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臺秘要(1)】

 關閉 [複製鏈接]
6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6:53:39 | 只看該作者

水穀痢方一十首

 

《病源》水穀痢者,由體虛腠理開,血氣虛,春傷於風,邪氣留連在肌肉之間,後遇脾胃大腸虛弱,而邪氣乘之,故為水穀痢也。


脾與胃為表裡,胃者脾之府也,為水穀之海;


脾者胃之藏也,其候身之肌肉。


而脾氣主消水穀,水穀消,其精化為榮衛,以養藏腑,充實肌膚。


大腸肺之腑也,為傳道之官,化物出焉。


水穀之精,化為血氣者,行於經脈,其糟粕行於大腸也。


肺與大腸為表裡,而肺主氣,其候身之皮毛。


春陽氣雖在表,而血氣尚弱,其飲食居處,過動勞役,血氣虛者,則為風邪所傷,客在肌肉之間,後因脾胃氣虛,風邪又乘虛而進入於腸胃,其脾氣弱者,不能尅制水穀,故糟粕不結聚,而變為痢也。


又新食竟取風,名為胃風。


其狀惡風,頭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腹脹形瘦腹大失衣則滿,食寒則洞洩。


洞洩者,痢無度也。


若胃氣竭者,痢絕即死。


診其脈小,手足寒,難療也。


脈大,手足溫,易療也。


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澀者死,以藏期之也。


脈絕而手足寒,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脈緩時小結者生,洪大數者死。


懸絕而澀者死,細微而澀者生。


緊大而滑者死,得代絕脈者不死。


《養生方》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歛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


又云︰五月勿食未成核果及桃李,發癰癤,不爾,發寒熱,變黃疸,又為洩痢。


(出第十七卷中。)


《廣濟》療赤白水穀冷熱等痢方。


地榆六分、白朮五分、赤石脂七分(研)、厚朴六分(炙)、乾薑六分、熟艾四分、龍骨七分、甘草四分(炙)、黃連十分、烏梅六分(熬)、人參六分、當歸五分。


右十二味,搗篩為末,蜜丸,以米飲汁服二十丸如桐梧子大,日三服,加至三十丸。


(出第四卷中。)


《集驗》論,黃帝問曰︰人若溏洩下痢者,何也?


對曰︰春傷於風,夏生溏洩,腸澼久風,亦為溏洩也。


又療熱水穀下痢,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阿膠(炙)、各二兩、梔子三十枚、烏梅二十枚(碎)、黃檗一兩。


右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再服,神良。


(《備急》同。《肘後》名烏梅湯,療熱下。)


又方黃連一升(金色者)、陳米五合。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肘後》、文仲同。並出第上卷中。)


《刪繁》療中焦熱,水穀下痢,藍青丸方。


藍青汁三升、黃連八兩、黃檗四兩、阿膠五兩、白朮、地榆、地膚子、烏梅肉各三兩。


右八味,搗篩為散,用藍汁和,微火上煎取可為丸,丸如杏子大,飲進三丸。


(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水穀痢方。


乾薑三分、雞子二枚、小豆二百粒(炒令香)、黃連三分。


右四味,搗篩三味,內雞子黃白中,熟攪令相得,微火上炒,令可丸,一服五十丸如小豆大,旦以飲服,差即停。


(出第三卷中。)


文仲療因仲夏熱多,令人發水穀痢,腸中嗚轉,一瀉五、六升水方。


黃連去毛、厚朴各三兩。


右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出第三卷中。)


《必效》療水穀痢方。


小豆一升(煮)、臘二兩(煮)。


右三味和,頓服之即愈。


又方椶皮(燒灰)。


右一味研,以水和服三方寸匕。


(並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熱水穀下痢方。


黃連、阿膠各二兩、梔子二十枚。


右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又方黃連、當歸、甘草(炙)各二兩、酸石榴皮三兩。


右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


(並出第十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6:55:08 | 只看該作者

水痢方六首

 

《廣濟》療水痢及霍亂,《崔氏方》同,云︰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膿,日夜無節度,但疑是冷,悉主之方。


白石脂、乾薑各八分。


右二味搗篩為末,以沸湯和少許麪薄糊和藥,並手捻作丸如食法。


下不止,加乾薑八兩。


忌如常法。


又療水痢腹中氣方。


茯苓八分、白龍骨八分(研)、訶梨勒皮八分、黃連八分、酸石榴皮八分。


右五味搗篩為末,蜜丸,空心以飲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差止。


(出第四卷中。)


文仲療水痢百起者,馬藺散方。


馬藺子、乾薑、黃連(原無分兩)。


右三味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輕之。


又方朽骨灰、牛骨灰亦得、神麴(炒黃)。


右三味,等分為散,空腹飲服一方寸匕,無六月六日麴時,用常麴亦得,御傳。


(並出第三卷中。)


《經心錄》主水痢方。


雞子二枚、黃臘一兩。


右二味熬熟食之,宜空肚食之,日三服佳。


又方黃連、倉米各三兩。


右二味作散,和雞子七枚,令熟並捻作丸,煮赤豆作漿粥,服三十丸,日三服。


若渴但飲豆漿粥。


(並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6:56:16 | 只看該作者

久水痢不差腸垢方四首


 
《病源》腸垢者,腸間津液垢膩也。


由熱痢蘊積,腸間虛滑,所以因下痢而便腸垢也。


(出第十七卷中。)


《肘後》療水下積久不差,腸垢已出者方。


烏梅二十枚。


右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石榴一枚。


右一味,合皮搗,絞取汁,隨多少服之,最良。


《備急》療水下積久不差,腸垢已出者方。


赤石脂、桂心、乾薑、附子(炮)。


右四味等分,搗篩,蜜丸如小豆,每服三丸,日三服,飲下。


(《肘後》同。出第六卷中。)


文仲治久水痢難斷方。


黃連二兩、黃檗二兩、阿膠二兩(炙)。


右三味,搗篩為散,以苦酒、蜜各半升煮,內阿膠令烊,又內諸藥,令可丸,飲服三丸,日四。


此是古方,極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03:05 | 只看該作者

冷痢方二十二首

 

《病源》冷痢者,由腸胃虛弱,受於寒氣,腸虛則洩,故為冷痢也。


凡痢色青、色白、色黑,皆為冷也。


色黃、色赤,並是熱也。


故痢色白。


食不消,謂之寒中也。


診其脈,沉則生,浮則死。


(出第十七卷中。)


《廣濟》療冷痢青白色,腹內常鳴,其痢行數甚疎,出太多,此是冷痢,宜服調中散方。


龍骨、人參、黃連、阿膠(炙)、、黃檗各一兩。


右五味搗篩為散,煮米飲服兩方寸匕,日兩服,差停。


(出第四卷中。)


《肘後》療水下痢色白,食不消者,為寒下方。


黃連、乾薑各三兩。


右二味搗篩,白酒一升半合煎。


令可丸,飲服如梧桐子大二十丸,忌豬肉、冷水。


又方黃連二兩、甘草(炙)半兩、附子(炮)半兩、阿膠半兩(炙)。


右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之。


又方半夏(洗)、烏頭(炮)、甘草(炙)各等分。


右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三丸,日再服。


又方生薑汁二升、白蜜一升半。


右二味相和,分再服之。


又方腥二兩(切)、乾薑三兩(末)。


右二味,以水六升半,著米一合,煮作糜糜熟,內薑,一食令盡,不差更作。


(《備急》同。)


又方酸石榴皮(燒灰)。


右一味為末,服方寸匕。


(文仲同。)、又方乾薑二兩(末)、雜麪一升。


右二味為燒餅,熟食之盡更作,不過三劑差。


(文仲同。)、又療純下白如鼻涕者方。


龍骨、乾薑、附子(炮)。


右三味等分,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飲下五丸,漸至十丸,日一服。


(文仲同。)、又方黃連(末)、臘、阿膠(各一兩)。


右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膠、臘合烊,乃內黃連末,頓服之。


(本云︰姚氏療卒注下,並痢血,一日夕數十行。)


又方炙臍下一寸五十壯良。


(文仲同。並出第二卷中。)


《千金》論曰︰凡五藏絕於內者,下不自禁。


下甚者,手足不仁也。


細尋取之,萬不失一,下病體例,略如此耳。


《素問》曰︰春傷於風,夏為膿血。


夏多滯下也。夏傷於風,秋必洞洩。


秋下水者,患必是冷也。又療久冷,痢下純白者,此由積臥冷處,經久病發,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之。


凡白痢屬冷,赤痢屬熱方。


上好麴末五升(微熬令香)。


右一味,溫清淳酒熱,和麴末一升,空腹一頓服之,日三。


若至食時,搗蒜一升,令至熟,下薑椒末,調如常食法,惟須稠,勿加鹽,以水和麪二升,作索餅極熟爛煮之乾漉,熱內蒜虀中相和,一頓食之,少與餘食,至飢時仍準前食麴末酒,比至差來,少食餘食,以此法療,不過二日必差。


又烏梅丸,療冷痢久下方。


烏梅三百粒、當歸四兩、乾薑十兩、桂心六兩、附子六兩(炮)、黃連十六兩、蜀椒(汗)四兩、細辛六兩、人參六兩、黃檗六兩。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


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如五斗米。


下搗如泥,盤中揉合相得,蜜和搗二千杵,食前飲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增至二十丸。


(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又舊療痢於貴勝,用建脾丸多效。


今療積久冷痢,先以溫脾湯下訖,後以建脾丸補之,未有不效者,貧家難以充辦。


亦不可將息。溫脾湯方,療積久冷痢赤白者。


大黃三兩、桂心三兩、附子(炮)、乾薑、人參各二兩。


右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日再。


(並出第十五卷中。)


《備急》葛氏療痢色白,食不消者,為寒下方。


豉一升(綿裹)、薤白一把。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熱頓服之。


《陶效方》云︰療暴下大去血痢。


姚療赤白下痢並效。


(《肘後》同。)


又方牛角腮(燒灰)。


右一味搗篩,白飲服方寸匕,日三。


(肘後》同。)


又方好麴(炒)。


右一味搗篩,煮米粥。


內麪方寸匕,日四、五。


云此療日百行,師不救者。


(《肘後》同。並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白頭翁湯,療寒急下,及滯下方。


白頭翁、乾薑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當歸一兩、黃連、秦皮各一兩半、石榴皮(炙)一兩,(生者)二兩。


右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四服。


(出第十卷中。)


《近效》療冷痢方。


肉豆蔻五顆(合皮碎)、甘草二兩(炙)。


右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頓服之。


(戶部李尚書處得,云療冷痢極者有效,自用得力。)


又療久冷痢方。


赤石脂搗作末,和面作餛飩,空腹服一碗以下,不過兩頓差。


老人尤佳。


體中先熱者,不可服之。


(以上二方新附。)文仲治青下、白下,薑附散方。


乾薑、附子(炮)、皂莢(炙,去子)。


右三味等分,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不過再服愈。


亦可丸服。


(《小品》、《肘後》同。)


又治冷痢,薑艾餛飩子方。


乾薑(末)、熟艾。


右二味等分,作面錕鈍如酸棗大,煮熟服四、五十枚,日二服。


腹脹者,炙厚朴煮汁服藥。


此熱服訖,即須食飯大效。


曾有產婦冷痢如白膏,服之立差,腹痛亦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13:53 | 只看該作者

冷痢食不消下方六首

 

《廣濟》療脾胃氣微,不能下食,五內中冷,及微下痢方。


白朮八兩、神麴末五兩(炒)、甘草(炙)、乾薑、枳實(炙)各二兩。


右五味搗篩,蜜和丸,空腹以溫酒服如梧桐子大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


腹中痛者加當歸。


(出第四卷中。)


文仲華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驗方。


黃連末半雞子殼、亂發灰(準上)、醇苦酒準上、蜜準上、白臘方寸匕、雞子黃一枚。


右六味,於銅器中炭火上,先內苦酒、蜜、臘、雞子黃攪調,乃內黃連末、髮灰,又攪煎,視可搏,出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盡之,可者二日盡之。


(《肘後》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增損黃連丸,主腹內冷食不消,及冷痢兼補方。


黃連、黃耆各三分、龍骨三分、當歸、甘草(炙)五分、乾薑、厚朴(炙)各六分、地榆、白朮、人參各一分。


右十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飲酒任下,服十五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


(蔣仲璋處。)


又地榆丸,主冷痢,不消食,腹中脹痛,氣滿不能食方。


地榆六兩(炙)、赤石脂七分、厚朴六分(炙)、白朮五分、乾薑六兩、龍骨七分、黃連十分、當歸五分、熟艾五分、烏梅肉六分(熬)、甘草四分(炙)。


右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


(並出第七卷中。)


又深師療冷痢下膿血,絞臍痛,食不消,腹脹方。


吳茱萸、乾薑各六分、赤石脂、麴末(炒)各八分、厚朴(炙)、當歸各四分。


右六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飲下四十丸,日再。


又療冷氣久痢,臍下痛出白膿,食不消方。


吳茱萸、人參、芎藭、桔梗、甘草(炙)、各四分、枳實(炙)三枚、乾薑十二分、附子(炮)八分、麴味二十分(炒)。


右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下七丸,日二服,漸加之。


(文仲云:溫脾丸,療久寒、氣逆脹滿、面目痿黃、食不消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28:07 | 只看該作者

白痢方八首
 


《病源》白滯痢者,腸虛而冷氣客之,薄於腸間,津液凝滯成白,故為白滯痢。


(出第十七卷中。)


《廣濟》療白膿痢方。


甘草六分(炙)、厚朴十二分(炙)、乾薑、枳實(炙)、茯苓各八分。


右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絞去滓,分為二服,日再服。


又療心腹脹滿,不能下食,及痢白膿方。


厚朴五兩(炙)、豆蔻五枚、甘草一兩(炙)、乾薑一兩。


右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絞去滓,分為二服,日再。


(並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桃花湯,主冷白滯痢腸痛方。


赤石脂八兩、、乾薑、當歸、龍骨各三兩、附子(炮)、牡蠣各二兩(熬)、芍藥、甘草(炙)各一兩、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升。


右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白朮取九升,內藥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膿者加厚朴三兩,嘔者加橘皮二兩。


又方龍骨六兩、厚朴三兩(炙)、赤石脂五兩、當歸一兩。


右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日再服。


熱加白頭翁十分、牡蠣三兩。


《延年》烏梅肉丸,主冷白膿痢,食不消方。


烏梅肉(熬)、熟艾、黃檗、甘草(炙)各八分。


右四味搗篩,蜜丸如梧子,以飲服十五丸,日三服。


忌同前。


(出第七卷中。)


《必效》白痢方。


麻子汁右一味,以汁煮取綠豆空腹飽服,極效。


又方黃連末右一味以水和,每服三匕即愈。


(並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白滯下,盡夜無複數。


龍骨湯方。


龍骨、牡蠣各三兩(熬)、烏梅肉、熟艾、白頭翁、乾薑各一兩、女萎、黃連、當歸各二兩、甘草六兩(炙)。


右十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服,日三夜一,斷便止忌同前。


(出第十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0:40 | 只看該作者

重下方六首

 

《病源》此謂今赤白滯下也。


令人下部疼重,故曰重下。


去膿血如雞白,日夜數十行,繞臍痛也。


(出第十七卷中。)


《肘後》療重下方。


黃連一升。


右一味,以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臍當小絞痛,則差。


又方鼠尾草右一味,以濃煮煎如薄飴糖,服五合至一升,日三。


赤下用赤花者,白下用白花者佳也。


(文仲、《備急》同。)


文仲《隱居效驗方》主下部絞痛,重下、下赤白方。


當歸、黃檗、黃連、乾薑各二兩。


右四味搗篩,煮取烏梅汁服方寸匕,日三。


若腹中絞痛加當歸,下赤加黃連,下白加乾薑,大效神良秘之。


(《備急》同。出第三卷中。)


《備急》療重下方。此即赤白痢下也。


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


葛氏方。


豉(熬令少焦)。


右一味搗,取一合,日再、三服,又熬豉令焦,水一升淋取汁服,冷則用酒淋,日三服之。


(《肘後》、文仲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重下,下赤者方。


取獺赤糞下白,取白糞(燒末)。


右一味,以飲清旦空腹服一小柸,三旦飲之即愈。


又療得毒病後,得重下赤白,絞痛方。


石鐘乳一兩(研)、黃連、防風、附子(炮)、黃檗、蜀椒(汗)、當歸、乾薑各二兩。


右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適寒溫服。


(並出第十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3:44 | 只看該作者

卒暴冷下部疼悶方二首

 

《千金》療卒暴冷,下部疼悶方。


燒磚令熱,大酢沃之,三重布覆,坐上取差。


又方黍米二升、臘、羊脂、膠(炙)各二兩。


右四味,合煮作粥,一頓令盡即差。


(並出第十五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6:17 | 只看該作者

冷熱痢方七首

 

《病源》夫冷熱利者,由腸胃虛弱,宿有寒,而為客熱所傷,冷熱相乘,其痢乍黃乍白是也。


若熱搏於血,血滲腸間,則變為血痢也。


而冷伏腸內,搏津液,則變凝白,則成白滯,亦變赤白痢也。


其湯熨鍼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泄下有寒者,微一作引氣以息內腹,徐吹息。


以鼻引氣,氣足複前即愈。


其有熱者,微呼以去之也。


(出第十七卷中。)


《刪繁》療下焦冷熱不調,暴下赤白痢,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白朮六兩、薤白(切)一升、升麻二兩。


右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生舂石榴,將療熱不調,下或滯或水或赤白青黃者方。


酸石榴五枚、右一味合殼舂絞,取二升汁,分服五合,稍稍服二升盡,即斷。


小兒以意服二、三合佳。


(《千金》同。出第十卷中。)


又深師無問冷熱新舊痢方。


黃連、黃檗、乾薑、甘草(炙)、艾、烏梅肉(熬)各八分、附子三枚、臘一雞子大。


右八味,搗篩,以蜜和臘於鐺中鎔之,其著蜜須候臘鎔盡,如乾益蜜,丸,空腹以飲服四十丸,日二,漸加至五、六十丸。


《近效》療痢,無問冷熱,神驗,黃連丸方。


黃連一兩、茯苓二兩、阿膠一兩(炙)。


右三味,先搗黃連、茯苓為末,以少許水鎔阿膠和為丸,眾手丸之,暴乾,量患輕重,空腹以飲下三、四十丸,漸漸加至六十丸,不過五、六服必差,常用之極效。


又療苦下,無問冷熱,及膿血痢,悉主之方。


生犀角屑、黃檗各二兩、黃連、苦參各三兩。


右四味搗篩為散,以糯米煮作飲,莫令生,每日空腹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便差,勿輕之。


(此方於度支王郎中處得,曾用極效。《肘後》有當歸,云庚侍郎家方,產後彌佳。)


崔氏治痢,無問冷熱赤白久新,並疳溫。


(劉秘監積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膠二兩(一兩炙入藥,一兩銷作清)、黃連一兩、乾薑二兩、入黃無食子二枚,(久痢腸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右四味搗篩為末,以醋鎔膠清,頓和丸如梧子,飲服二十五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


禁如常法。


(一云若冷痢以酒下,熱痢以粥飲下。出第三卷中。)


文仲治無問冷熱及五色痢,入口即定方。


黃連四分、黃檗、當歸、黃芩各一兩、阿膠二兩(炙)、熟艾一兩。


右六味搗篩為散,以醋二升,煮膠烊。


下藥煮,令可丸如大豆,飲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服。


特宜老人,若產婦痢加蒲黃一兩,蜜和為丸。


神驗。


(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7:18 | 只看該作者

熱毒痢方三首
 


《肘後》若下色黃者,協毒熱下也,療之方。


梔子十四枚(去皮)。


右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再服。


(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熱毒痢方。


苦參、橘皮、獨活、阿膠(炙)、藍青、黃連、鬼箭羽一云鬼臼、黃檗、甘草。


右九味等分,搗篩,以蜜烊膠和,並手丸如梧子,乾以飲服十丸,日三,稍加之。


卒下疰痢者大良。


(出第十五卷中。)


文仲治熱痢久不差者,黃連丸方。


黃連末以雞子白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9:14 | 只看該作者

熱毒血痢方六首

 

《廣濟》療熱毒痢血,其痢行數甚數,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熱痢,宜生犀角散方。


生犀角(末)、酸石榴皮(熬)、枳實(熬令黃)各三兩。


右三味,各異搗篩為散,以飲服兩三寸匕,日再,差停熱食物。


又療熱毒痢血片,臍下絞刺痛方。


升麻、地榆、茜根、黃芩各六分、犀角四分、生地黃八分、梔子七枚(擘)、薤白八分、香豉二合。


右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日再。


(並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熱毒純血痢,療不可差者方。


黃連六兩。


右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著星月下,旦空腹頓服之,臥將息。


不差加黃連二兩,更作服之,仍不差者,以疳痢法療之佳。


忌如常。


又療熱毒下黑血,五內攪切痛,日夜百行,氣絕欲死方。


黃連一升、龍骨、白朮各二兩、阿膠(炙)、乾薑、當歸、赤石脂各三兩、附子一兩(炮)。


右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為五服。


餘以正觀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痢,至於五日將絕,處此藥入口即定。


(並出第十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熱毒下血及豆汁,犀角煎方。


犀角(屑)、人參、當歸各三兩、黃連四兩、蜜一合。


右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三沸,分為三服,日三。


忌同。


(出第十卷中。)


文仲治熱毒痢痢血,犀角散方。


生犀三兩、石榴皮三兩(燒)、黃連三兩、乾藍二兩、地榆二兩。


右五味搗篩為散,以米飲服三方寸匕,日二服。


(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1:08 | 只看該作者

赤痢方四首

 

《病源》此由腸胃虛弱,為風邪所傷,則成痢挾熱,熱乘於血,則血流滲入腸,與痢相雜下,故為赤痢也。


(出第十七卷中。)


《集驗》療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鯽魚鮓二臠(細切)、薤白一虎口(細切)。


右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噉之。


(《古今錄驗》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赤帶下方。


成煎豬膏三合、清酒五合。


右二味,以緩火煎十沸,適寒溫,頓服之,取差止。


又論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豬雞魚油、乳酷酥、乾脯、醬粉、鹹食。所食諸食,皆須大熟爛為佳,亦不得傷飽,此將息之大經也。


若將息失所,聖人不救也。


(並出第十五卷中。)


《必效》療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濾取汁,碎黃連薄綿裹,豉汁中煎,取強半升。


空腹頓服即止。


桑泉蔣尉云效。


(出第二卷中。)


崔氏治赤痢,黃連丸方。


陳倉米四分、黃連四分、乾薑四分。


右三味搗篩為末,緩火炒令色變,以內二顆雞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以好無灰酒溫一盞下之,至晚間,痢赤色當變白,明旦即差;


(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2:19 | 只看該作者

久赤痢方二首

 

《病源》久赤痢者,由體虛熱乘於血,血滲 腸間,故痢赤。


腸胃虛,不平複,其熱不退,故經久不差。


胃氣逆則變為嘔噦也。


胃虛穀氣衰,蟲動侵食,則變為也。


(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療下赤連年方。


地榆、鼠尾草各一兩。


右二味切,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分為二服。


如不差,取屋塵水盡,去滓,服一升,日二服。


《古今錄驗》服屋塵汁一小盃,餘同。


此是徐平方,療下血二十年者,若不止,重服即愈。


(《肘後》同。)又方鼠尾草、薔薇根、秦皮(用榆皮亦得。)

 

右三味等分,水淹煎,去滓,以銅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差止。


亦可濃汁服半升。


(出第十五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3:50 | 只看該作者

卒下血方七首

 

深師治卒下血,晝夜七、八行方。


黃連、黃檗各四兩。


右二味切,以淳苦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二服。


亦療下痢。


又療卒下血,蒲黃散方。


蒲黃三合、當歸一兩、鹿茸一枚(燒)。


右三味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先食,日三。


(並出第一十六卷中。)


《集驗》療卒下血不止方。


草龍膽一握。


右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如不差,更服。


(出第四卷中。)


葛氏療卒下血方。


小豆二升。


右一味搗碎,水三升和,絞取汁飲之。


姚云立止。


又方黃連半兩、黃檗二兩、梔子二七枚(擘)。


右三味切,以酒二升,漬一宿。


去滓,煮三沸頓服之。


(並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治卒下血不止方。


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


右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再服,重者夜一。


《近效》治卒下血,不問丈夫婦人立效,牛角鰓灰散方。


黃牛角鰓一具(燒赤色,出火即青碧。)


右一味為細散,食前濃煮豉汁和二錢匕,重者日三。


神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5:29 | 只看該作者

血痢方六首

 

《病源》血痢者,熱毒乘於血,血滲入大腸故也。


血之隨氣,循環經絡,通行藏腑,常無停積。


毒熱氣乘之,遇腸虛者,血滲入於腸,腸虛則洩,故為血痢也。


身熱者死,身寒者生。


診其關上脈芤大,便去血,暴下血數升也。


(出第十七卷中。)


《廣濟》療血痢,黃連丸方。


黃連、白龍骨(炙)、禹餘糧、伏龍肝各八分、代赭(研)、乾薑各六分。


右六味搗篩,蜜和丸,飲服三十丸如梧子,漸加至四十丸,差止。


又療痢鮮血方。


茜根、黃連、地榆各八分、梔子十四枚、薤白(切)、香豉各八分、犀角(屑)六分。


右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日再。


(出第四卷中。)


《必效》療患熱血痢方。


粳米一升(研)。


右一味研碎,令米盡,取汁可一大升,於新磁瓶中盛,取油絹密閉頭,繫內著井水中,令至明飲之,傳與人無不差者。


(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血痢及膿血方。


黃連三兩。


右一味切,以清水三升漬一宿,旦煎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服令須臾盡。


(文仲同。)


又療下痢鮮血方。


乾地黃、犀角(屑)、地榆各二兩。


右三味搗篩,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溫服之。


又療下血痢,地膚散方。


地膚五兩、地榆根、黃芩各二兩。


右三味搗篩為散,以水服方寸匕,日三。


(並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7:06 | 只看該作者

久血痢方三首

 

《病源》此由體虛受熱,熱折於血,血入腸,故成血痢。


熱不歇,胃虛不複,故痢血久不差,多變嘔噦及為濕。


(出第十七卷中。)


崔氏療痢血數十年方。


石灰三大升(炒令黃)。


右一味,以水一斗攪,令清澄,一服一升,三服止。


(出第三卷中。)


《小品》療下血連歲不愈方。


黃連半斤。


右一味搗末,以雞子白和為餅子,微火炙令黃黑,複搗篩,服方寸匕,日三有效。


下清血,痿黃失色,醫不能療者,皆差。


(《肘後》同。)


文仲治七、八十老人患積痢不斷,兼不能飲食方。


人參四分、鹿角(去皮,取白作末,炒令黃)。


右二味,搗篩為散,平旦以粥清服方寸匕,日再。


(並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8:00 | 只看該作者

蠱注痢方三首

 

《病源》此由歲時寒暑不調,則有濕毒之氣傷人,隨經脈血氣,漸至於藏腑。


大腸虛者,毒氣乘之,毒氣挾熱,與血相搏,則成血痢也。


毒氣侵食於藏腑,如病蠱注之狀,痢血雜膿瘀黑,有片如雞肝,與血雜下是也。


(出第十七卷中。)


《肘後》療苦時歲蠱注毒下者方。


礬石(熬)二兩、乾薑、附子(炮)、黃連各二兩。


右四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止更服。


又方黃連、黃檗等分。


右二味搗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四服。


(並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純痢血如鵝鴨肝,並協蠱毒方。


茜根、升麻、犀角、桔梗、黃檗、黃芩各三兩、地榆、蘘荷根各四兩。


右八味切,以酒三升漬一伏時,服一升,日一服。


(《千金》同。未差更作。出第六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8:41 | 只看該作者

腸蠱痢方一首

 

《病源》腸蠱痢者,冷熱之氣入在腸間,先下赤後下白,連年不愈,侵傷於藏腑,下血雜白,如病蠱之狀,名為腸蠱也。


(出第十七卷中。)


《肘後》凡病下,應先下白後下赤,若先下赤後下白為腸蠱方。


牛膝三兩搗碎,以酒一升漬經宿,每服一兩杯,日二、三服。


姚同。


(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51:32 | 只看該作者

膿血痢方七首

 

《病源》夫春陽氣在表,人運動勞役,腠理則開。


血氣虛者傷於風,至夏又熱氣乘之,血性得熱則流散也。


其遇大腸虛,而血滲入焉,與腸間津液相搏,積熱蘊結,血化為膿,腸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


所以夏月多苦膿血痢者,腸胃虛也。


秋冬診其脾脈,微澀者為內潰,多下血膿。


又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脈微小者生,實急者死。


脈沉細虛遲者生,數疾大而有熱者死。


(出第十七卷中。)


《肘後》療熱病久下痢膿血,檗皮湯方。


黃檗二兩、梔子二十枚、黃連四兩、阿膠(炙)二兩。


右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又一方加烏梅二十枚。


(文仲同。出第二卷中。)


文仲治熱痢,及下黃赤水及黃膿血,四肢煩,皮上冷者方。


黃連八兩、熟艾一兩、黃檗四兩、黃芩三兩。


右四味搗篩為末,以黃臘二兩,安一升蜜中煮,令消,及暖和藥,白飲服六、七十丸如小豆,日二夜一,即驗。


又久下痢膿血方。


赤石脂一升、烏梅二十個、乾薑四片、梗米一升。


右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令熟藥成,服七合,日三。


(《肘後》同。並出第三卷中。)


《刪繁》療下焦熱,或痢下膿血,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八兩、烏梅二十枚(去核)、梔子十四枚、白朮、蜀椒(汗)、升麻各三兩、乾薑二兩、粟米一升。


右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五合服之。


(出第四卷中。)


《備急》葛氏云︰若挾熱者多下赤膿雜血方。


黃連、灶突中塵各半兩。


右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肘後》云︰以棗膏和,分作三丸,日服一丸。姚氏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療腸澼溏便膿血。


乾薑散方。


乾薑、黃連、桂心各一分。


右三味搗篩,服方寸匕,著糜中食,日三。


多膿加薑,多血加桂,有驗。


又療中寒下痢膿血,附子散方。


蜀附子一枚(炮)、麴、乾薑各三分。


右三味下篩為散,先食以酒服方寸匕,日二。


並療婦人漏下。


忌如前。


(並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54:04 | 只看該作者

赤白痢方六首

 

《病源》凡痢,皆由榮衛不足,腸胃虛弱,冷熱之氣乘虛而入,客於腸間,腸虛則泄,故為痢也。


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熱乘於血,血滲腸內則赤也。


冷氣入腸,搏於腸間,津液凝滯則白也。


冷熱相交,故赤白相雜。


重者狀如膿涕而血雜之。


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腦,世謂之魚腦痢也。


(出第十七卷中。)


文仲鹿茸散,治青黃白黑魚腦痢,日五十行方。


鹿茸二分(炙)、石榴皮二兩、乾薑二分、棗核中人七枚、赤地利一兩(燒作灰,服後云赤如三指)。


右五味,搗篩為散,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若下數者,可五、六服。


(《肘後》同。)


《小品》卒久赤白下方。


燒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隨意服已試良。


(《肘後》同。)


深師療赤白下者,黃連湯方。


黃連、黃檗、乾薑、石榴皮、阿膠(炙)各三兩、甘草一兩(炙)。


右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為三服,日再。


(出第二十六卷中。)


《延年》駐車丸,主赤白冷熱痢,腹痛方。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三兩、阿膠(炙)三兩。


右四味搗篩,三年酢八合,消膠令鎔和,並手丸如大豆,以飲服三十丸,日再。


(《肘後》同。出第七卷中。)


《救急》療赤白痢,無問新舊,入口即斷方。


香豉心


(豉心謂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


右一味,以取豉煿令乾香,搗為末,壯年者一大升豉心為四服。


小兒量與之。


(出第九卷中。)


《必效》主赤白痢方。


黃連二兩、阿膠四片。


右二味,以好酒二大升合黃連煎十五沸,漉出滓,然後內膠令烊,溫分三服。


(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6:45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