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臺秘要(1)】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00:19 | 只看該作者

《小品方》四首

 

《小品》詔書發汗白薇散,療傷寒二日不解方。


白薇二兩、麻黃七分(去節)、杏仁(去皮尖,熬)、貝母各三分。


右四味,搗散,酒服方寸匕,厚覆臥,汗出愈。


《古今錄驗》、《千金》同。


又雞子湯,療發汗後二三日不解,頭痛肉熱方。


麻黃一兩(去節)、甘草一分(炙)。


右二味,切,以水二升,加雞子白令置水內,合和令勻,內藥複攪令和,上火煎之,勿動,煎至一升,適寒溫頓服之。


蓋覆汗出,粉傅之,有效。


忌海藻、菘菜。


《古今錄驗》、《備急》同。


張文仲療天行。


又葛根湯,療傷寒三四日不差,身體熱毒方。


葛根八兩、生薑三兩、龍膽、大青各半兩、桂心、甘草(炙)、麻黃(去節)各二兩、萎蕤一兩、芍藥、黃芩各二兩、石膏(碎)、升麻各一兩。


右十二味,切,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取八升,掠去沫,後內餘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忌海藻、菘菜、生蔥。


《千金》同,名葛根龍膽湯。


又療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寸脈沉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痛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三分、當歸五分、知母、萎蕤一作菖蒲、黃芩各三分、麥門冬(去心)一作天門冬、桂心、芍藥、乾薑、石膏(碎)、甘草(炙)、茯苓、白朮各一兩。


右十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便愈。


忌海藻、菘菜、生蔥、醋、桃李、雀肉等。


並出第六卷中。


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通按:《千金》作麻黃、知母、萎蕤、黃芩各三兩,餘十味各作二兩,為異耳。


用此方者,當以《傷寒論》為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02:06 | 只看該作者

《集驗方》五首


《集驗》療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兩末。右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頓服之,覆取汗。


忌生冷物。

 

《千金》同。


又療疫氣傷寒,三日以後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綿裹)、蔥白(切)一升。


右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


《千金》同。

 

又療傷寒五六日,斑出以後湯方。


豬膽三合、雞子一枚、苦酒三合。


右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強人盡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為兩服,取汗出為效。


文仲、《備急》、《千金》同。


又療傷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煩悶,腹中有乾糞,譫語,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夏(湯洗)各八兩、生薑四兩、知母、芍藥、大黃、萎蕤各二兩、甘草(炙)。


一方加枳實四兩、黃芩二兩。


右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


范汪加人參三兩,餘並同。


《千金》用芍藥,不用枳實。


又療傷寒熱病十日以上,發汗不解,及吐下後諸熱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兩、甘草(炙)二兩、阿膠(炙,珠)二兩、豉一升(綿裹)。


右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內豉,煮三沸,去滓,乃內膠令溶,分溫三服,欲盡更作,當使有餘;


渴者當飲,但除熱,止吐下,無毒。


忌海藻、菘菜。


《肘後》、深師、《千金》同。


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04:07 | 只看該作者

《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千金》治傷寒頭痛項強,四肢煩疼,青膏方。


當歸、芎藭、吳茱萸、附子、烏頭、莽草、蜀椒各三兩、白芷三兩。


右八味,切,以醇苦酒漬再宿,以豬脂四斤,緩火煎,候白芷色黃,絞去滓,以暖酒服棗核大三枚,日三服,取汗,不知稍增,可服可摩。


如初得傷寒一日,苦頭痛背強,宜摩之佳。


忌豬肉。


又少陰病,得病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又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又陽明證,其人善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雖大便堅,反易,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又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為有血,不可餘藥,宜抵當丸。


又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堅,小便不利者,此為無血也。


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宜抵當湯下之。


又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體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為大便已堅,宜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而微發熱惡寒,為外未解,宜桂枝湯。


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大便,可少與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致大下。


又陽明病,潮熱,微堅者,可與承氣湯,不堅者勿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胃中有燥糞,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


若腹中轉失氣者,為有燥糞,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此為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


欲飲水者,即噦。


其後發熱者,必複堅,與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之。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


鄭聲,重語也。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


若下利者,亦死。


又傷寒四五日,脈沉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裡實,久則譫語。


承氣湯方枳實陳者五枚(炙)、大黃四兩、芒消三合、厚朴半斤。


右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消,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也。


小承氣湯方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枳實大者三枚(炙)。


右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若一服得利,譫語止,勿服之也。


又抵當丸方水蛭二十枚(熬)、桃仁二十枚(去皮尖雙仁)、蟲二十枚(去足翅,熬)、大黃三兩。


右四味,末下篩合,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頓服,晬時當下血,不下仍須服之,取血下為效。


又抵當湯方水蛭熬三十枚、桃仁二十枚(去皮)、蟲(去足翅,熬)三十枚、大黃三兩。


右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不下更服。


又療傷寒頭痛壯熱,百節疼痛湯方。


柴胡、芍藥、梔子仁各四兩、知母四兩、香豉一升(綿裹)、石膏八兩(碎)、黃芩、大青、升麻、杏仁(去雙仁皮尖)各三兩。


右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苦熱盛者,加大黃四兩。


並出第十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07:34 | 只看該作者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合一十三法

 

《千金翼》療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服附子湯方。

 

大附子二枚(炮)、茯苓、芍藥各二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

 

右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忌豬肉、桃李、雀肉、酢。


又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可與桔梗湯方。


甘草湯方甘草二兩。右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七合,日三服。


忌海藻、菘菜。


又桔梗湯方大桔梗一兩、甘草(炙)三兩。


右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兩服,吐膿血差。


忌豬肉、海藻、菘菜。又療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而便膿血,桃華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綿裹,一半篩末)、乾薑一兩(切)、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米熟,去滓,取七合,內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日三服。


《傷寒論》、《千金》、崔氏,范汪同。


又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已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方。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雞子中黃二枚、芍藥二兩、阿膠三兩(炙)一云三片。


右五味,切,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煮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忌豬肉、冷水。


並出第十一卷中。


又療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堅,或心下卒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小柴胡湯方。


柴胡八兩、半夏(洗)半斤、生薑、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但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若脅下痞堅者,去大棗,加牡蠣六兩;


若心下卒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心三兩,溫覆取微汗;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崔氏、深師同。


又療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未解,梔子豉湯方。


肥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內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若一服得吐,餘更勿服之。


若嘔者,用後梔子加生薑湯。


《傷寒論》、《備急》同。


《傷寒》兼療不得眠。


又梔子生薑湯方肥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生薑五兩(切)。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去滓,內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


若一服安,即勿服。《傷寒論》同。


並療虛煩不得眠耳。


又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宜陷胸湯主之方。


大黃六兩(切)、甘遂末一錢、芒消一升。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消,煮一二沸,乃內甘遂,小溫分再服,得快利,止後服。


又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又諸衄血家,不可與白虎湯,虛者亦不可與,卒得之腹痛而利者,但可溫之。


又傷寒無大熱,而口乾渴,心煩,其背微惡寒者,白虎湯主之。


又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


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湯主之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升(碎,綿裹)、甘草三兩(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熟,去米內藥,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服。


忌海藻、菘菜。《千金》、《傷寒論》、《備急》、文仲、崔氏、范汪、《經心錄》同。


諸家兼療天行之病。


又白虎加人參湯方石膏、粳米各一升、知母六兩、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


右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內藥,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秋後、立春前,不可行白虎湯,正二三月時尚冷,亦不可與服,與之則嘔利而腹痛。


忌海藻、菘菜。


又療傷寒八九日,下之後,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四兩、黃芩、生薑、龍骨、人參、牡蠣(熬)、鉛丹、桂心、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湯洗)、大棗六枚(擘)、大黃二兩。


右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慱棋子,煮取二升,去滓,溫分再服。


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又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


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服茵陳湯方。


茵陳六兩、大肥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


右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莢沫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


並出第九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12: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3 01:17 編輯

《崔氏方》一十五首
 

《崔氏》療傷寒始得一二日方。


便可灸頂三壯,又灸大椎三壯,各加至五壯益良,用之驗。


大椎平肩斜齊,高大者是也。


仍不得侵項,分取之則非也。


上接項骨,下肩齊在椎骨節上,是餘穴盡在節下。


凡灸刺不得失之毫釐,今崔氏不定高下,是以言之。


出《黃帝鍼灸經》。


又療傷寒一日至三日,可發汗,度瘴散方。


麻黃十分(去節)、桔梗、蜀椒(汗)、細辛、白朮、吳茱萸、防風各四分、烏頭(炮)、乾薑、、桂心各五分。


右十味,搗篩為散,溫酒服方寸匕,溫覆取汗,或數服,得汗即止。


若得病一二日而輕者,服此藥皆得汗解。


若得便重者,頗不能解也。


然可以二大豆許,著鼻孔中,覺燥涕出,一日可三四著,必愈。


兼辟天行病。


忌豬肉、生蔥、生菜、桃李,雀肉等。


又療傷寒勑色惡寒,發熱體疼,發汗,神丹丸方。


人參五分、烏頭四分(炮)、半夏(洗)五分、茯苓五分、朱砂一分(研)、附子四分(炮)。


右六味,搗為末,蜜和丸如大豆,每服三丸,生薑湯下,發汗出。


令體中濈濈然。


如汗未出,更以熱粥投之,令汗出。


若汗少不解,複如前法。


若得汗足不解,當服桂枝湯。


此藥多毒,飲水解其熱愈。


周護軍子期自說天行用之甚良,故記之。


忌豬羊肉、大酢、生血物等。


《刪繁》、范汪同。兼主天行。


又療傷寒服度瘴散而不汗出者,便作蔥豉湯方蔥十四莖、、豉一升(綿裹)。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溫暖覆取汗出,勝度瘴散也。


與前《肘後方》重。


又療傷寒服蔥豉湯不得汗,可服葛根湯方。


蔥白十四莖、豉一升(綿裹)、葛根三兩(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為再服,溫覆取汗,汗不出更服。


餘時用此,一服輒汗,略不再服,救數十人甚效。又療傷寒,前軍府直吏周虎葛根湯,再服不得汗,餘更視之,甚惡寒而拘急,更思作麻黃湯以解之方。


麻黃二兩(去節)、葛根三兩、蔥白十四莖、豉一升(綿裹)。


右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虎再服快汗愈。


其疹與周虎相似者,服之皆汗,十餘人差。


又療傷寒,阮何南蒸法。


薪火燒地良久,掃除去火。


可以水小灑,取蠶沙,若桃葉、桑柏葉、諸禾糠及麥麪皆可取用。


易得者,牛馬糞亦可用,但臭耳。


桃葉欲落時,可益收取乾之,以此等物著火處,令厚二三寸,布席臥上溫覆,用此發汗,汗皆出。


若過熱,當細審消息。


大熱者,可重席,汗出周身輒便止。


當以溫粉粉身,勿令遇風。


又療傷寒三五日,疑有黃,則宜服此油方。


取生烏麻清油一盞,水半盞,以雞子白一枚和之,熟攪令相得,作一服令盡。


又小前胡湯,療傷寒六七日不解,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寒疝腹痛方。


胡洽云︰出張仲景。


前胡八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乾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古今錄驗》同。


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今詳此方治寒疝腹痛,恐性涼耳,合用仲景柴胡桂薑湯。


今崔氏用之,未知其可也。


又療傷寒或始得至七八日不大便,或四五日後不大便,或下後秘塞者,承氣湯方。


厚朴(炙)、大黃各三兩、枳實六片(炙)。


右三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體強者服一升,羸者服七合,得下必效止。


范汪同。


又若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亦令人錯語。


若秘而錯語者,宜服承氣湯。

 

通利而錯語者,宜服下四味黃連除熱湯。


承氣湯舊用芒消,餘以有毒,故去之。


用之數年,安穩得下良。既服湯,亦應外用生薑兌,讀作銳,下同。


使必去燥糞,若服湯兼兌而並不得下者,可依本方加芒消一兩。

 

又薑兌法削生薑如小指,長二寸,鹽塗之,內下部中,立通。


又方以豬膽灌下部,用亦立通。


張仲景《傷寒論》云︰豬膽和法醋少許,灌穀道中。


又前軍督護劉車者,得時疾三日已汗解,因飲酒複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餘思作此黃連解毒湯方。


黃連三兩、黃芩、黃檗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


右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進粥,於此漸差。


餘以療凡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皆佳。


傳語諸人,用之亦效。


此直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


此湯療五日中神效。


忌豬肉,冷水。


又大前胡湯,療傷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方。


胡洽云︰出張仲景。


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枳實八片(炙)、芍藥四兩、黃芩三兩、乾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忌羊肉、餳等物。


《古今錄驗》同。


張仲景用柴胡,不用前胡。


本云︰加大黃二兩,不加大黃,恐不名大柴胡湯。


又凡少陰病,寒多表無熱,但苦煩憒,默默而極不欲見光,有時腹痛,其脈沉細而不喜渴,經日不差。


舊用四順湯,餘怪其熱,不甚用也。


若少陰病下利而體猶有熱者,可服黃連龍骨湯。


若已十餘日而下利不止,手足徹冷,及無熱候者,可服增損四順湯方。


黃連龍骨湯見第三卷天行中。


甘草二兩(炙)、人參二兩、龍骨二兩、黃連、乾薑各二兩、附子中形者一枚(炮去黑皮)。


右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差複作,甚良。


若下而腹痛,加當歸二兩。


嘔者加橘皮一兩。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又療少陰病,二十日後下不止,可服陟釐丸,浩京方。


陟釐四兩(不用鹹者)、當歸四兩、漢防己三兩、黃連三兩、紫石英(別搗末,細研)二兩、豉三升、厚朴二兩(炙)、苦酒五升。


右八味,切,以二升苦酒漬防己一宿,出切炙之燥,複內苦酒中盡止;


又以三升苦酒漬豉一宿,小蒸之,研,絞取汁,搗下篩諸藥,以酒豉汁,和之丸如梧桐子大,冷漿水服二十丸,丸極燥,乃可服之。


忌豬肉、冷水。


並出第一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16:47 | 只看該作者

【《張文仲方》一十首】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3 01:19 編輯

《張文仲方》一十首

 

張文仲葛氏療傷寒及溫病,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方。

 

破雞子一枚,著冷水半升中,攪令相得,別煮一升水令沸,以雞子水投其湯中急攪,調適寒溫,頓服,覆取汗。


《備急》同。


又療傷寒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生薑各二兩、半夏五合(洗)、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便差,不差更服一劑。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備急》、范汪、《千金翼》方重。


又療傷寒溫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滿。


陶氏云︰若傷寒溫病已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服酒膽方。


苦酒半升、豬膽一枚。


右二味,和盡服之,吐則愈,神驗。


支云︰去毒氣妙。


胡洽、《集驗》、《備急》、《千金》同。


又療傷寒《近效方》,凡胸中惡、痰飲、傷寒、熱病、瘴瘧,須吐者方。


鹽末一大匙。


右一味,以生熟湯調下,須臾則吐,吐不快,明旦更服,甚良。


《備急》同。


又瓜蒂散,主傷寒胸中痞塞,宜吐之方。


瓜蒂、赤小豆各一兩。


右二味,搗散,白湯服一錢匕,取得吐去病差止。


《備急》、《經心錄》、范汪同。


又療傷寒已四五日,頭痛體痛,肉熱如火,病入腸胃,宜利瀉之方。


生麥門冬一升(去心)、生地黃(切)一升、知母二兩、生薑五兩半、芒消二兩半。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內芒消,煎五沸,分五服,取利為度。


忌蕪荑。


《備急》同。


又療傷寒五日以上,宜取下利,陶氏云︰若汗出大便堅而譫語方。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枳實四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兩服,通者一服止。


此是仲景方。《備急》、范汪同。


與前《千金》崔氏方重。


又療傷寒八九日不差,名為敗傷寒,諸藥不能消者方。


鱉甲(炙)、蜀升麻、前胡、烏梅、枳實(炙)、犀角(屑)、黃芩各二兩、甘草一兩(炙)、生地黃八合。


右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日三服,夜二服。


忌海藻、菘菜、莧菜、蕪荑。


《備急方》同。


又若十餘日不大便者,服承氣丸方。


大黃、杏仁(去皮尖)各二兩、枳實一兩(炙)、芒消一合。


右四味,搗下篩,蜜和丸如彈子,以生薑湯六七合,研一丸服之,須臾即通,不通更服一丸,取通為度。


《備急》同。又療晚發傷寒,三月至年末為晚發方。


生地黃一斤(打碎)、梔子二十枚(擘)、升麻三兩、柴胡、石膏各五兩。


右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頻頻服,若不解更服。


若頭面赤,去石膏,用乾葛四兩。

無地黃,用豉一升。


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蕪荑。


《備急》同。


並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22:18 | 只看該作者

《古今錄驗方》八首

 

《古今錄驗》陽毒湯,療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


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或走,或見神鬼,或吐血下利。其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文。


喉咽痛,唾膿血。五日可療,至七日不可療也,宜服升麻湯方。


升麻二分、當歸二分、蜀椒(汗)一分、雄黃(研)、梔子、桂心各一分、甘草二分(炙)、鱉甲大如手一片(炙)。


右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久,再服,溫覆手足,毒出則汗,汗出則解,不解重作,服亦取得吐佳。


陰毒去雄黃。忌海藻、菘菜、生蔥、莧菜。


張仲景方無梔子、桂心,陰毒去雄黃、蜀椒。又陰毒湯,療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湯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


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喉咽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


一本無數字。


仲景云︰此陰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療,至七日不可療,宜服甘草湯方。


甘草(炙)、升麻、當歸各二分、蜀椒一分(出汗)、鱉甲大如手一片(炙)。


右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如人行五里頃複服,溫覆當出汗,汗出則愈。


若不得汗則不解,當重服令汗出。


忌海藻、菘菜、莧菜。


《千金》、《集驗》、《備急》、文仲、《小品》、《肘後》同。


並出第二卷中。


又還魂丸,療傷寒四五日,及數年諸癖結堅心下,飲食不消,目眩,四肢疼,咽喉不利,壯熱,脾胃逆滿,腸鳴,兩脅裡急,飛尸鬼注邪氣,或為驚恐傷瘦背痛,手足不仁,口苦舌燥,天行發作有時,風溫不能久住,吐惡水方。


巴豆(去心皮,熬)、甘草(炙)、朱砂、芍藥各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右五味,各搗下篩合,和以蜜,搗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兩丸,蔥棗湯下。


小兒二歲以上,服如麻子大二丸,日二服。忌海藻、菘菜、野豬肉、蘆筍、生血物。


出第三卷中。


又麥奴丸,療傷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不能言,唯欲飲水,為敗傷寒,醫所不療方。


麻黃(去節)、大黃、芒消、灶突中墨、黃芩各二分、麥奴、梁上塵、釜底墨各一分。


右八味,搗篩,蜜和如彈丸,以新汲水五合研一丸,病者渴欲飲水,但極飲冷水,不節升數,須叟當寒,寒訖汗出則愈。


若日移五丈不汗。


依前法服一丸,以微利止。


藥勢盡乃食,當冷食以除藥勢。


一名黑奴丸,小麥黑勃名為麥奴是也。


《肘後》、胡洽、《小品》、《刪繁》、張文仲、深師、范汪、《經心錄》、《廣濟》並同。


又解肌湯,療傷寒發熱,身體疼痛方。


葛根四兩、麻黃(去節)、茯苓各三兩、牡蠣二兩(熬)。


右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之,得汗通則止。


忌酢物。


《千金》有生薑、甘草。


又調中湯,療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於盛熱,熱結四肢,則壯熱頭痛,寒傷於胃,則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帶下,壯熱且悶,脈微且數,宜下之方。


大黃、葛根、黃芩、芍藥、桔梗、茯苓、藁本、白朮、甘草(炙)各二兩。


右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別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須取快下,壯熱便歇,其下亦止也。


凡秋夏旱熱積日,忽有暴寒折之,熱無可散,喜搏著肌中作壯熱氣也。


胃為六腑之長,最易得傷,非忽暴寒傷之而下也。虛冷人則不在壯熱,但下痢或霍亂也。


少實人有服五石,人喜壯熱,其適與藥吃斷下,則加熱喜悶而死矣。


亦有不止便作壅熱毒,壯熱甚,不歇則劇,是以宜此調中湯下之,和其胃氣。


其表熱者,宜前胡、大黃下之也。


忌海藻、菘菜、獵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往來寒熱,胸脅逆滿,桃仁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漬,別下)、甘草(炙)、芒消(湯成下)、桂心各二兩、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碎)。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消,更煎一兩沸,溫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


太醫校尉史脫方。


《肘傷》、《傷寒論》、《千金翼》同。


並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25:09 | 只看該作者

雜療傷寒湯散丸方八首並是論中所要者

 

范汪療傷寒勑色,頭痛頸強,賊風走風,黃膏方。


大黃、附子、細辛、乾薑、蜀椒(去目)、桂心各一兩、巴豆好者五十枚(去皮)。


右七味,各切,以淳苦酒漬藥一宿,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


調適其火,三上三下,藥成。傷寒勑色發熱,酒服如梧桐子許。


又以摩身數百遍,兼療賊風絕良。風走肌膚,追風所在摩之,已用有效。

 

此趙泉方。

《千金》同。


忌野豬肉、生蔥、生菜、蘆筍。


又療傷寒白膏,摩體中,手當千遍,藥力方行,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皆療之。


先以鹽湯洗惡瘡,布拭之,著膏瘡腫上摩,向火千遍,日再自消方。


天雄、烏頭(炮)、莽草、羊躑躅各三兩。


右四味,各切,以苦酒三升漬一宿,作東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濕土各一升許成,煎豬脂三斤,著銅器中,加灶上炊,以葦薪為火,令膏釋,內所漬藥,炊令沸,下著土聚上,沸定頃,上火煎,如此十二過,令土聚盡遍,藥成,絞去滓。


傷寒頭痛,酒服如杏核一枚,溫覆取汗。


咽痛含如棗核,日三咽之。


不可近目。


《千金》同。


忌豬肉等。


又崔文行解散,療傷寒發熱者方。


一名皮瘴散。烏頭一斤(燒)、桔梗、細辛各四兩、白朮八兩。


右四味,搗散,皆令盡。


若中寒服一錢匕,覆取汗,若不覺,複少增服之,以知為度。


時氣不和,旦服錢五匕。


辟惡氣,欲省病服一服,皆酒服。


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千金》同。


又六味青散,療傷寒勑色惡寒者方。


勑,通作赤。


烏頭(炮)、桔梗、白朮各十五分、附子(炮)、五分、防風、細辛。


右六味,搗篩為散,溫酒服錢五匕,不知稍增。


服後食頃不汗出者,飲薄薄粥一升發以之,溫覆汗出濈濈可也,勿令流離,勿出手足也。


汗微出,勿粉,若汗大出不止,溫粉粉之。


不得汗者,當更服之。


得汗而不解,當服神丹丸。


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千金》同。


又服桂枝湯大汗出後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便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方。


桂心一兩十七銖、杏仁十六枚(去尖皮)、芍藥一兩六節、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甘草(炙)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兩沸,掠去沫,乃內諸藥,煮得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


今合為一方。


忌海藻、菘菜、生蔥。本張仲景《傷寒論方》,《集驗》療天行。


又療傷寒及天行,瓜蒂散吐方。


赤小 豆一兩、瓜蒂一兩。


右二味,搗作散,溫湯二合,服一錢匕,藥下便臥,若吐便且急忍也。


候食頃不吐者,取錢五匕散二合湯和服之,便吐矣。


不吐,複稍增,以吐為度。


吐出青黃如菜汁者,五升以上為佳。


若吐少病不除者,明日如前法複服之,可至再三,不令人虛也。


藥力過時不吐,服湯一升,助藥力也。


吐出便可食,無複餘毒。若服藥過多者,益飲冷水解之。


與前張文仲方重。


又療傷寒熱病,辟毒氣疫病,七味赤散方。


朱砂、烏頭(炮)各二兩、細辛、躑躅、乾薑、白朮各一兩、栝樓一兩半。


右藥搗散,服半錢匕,用酒調服,汗出解,不解,增至一錢匕。除邪氣,消疫癘。


忌桃李、雀肉、生菜、豬肉、生血等物。出第二十一卷中。


又療傷寒雪煎方麻黃十斤(去節)、杏仁四升(去雙仁尖皮,熬,搗為膏)、大黃一斤十三兩(金色者各細剉)。


右三味,以雪水五石四斗,漬麻黃於東向灶釜中三宿,入大黃攪調,炊以桑薪,煮至二石,去滓,複於釜中下杏仁膏,煎至六七斗,絞去滓,置銅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得二斗六升,其藥已成,可丸如彈子大。


有病者以三沸白湯五合,研一丸入湯中,適寒溫服,立汗出,若不愈者,複服一丸,密封藥,勿令泄氣也。


此本出第三卷中。


《千金》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29: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3 01:30 編輯

重訂唐王燾先生外臺秘要方第二卷目錄傷寒下二十一門

 

傷寒中風方九首

傷寒結胸方七首

傷寒嘔噦方一十四首

傷寒喉咽痛方八首

傷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

傷寒衄血方四首

傷寒煩渴方九首

傷寒癖實及宿食不消方二首

傷寒春冬咳嗽方三首

傷寒攻目生瘡兼赤白翳方六首

傷寒口瘡方六首

傷寒手足欲脫疼痛方七首

傷寒虛羸方四首

傷寒不得眠方四首

傷寒小便不利方九首

傷寒下利及膿血黃赤方一十六首

傷寒瘡方一十首

傷寒陰陽易方八首

傷寒勞複食複方二十五首

傷寒百合病方七首

傷寒狐惑病方四首



唐王燾先生外臺秘要方第二卷宋朝散大夫守光祿卿直秘閣判登聞檢院上護軍臣林億等上進奉政大夫同知徽州府事陑陽許倜一彥父較新安後學程衍道敬通父訂梓


傷寒中風方九首(臣億等按︰《傷寒論》傷寒、中風自是兩疾,今云傷寒中風非)

《病源》中風傷寒之狀,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澀澀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此其候也。

太陽中風,以火劫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即發黃,陽盛則欲衄(女六反),陰虛小便難。

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齊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荒語也,本作譫),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牀。

小便利者,其人可療。陽明中風,口苦而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陽明病,若能食為中風,不能食為中寒。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之則悸而驚。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其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少陰中風,其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者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仲景《傷寒論》同並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桂枝湯,療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澀澀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方。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切薑擘棗,次切餘藥,以水七升,煮棗令爛,去滓,乃內諸藥,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兒以意減之。

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後服小小闊其間,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令其藥勢相及,汗出自護,如服六物青散法。

若病重者,晝夜服,特須避風。

若服一劑晬時不解,病證不變者,當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二三劑乃愈,服此藥食頃,亦當飲熱粥以助藥力。

若初得病甚,便以火發汗,火氣太過,汗出不解,煩躁不得寐,因此湯加龍骨牡蠣各三兩,減桂心生薑各一兩,不用芍藥。

若虛勞裡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湯二升,加膠飴一升,適寒溫,分再服。

若得大汗出者,祇用桂枝二兩。

發汗後重發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

發汗已解,半日許重發煩,其脈浮數,可複發汗,宜桂枝湯方,忌海藻生蔥菘菜等(在上出第二卷中。

《千金》、胡洽、《集驗》、文仲、《備急》、范汪同)。又療傷寒頭疼腰痛,身體骨節疼,發熱惡風,汗不出而喘,麻黃湯方。麻黃三兩(去節)、桂心二兩、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枚(去皮尖兩仁碎)。

右四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須歠粥,餘如桂枝法將息。

忌海藻、菘菜、生蔥(臣億等按︰仲景《傷寒論》麻黃湯惟主傷寒,不主中風,若中風但可服前桂枝湯)。

又療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不出惡風者,屬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炙)、芍藥、桂心各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出,不須吃熱粥助藥發汗,餘將息依桂枝法。

忌海藻、菘菜、生蔥(並出第三卷中。張仲景《傷寒論》治中風汗出用桂枝,此證云汗不出,亦傷寒之病,非中風也)。


《小品》萎蕤湯,療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則發熱,頭眩痛,喉咽乾、舌強,胸內疼,心胸痞結,滿腰背強方。


萎蕤二兩、石膏三分(末綿裹)、白薇二兩、麻黃二兩(去節)、獨活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芎藭二兩、甘草二兩(炙)、青木香二兩,無可用麝香一分代之。


右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若一寒一熱者,加朴消一分及大黃三兩下之。


忌海藻、菘菜(並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同。一方有葛根二兩)。


《千金》療傷寒中風五六日已上,但胸中煩乾嘔,栝樓實湯方。


栝樓實一兩、柴胡半斤、黃芩三兩、甘草三兩(炙)、生薑四兩(切)、大棗十枚(擘破)。


右六味切之,勿令大碎,吹去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絞去滓,更煎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服。


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千金翼》療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飲水而吐,此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


豬苓三分、澤瀉五分、茯苓三分、桂心二分、白朮三分。右五味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蔥、雀肉等。


又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水榖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心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以為病不盡,複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方。


甘草四兩(炙)、黃芩三兩、大棗十二枚(擘)、黃連一兩、乾薑二兩、半夏半升(洗去滑)。


右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豬羊肉、餳(並出第九卷中。一方有人參三兩)。


《古今錄驗》療中風傷寒,脈浮,發熱往來,汗出惡風,項頸強,鼻鳴乾嘔,陽旦湯主之方。


大棗十二枚(擘)、桂心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黃芩二兩。


右六物,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


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


渴者,去桂加栝樓三兩。


利者,去芍藥、桂,加乾薑三兩、附子一枚炮。


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裡急者,正陽旦主之,煎得二升,內膠飴半升,分為再服。


若脈浮緊發熱者,不可與也。


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千金》同)。


又大青龍湯,療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煩躁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心二兩、甘草二兩(炙)、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生薑三兩、杏仁四十枚(去兩仁及尖皮)、大棗十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乃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厚覆取微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不可再服,若複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並出第二卷中。張仲景《論寒論》云︰中風見傷寒脈者,可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34:03 | 只看該作者

傷寒結胸方七首(一十二法)


 

《病源》結胸者,謂熱毒氣結聚於心胸也。


此由病發於陽而早下之,熱氣乘虛而痞結不散也。


按之痛,其脈寸口浮,關上反自沉是也。


脈大,不可下,下之則死。


脈浮而大,下之為逆。


若陽脈浮,關上細小沉緊,而飲食如故,時小便利者,名為藏結,藏結病,舌上白胎滑者,為難療。


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不胎者,不可攻之(出第七卷中)。


張仲景《傷寒論》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如何?


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結胸也。


問曰︰何謂藏結?


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口脈浮,關上小細而緊,名藏結。


舌上白胎滑者,為難治。


藏結無陽証,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因作痞也。


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也,下之則死。


夫結胸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方。


蜀大黃半斤、葶藶子半升(熬)、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芒消半升。


右四味,搗篩二味,杏仁合芒消研如泥,和散合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一兩,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千金翼》同)。


又太陽病,脈浮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熱動膈,短氣煩躁,心內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但頭汗出。


餘處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大陷胸湯方。


蜀大黃六兩(破)、甘遂末一錢匕、芒消一升。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消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千金翼》同)。


又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堅,大陷胸湯主之。


方依前法。


但結胸,無大熱者,此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方主之,方依前法。


又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複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柴胡半斤、枳實四枚(炙)、生薑五兩、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大黃,恐不名為大柴胡湯。


忌羊肉、餳(《千金翼》、《古今錄驗》同)。又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本有久寒也。


而反下之,若利止者,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複下之,此作協熱利也。又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


若心下滿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也,宜半夏瀉心湯主之方。


半夏半升(洗)、乾薑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黃芩三兩。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若須大陷胸湯,服者如前法。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千金翼》同。一方半夏五兩)。


又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方。


黃連一兩,上好者、栝樓實一枚,大者(破)、半夏半升(洗)。


右三味,切,以水六升,煮栝樓實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


忌羊肉、餳、豬肉(《千金翼》同)。


又病在太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


若灌之,其熱卻不得去,彌更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飲水,而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用前篇方。

 

(士弱氏曰:熱得冷水之氣約,退而後郤也。)又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


方如前法,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士弱氏曰龐安常云: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小陷胸湯治熱,白散治寒,旨哉言乎)。


文蛤五兩。


右一味,搗篩為散,以沸湯和一方寸匕服之,湯用五合(《千金翼》同)。


又白散方。


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一分(去心及皮,熬令黑赤,別研如脂)。


右三味,搗篩,更於臼內搗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人減之,病在膈上則吐,在膈下則利,利不止,飲冷粥一杯止。


忌豬肉,蘆筍等(並出第四卷中。《千金翼》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36:45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嘔噦方一十四首

 

《病源》傷寒病後,胃氣不和,此由初受病時,毒熱氣盛,多服冷藥瀉下,及飲冷水,病折以後,熱勢既退,冷氣乃動,故使心下堅牢,噫噦食臭,腹內雷鳴而泄利,此由脾胃氣虛冷故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嘔噦,心下悸,痞鞕不能食,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洗)、生薑八兩(去皮)。


右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忌羊肉、餳。


又療嘔噦,心下痞鞕者,以膈間有水,頭眩悸,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一升(洗)、生薑八兩(去皮)、茯苓三兩。


右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

 

忌羊肉、餳、酢等物。又療胸內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憒然,徹無聊賴者,生薑汁半夏湯,兼主天行方。


生薑汁一升、半夏半升(洗,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煎半夏取一升,內薑汁取一升半,綿漉小冷,分二服,一日一夜服令盡,嘔噦一服得止者,停後服。

 

忌羊肉、餳(《救急》同)。


又療乾嘔噦,若手足厥冷者,小橘皮湯。


兼主天行方。


橘皮四兩、生薑八兩(去皮)。


右二味,狹長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小冷服一升,下咽則愈(《救急》同。出第十六卷中)。

 

深師療傷寒病,啘不止,甘草湯方。


兼主天行。


甘草三兩(炙)、橘皮三兩。、右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日三四服,取差。

 

忌海藻、菘菜(崔氏同)。

 

又半夏散方。


半夏(洗,焙乾)。


右一味,末之,生薑湯和服一錢匕。


忌羊肉、餳等。


又赤蘇湯方。


赤蘇一把。


右一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稍稍飲之(《肘後》同)。


又乾薑丸方。


乾薑六分、附子四分(炮)。


右二味,搗篩,以苦酒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酒、飲下皆得。忌豬肉(《肘後》同)。

 

又療傷寒噦,甘竹茹湯方。


甘竹茹四兩、生白米一升。


右二味,以水八升煮之,取米熟湯成,去滓,分服,徐徐服。


療風熱氣噦甚神驗。


諸噦亦佳。


又療傷寒嘔噦,胸滿虛煩不安,大橘皮湯方。


橘皮一兩、甘草一兩(炙)、生薑四兩、人參二兩。


右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並出第十四卷中)。


《小品》茅根橘皮湯,療春夏天行傷寒,胃冷變啘方。


白茅根(切)一升、橘皮三兩、桂心二兩(切)。


右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數數服之,盡複合之,啘止乃停,取微汗。

 

有熱減桂心一兩。


忌生蔥(文仲同。出第六卷中。一方有葛根二兩)。

 

《千金》療傷寒後嘔噦,及乾嘔不下食,生蘆根飲方。


生蘆根(切)一升、青竹茹一升、粳米三合、生薑二兩(切)。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隻,取五升,澄清下藥,煮取二升半,去滓,隨意便飲,不差重作。


又療傷寒後嘔噦,通草湯方。


通草三兩、生蘆根(切)一升、橘皮一兩、粳米三合。


右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隨意便稍飲,不差更作,取差止(《古今錄驗》、文仲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乾嘔、吐涎沫而頭痛,茱萸湯主之方。


吳茱萸一升(炒)、大棗十二枚(擘)、生薑六兩(切)、人參三兩(細銼)。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日三(仲景同。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38:29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咽喉痛方八首

 

《病源》傷寒病過經而愈,脈反沉遲,手足厥逆者,此為下部脈不至,陰陽隔絕,邪客於足少陰之經,毒氣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瘡(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少陰病咽喉痛者,半夏散及湯主之方。


半夏(洗)、甘草(炙)、桂心。


右三味,等分,各搗篩畢,更合搗之,以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服散者,水一升,煮七沸,內散兩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細嚥之。


半夏有毒,不當散服之。


忌羊肉、生蔥、海藻、菘菜、餳(《千金翼》同。出第六卷中)。

 

文仲療傷寒毒攻喉咽腫痛方,兼主天行。


切商陸炙令熱,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複易之(《肘後》同)。


又方。真茹爪甲大,內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漬喉,當微覺異為佳。


亦主天行(《肘後》同)。


又附子丸方。


附子(炮)、藜蘆等分。


右二味,末之,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枚飲下。


含黃檗亦佳。


忌豬肉、狸肉(並出第二卷中)。


深師貼喉膏,療傷寒舌強喉痛方。


蜜一升、甘草四兩、豬膏半斤。


右三味,微火煎甘草豬膏,令數沸,去滓,乃內蜜,溫令銷相得如棗大。


含化,稍稍咽之。


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集驗》療傷寒熱病,喉中痛、閉塞不通,烏扇膏方。


生烏扇一斤(切)、豬脂一斤。


右二味,合煎烏扇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內口中,稍稍咽之,取差。


忌酒、蒜等物(張文仲、《千金》等同)。


又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通草四兩、射干二兩、羚羊角三兩(屑)、芍藥三兩、生蘆根(切)、一升。


右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為三服,徐徐服(《千金》、《古今錄驗》同。並出第三卷中)。


《千金》治傷寒熱病後,口乾多唾,咽痛,乾棗丸方。


乾棗二十枚、烏梅十枚。


右二味,搗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綿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39:29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

 

《病源》此由諸陽受邪,熱初在表,應發汗而汗不發,致使熱毒入深,結於五藏,內有瘀積,故吐血。


(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方。


青柏葉三兩、乾薑三兩(切)、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別絞取新出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綿濾之,溫分再服。


馬通,是馬屎汁也(一方有阿膠無艾)。


又吐血下血,黃土湯主之方。


釜灶下黃焦土半升(綿裹)、甘草三兩(炙)、乾地黃三兩、白朮三兩、附子三兩(炮,破)、阿膠三兩(炙)、黃芩三兩。


右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六味取二升,去滓,內膠令烊,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蕪荑、豬肉、桃李、雀肉等物(並出第十六卷中)。


《古今錄驗》蒲黃湯,療傷寒、溫病、天行、疫毒,及酒客熱傷中,吐血不止,面黃乾嘔心煩方。


蒲黃、桑寄生、桔梗(一作栝樓)、犀角(屑)、甘草各二兩(炙)、葛根三兩。


右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徐徐服之。


忌海藻、菘菜、豬肉(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1:12 | 只看該作者

傷寒衄血方四首

 

《病源》傷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藏熱結所為也。


心主血,肝藏血,熱邪傷於心肝,故衄血也。


衄者,鼻出血也。


肺主氣而開竅於鼻,血隨氣行,所以從鼻出。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額上,脈急而緊,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栗而振,脈浮緊發熱,其身無汗,自衄者愈(出第八卷中)。


《肘後》療傷寒大病差後,小勞便鼻衄,牡蠣散及丸方。左顧牡蠣十分(熬)、石膏五分。


右二味,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


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集驗》、《千金》並同。出第二卷中)。

 

《小品》芍藥地黃湯,療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之,內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餘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

 

芍藥三分、地黃半斤、丹皮一兩、犀角屑一兩。


右四味切。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去滓。


溫服一升,日二三服。


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


其人脈大來遲。


腹不滿。


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又茅花湯。療傷寒鼻衄不止主之方。


茅花一大把。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即差。若無茅花。取茅根代之亦可。又麥門冬湯。

 

療傷寒身熱,衄血,嘔逆主之方。


麥門冬、石膏、寒水石各三兩、甘草二兩、桂心一兩。


右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3:10 | 只看該作者

傷寒煩渴方九首

 

《病源》此由陰氣少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其衣被者,可治也。


病脈已解而反發煩者,病新差又強與穀,脾胃氣尚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穀即愈,少陰病脈微細而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欲自吐,五六日利後,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發汗後下之脈平而少煩。此新虛不勝穀氣故也。又傷寒渴者,由熱氣入於藏。


流於少陰之經。少陰主腎,腎惡燥,故渴而引飲(並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汗出惡寒身熱,大渴不止,欲飲水一二斗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知母六兩、石膏、粳米各一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


右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內諸藥。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小品》同)。


又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方。

 

豬苓一兩(去皮)、茯苓一兩、阿膠一兩(炙)、滑石一兩(碎,綿裹)、澤瀉一兩。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內阿膠令烊銷,溫服七合,日三服。


忌醋物(《千金翼》同。出第五卷中)。


范汪栝樓湯,主渴飲方。


栝樓根內黃脈少者,三兩。


右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先以青淡竹瀝一升,合水二升,煮好銀二兩,減半去銀,先與病人飲之訖,須臾後乃服栝樓湯。


其銀汁須冷服(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療傷寒後,結熱在內,煩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兩、龍膽三兩、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苦參一兩、黃檗二兩、栝樓一兩、黃連二兩。


右八味,搗篩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飲下日三,不知稍增。


忌豬肉、冷水(《集驗》同。出第九卷中)。


深師黃芩人參湯,療傷寒吐下後,內外有熱,煩渴不安方。


黃芩、人參、甘草、桂心、生薑各二兩、大棗十五枚(擘破)。


右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


忌菘菜、海藻、生蔥等物。


又療傷寒,除熱止渴,欲飲水,栝樓根湯方。


黃芩三兩、人參二兩、桂心二兩、大黃二兩、栝樓根三兩、芒消二兩、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飲一升,須臾當下,不下,複飲一升,得下止,勿複飲,湯藥力勢歇,乃可食糜耳。


一方用生薑二兩。


忌海藻、菘菜、生蔥、油膩等物。又療傷寒下後,除熱止渴,五味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五味子、人參、甘草(炙)、石膏(碎)、各一兩。右五味,搗篩,三指撮水一升二合,煮令沸,得四合盡服。


忌海藻、菘菜(並出第十四卷中)。


《古今錄驗》黃龍湯,療傷寒十餘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渴胸滿、心腹痛方。


半夏半升(洗)、生薑三兩、人參三兩、柴胡半斤、黃芩三兩、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服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嘔而渴,去半夏加栝樓根四兩,服如前。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等物(出第三卷中。此本張仲景《傷寒論》方)。


又高堂丸,療傷寒苦渴,煩滿欲死,令極飲水法方。


大黃二分、消石三分(熬)、釜底墨一分、灶突中墨一分、黃芩一分、梁上塵一分、灶中黃土一分、麻黃二分(去節)。


胡洽用芒消無黃土。右八味篩末,蜜和如彈丸大,取一丸著一盞水中,盡用服之,即自極飲水,汗出得熱除矣。


一名黑奴丸,一名駐車丸。


並療溫瘧神良(並出第二卷中。此方第一卷用小麥黑奴名黑奴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4:09 | 只看該作者

傷寒癖實及宿食不消方二首

 

《病源》此謂被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而痛,此為胃中有乾糞,挾宿食故也。


或先患寒癖,因有宿食,又感於傷寒,熱氣相搏,故宿食不消也(出第八卷中)。


深師駃豉丸,療傷寒留飲,宿食不消,一名續命丸方。


黃芩五兩、大黃五兩、梔子仁十六枚、黃連五兩(去毛)、豉一升(熬)、甘遂三兩(太山者)、麻黃五兩(去節)、芒消二兩、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

 

右九味,搗篩,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以吐下為度。


若不吐利加二丸。


一本有杏仁七十枚。


忌豬肉、冷水、蘆筍等(出第十四卷中。范汪同)。


《古今錄驗》續命丸,療傷寒及癖實痰飲百病方。


大黃五兩、黃連一兩、麻黃五兩(去節)、甘遂三兩(熬)、黃芩二兩、芒消二兩(研)、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巴豆一百枚(去心,熬,研)、豉一升(熬)。


右九味,搗篩,蜜和丸,得傷寒一日服一丸,如小梧子大,二日二丸,至六七日六七丸,但吐下得汗愈。


若水澼及痰實,服三五丸,日二。


忌豬肉、冷水、蘆筍(范汪、《延年》、《刪繁》同。出第三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5:18 | 只看該作者

傷寒春冬咳嗽方三首


 《病源》此由邪熱客於肺也。


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肺為之浮,肺主於咳,水氣乘之,故咳嗽(出第八卷中)。


《小品》射干湯,主春冬傷寒,秋夏中冷咳嗽,曲拘不得氣息,喉鳴啞失聲,乾嗽無唾,喉中如哽者方。


射干二兩、半夏五兩(洗)、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乾薑二兩(炮)、甘草二兩(炙)、紫菀二兩、肉桂二兩、吳茱萸二兩、當歸二兩、橘皮二兩、麻黃二兩(去節)、獨活二兩。


右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始病一二日者可服此湯,汗後重服勿汗也。


病久者初服可用大黃二兩。


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寒,熱伏於內,宜生薑四兩代乾薑,除茱萸,用枳實二兩炙。


忌羊肉、海藻、菘菜、餳、生蔥(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下氣橘皮湯,療春冬傷寒,秋夏冷濕咳嗽,喉中鳴聲,上氣不得下,頭痛方。


橘皮、紫菀、麻黃(去節)、杏仁(去雙仁尖皮)、當歸、桂枝、甘草(炙)、黃芩各三分。


右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不差,重合之。


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三卷中)。


《延年》療傷寒骨節疼,頭痛,眼睛疼,咳嗽,知母湯方。


知母二兩、貝母三兩、乾葛三兩、芍藥三兩、石膏四兩(碎,裹)、黃芩三兩、杏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梔子仁三兩(擘)。


右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


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麪七日(出第九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6:36 | 只看該作者

傷寒攻目生瘡兼赤白翳方六首


《病源》目者,藏腑之精華,肝之外候也。


傷寒熱毒壅滯,熏蒸於肝,上攻於目,則令目赤腫痛。


若毒氣盛者,眼生翳膜。


又肝開竅於目,肝氣虛熱,乘虛上衝於目,故目赤痛,重者生瘡翳白膜息肉(出第八卷中)。


《肘後》療傷寒大病後,熱毒攻目方。


煮蜂房以洗之,日六七度(張文仲同)。


又方冷水漬青布以掩目(張文仲同)。


又療熱病後生翳方。燒豉二七粒,末。


內管中以吹之(並出第二卷中。文仲、《備急》同)。


《小品》漏蘆連翹湯,療傷寒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腫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方。


兼療天行。


漏蘆二兩、連翹二兩、黃芩二兩、麻黃二兩(去節)、白歛二兩、升麻二兩、甘草二兩(炙)、大黃三兩(切)、枳實三兩(炙)。


右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相去二食頃更服。


熱盛者可加芒消二兩。


忌海藻、菘菜等物(《千金》同)。又秦皮湯,療毒病衝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腫膚起,或赤痛不得視光,痛入心肝或眼外浮腫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方。


秦皮二兩、前胡二兩、常山二兩、黃芩二兩、升麻二兩、芍藥二兩、白薇二兩、枳實二兩(炙)、大黃三兩、甘草二兩(炙)。


右十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二食頃更服。若盛熱者,可加芒消二兩。


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出第六卷中。一方加蕤仁一兩,梔子仁半兩)。


張文仲秦皮湯,主傷寒病熱,毒氣入眼,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痛毒煩惱者神效方。


秦皮、升麻、黃連各一兩。右三味切,以水洗去塵,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


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綿繞筯頭,取湯以滴眼中,如屋漏狀,盡三合止,須臾複用,日五六遍乃佳。


忌豬肉、冷水(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7:25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口瘡方二首

 

《病源》夫傷寒,冬時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以其熱毒在藏,心脾煩壅,表裡俱熱,熱不已,毒氣熏於上焦,故令口舌乾燥生瘡也(出第七卷中)。


深師療傷寒熱病口瘡,黃檗蜜方。


黃檗(削去上皮,取裡好處,薄斜削)。


右一味,以崖蜜半斤極消者,以漬檗一宿,唯欲令濃,含其汁,良久吐之,更複如前。若胸中熱有瘡時,飲三五合尤良。


又療傷寒口瘡爛者,升麻湯方。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竹葉(切)五合、麥門冬三分(去心)、牡丹一分、乾棗二十枚(擘)。


右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為度。


忌海藻、菘菜、胡荽等(並出第十四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01:48:32 | 只看該作者

傷寒手足欲脫疼痛方七首
 

《病源》此由熱毒氣從內而出,循經絡攻於手足也。


人五藏六腑井滎俞,皆出於手足指,故毒從藏腑而出也(出第八卷中)。


范汪療傷寒熱病,手足腫欲脫方。


生牛肉裹之,腫消痛止(出第三十卷中。深師同)。

 

崔氏療傷寒手足熱疼欲脫方。取羊屎煮汁淋之,差止。


亦療時疾,陰囊及莖腫。


亦可煮黃檗洗之(《肘後》、深師、《集驗》、《千金》、《備急》並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毒熱攻手足,腫疼欲脫方。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兼療天行。范汪、《肘後》、《千金》同)。


又方酒煮苦參以漬之(范汪、《千金》、《集驗》同。並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煮馬糞若羊糞汁漬之,豬膏和羊糞塗之亦佳(范汪、《集驗》、《肘後》同)。


又方取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一名蒼耳(范汪、《集驗》、《肘後》同。出第十卷中)。


《備急》療熱病手足腫欲脫者方。


兼主天行。


以稻穰灰汁漬之佳(《集驗》、《千金》、《肘後》同。出第一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21:44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