薑二片 紅棗四枚 六神麯三錢 穀麥芽炒各三錢 赤茯苓三錢 佐景按:本案乃余所親歷,附麗於此者也。


謝君先是應友人宴,享西餐,冰淋汽水,暢飲鼓腹。


及歸,夜即病下利。


三日不解,反增劇。


曾投輕劑乏效。


愚則依證治之,雖三伏之天,不避桂枝。


服後果表解利稀,調理而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38:35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案 桂枝湯證 


本案不吐而下利,又異於前案,所謂證有變化是也。


吐者為胃不和,利者為腸不和。


然而能吐能利,胃腸尚有抗毒逐邪之機能,病未得為進也。


大論《太陰篇》云:「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舒氏疑本條有誤,當以理中為主,內加桂枝云云。


說似有見。


然而理中加桂枝為偏裏,桂枝湯為偏表,今脈浮,表證重,故宜桂枝湯。


況曰「宜,而不曰「主之,其賓主層次之分暸然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39:15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案 桂枝湯證】 


曹穎甫曰:本案桂枝湯證其四實為太陰病,蓋桂枝湯為證見脈浮之本方,雖重棉疊衾,尚覺惡寒,有似麻黃湯證,不知桂枝湯證原自有嗇嗇惡寒者,況脈浮而不緊,其不為麻黃湯證明矣。


因下利之為食滯也,加六神麯炒穀麥芽,因小便短赤也,加赤茯苓,可以悟隨證加減之法矣。


佐景又按:本年(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起,天時突轉炎熱,友人沈君瘦鶴於其夜進冰淇淋一客,兼受微風。


次日,即病。


頭脹,惡風,汗出,撫其額,微冷,大便溏泄,復發心悸宿恙,脈遂有結代意。


與桂枝、白芍、炙草各錢半,生薑一片,紅棗六枚切。


夜服此,又次早醒來,諸恙悉平。


惟心悸未愈,乃以炙甘草湯四劑全差。


諸方均不離桂枝。


又越日,孫椒君以進梅漿,病下利,惡風,冷汗出,頭脹,胸悶,骨痠,腿軟,不欲食而嘔,一如沈君,紿方與沈同。


惟孫君以午夜市藥,藥肆不備紅棗,任缺之。


服後,一時許,熱汗漐漐遍體,舒然睡去。


翌早醒來,不知病於何時去。


然則桂枝湯實為夏日好冷飲而得表證者之第一效方,又豈惟治冬日北地之傷寒而已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44:05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案 桂枝湯證】 


夫傷寒而必限於北地,北地而必限於冬日,抑何固執之甚邪?


俗醫無識。


以耳為目,使其見我治沈孫之方,必曰:「桂枝生薑皆辛熱之品,值此炎令,何堪抱薪救火?


甘草大棗又悉甘膩之物,甘增中滿,膩能戀邪。


若芍藥之酸收更屬不合。


綜藥五味,乃無一可用者。


向使病者無堅決之信仰,聆此評語,得毋擊節嘆賞,而撕吾方紙乎?


嗚呼,魚目混珠,燕石亂玉,亦安知不合理之論,按之事實,不幾相去萬里乎?


設有醫者焉,遇上述之證,信吾此說,願用此方,但恐藥味太少,藥值太廉,(原方價僅一角許),不足以壯觀膽,而堅信仰,則薄荷、藿香、佩蘭、苡仁、穀芽、麥芽、燈心、茯苓、豆卷、扁豆之屬,不妨邀作陪客,聊湊熱鬧。


但切勿用桂枝二分,還須泡湯代水,免致無效,反損吾經方聲價。


不特此也,倘有識者見此,抑慮其笑壞齒牙乎?


呵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44:31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案 桂枝湯證】 


然則桂枝湯證之病理果如何,桂枝湯之藥理又如何?


至此,不能不有所解說。


在余未陳己意之前,姑略引諸家之說,以資參考。


《醫宗金鑑》略云:「桂枝辛溫,辛能散邪,溫從陽而扶衛。


芍藥酸寒,酸能斂汗,寒走陰而益營。


桂枝君芍藥,是於發汗中寓斂汗之意。


芍藥從桂枝,是於固表中有微汗之道。


…陸氏九芝曰:「桂枝者,能入營而出衛者也。


太陽主開,今風乘之,而過於開,則必袪風外出,而太陽之氣始復其常。


但中風為虛邪,營氣已弱,是宜慢泄。


又風邪已近肌肉,即為肝氣乘脾,故君以桂枝,而必以養血和中者為臣。


風能化熱,以芍藥之涼者監之。


…柯氏韻伯曰;


「此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此皆不離營衛以為說。


然而營衛茫茫,試問讀仲聖書者,有幾人能真個了解乎?


先賢有謂桂枝湯中不應有酸寒之芍藥,而時賢祝味菊先生則曰:「本湯之組合,應以芍藥為主藥,桂枝為重要副藥。


蓋適用本方之標準,在皮膚蒸發機能亢進,而自汗出者,故用芍藥以調節其亢進之機能。


桂枝則不過補助心臟之作用而已,故麻黃湯中亦用之,其非主藥可知也。


此二說也,相左特甚。


湯本右衛門皇漢醫學云:「余之經驗,凡用芍藥、大棗、甘草之證,必診得筋肉攣急,而於直腹筋最為明確,…可為三藥之腹證,…亦可為本方之腹證。


…以上純屬理論,實際上當隨師論,準據脈證外證,可以不問腹證也。


此說前後參差,亦堪商矣。


眾說紛紜,吾將安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22:44:57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案 桂枝湯證】 


雖然,本書以實驗為名,自當從實驗中求解決,安可囿於前賢近哲之說,以自錮也哉?


今有桂枝湯中風證患者於此,惡風頭痛,發熱汗出,諸狀次第呈現。


顧汗出不暢,撫之常帶涼意,是可謂之曰「病汗。


設其人正氣旺,即自療機能強者,其發熱瞬必加甚,隨得暢汗,撫之有熱意,於是諸狀盡失。


可知一切毒素(包括外來之病原物,及內壅之排泄物)。


已隨此暢汗以俱去,此所謂「法當汗解是也。


設其人正氣不足以辦此,則必須假外物或動作以為助,例如啜滾熱之茶湯可以助汗,作劇烈之運動,就溫水之沐浴,亦皆可以助汗。


方法不一,致汗則同。


(當炎暑之日,吾人週身舒適無汗之時,偶作此三事,則致汗甚易,可為明證。


)及此汗出,病亦尋差。


然而中風證之重者,又非此簡易療法所可得而幾,何況啜水太多,胃不能容,運動就浴,又易傷風,於是乎桂枝湯尚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1:33 , Processed in 0.2295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