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指禪】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0:36: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16:59 編輯

微與細對

 

微為陽弱欲絕,細乃陰虛至極,二脈實醫家剖別陰陽關鍵,最宜分曉,故繼浮、沉、遲、數後,舉以為對,以冠諸脈。



微脈有如無,難容一吸呼。


陽微將欲絕,峻補莫踟躕。

(輕診猶見、重按全無、黃 白朮,益氣歸元;附片乾薑,回陽反本。)



細脈一絲牽,余音不絕然。


真陰將失守,加數斷難痊。

(舉之極微,按之不絕。天麥二冬,清金生水;生熟兩地,滋陰養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0:40: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0:27 編輯

虛與實對

 

二脈舉按皆得,而剛柔異質。


實為邪氣實,虛乃本氣虛。



虛脈大而松,遲柔力少充。


多因傷暑毒,亦或血虛空。

遲大而軟,按之無力。

按《脈經》言「隱指豁空。」非是。

諸脈中,惟芤、革二脈言空,以虛脈而言空,能別乎革,難別乎芤。

瀕湖曰:脈虛身熱,為傷暑,亦主血虛。」



實脈大而圓,依稀隱帶弦。


三焦由熱鬱,夜靜語猶顛。

浮沉皆得,長大帶弦。

按《脈經》言:「應指幅幅然。」
非是。

幅幅,堅實貌,乃牢緊脈,非實脈也。

傷寒胃實譫語,或傷食氣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0:40: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2-11-5 19:50 編輯

長與短對

 

寸、關、尺為脈本位,長則過乎本位,短則不及本位。


欲辨長短,先明本位。



長脈怕繩牽,柔和乃十全。


迢迢過本位,氣理病將痊。

(按:長而牽繩,陽明熱鬱;長而柔和,病將解矣。

朱氏曰:「不大不小,迢迢自君。」言平脈也。

經曰:「心脈長,神強氣壯;腎脈長,蒂固根深。」)



短脈部無余,猶疑動宛如。


酒傷神欲散,食宿氣難舒。

(按:短與動為鄰,形與動實別。動則圓轉如豆,短則濡滯而艱。瀕湖曰:「短而滑數酒傷神。」楊氏曰:「短脈為陰中伏陽,三焦氣壅,宿食不消。)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2 金幣 -6 收起 理由
天梁 分段不正確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0:41: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2-11-5 19:36 編輯

弦與弱對

 

脈而弦,脈之有力者也;

雄姿猛態,可以舉百鈞;

脈而弱,脈之無力也,纖質柔容,不能舉一羽。

(同一弦也,在肝經則瀉之,攻之;在膽經則和之解之。)



弦脈似張弓,肝經並膽宮。


疝 瘕瘧,象與傷寒同。

(《素問》曰:「脈端直以長。」《刊誤》曰:「從中直過,挺然指下。」按弦屬肝膽經,疝 瘕瘧,肝膽經病。肝膽經有泄無補。)



弱脈按來柔,柔沉不見浮。


形枯精自減,急治可全瘳。

(《脈經》曰:「極軟而沉,按之乃得,舉手無有。」弱宜分滑澀,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清秀人多有此脈,脈弱而澀,是為病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0:42: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0:28 編輯

滑與澀對

 

脈之往來,一則流利,一則艱滯,滑澀形狀,對面看來便見。




滑脈走如珠,往來極流利。


氣虛多生痰,女得反為吉。

沈薇垣曰:「滑主痰飲,浮滑風痰,沉滑食痰,滑數痰火。亦有嘔吐、蓄血、宿食而脈滑者。」

萬氏云:「脈尺數關滑而寸盛,為有胎。」



澀脈往來艱,參差應指端。


只緣精血少,時熱或純寒。

《脈經》云:「澀脈細而遲,往來艱,短而散,或一止復來。」

《素問》云:「參伍不調。」

按血不流通,故脈往來艱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0:43: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0:29 編輯

芤與革對

 

同一中空,而虛實分焉。

虛而空者為芤,實而空者為革。


悟透實與虛,旁通芤與革。



芤字訓慈蔥,中央總是空。


醫家持擬脈,血脫滿江紅。

戴同父曰:「營行脈中,脈與血為形。芤脈中空,血脫之象也。」



革脈惟旁實,形同按鼓皮。


勞傷神恍惚,夢破五更遺。

按:革主亡精,芤主亡血。

《脈經》言均為失血之候,混淆莫別。

不過革亦有亡血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6:54: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0:30 編輯

緊與散對

 

松緊聚散,物理之常。


散即松之極者也,緊即聚之極者也。


緊如轉索,散似飛花。


緊散相反,形容如生。



緊脈彈人手,形如轉索然。


熱為寒所束,溫散藥居先。


(諸緊為寒為痛。人迎緊甚,傷於寒;氣口緊甚,傷於食。腹痛尺緊,中惡浮緊,咳嗽沉緊,皆主死症。 按浮緊宜散,沉緊宜溫。)
 


散脈最難醫,本離少所依。
 

往來至無定,一片楊花飛。
 

柳氏云: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少,渙散不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00: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0:31 編輯

濡與牢對

 

浮之輕者為濡,平沙面雨霏千點,沉之重者為牢,錦匣裡綿裹一針。



濡脈按須輕,萍浮水面生。


平人多損壽,莫作病患評。


(《脈經》曰:濡脈極軟而浮,如帛在水中,輕手乃得,按之無有。」

按濡主血虛之病,又主傷濕,平人不宜見此脈。

瀕湖曰:「平人若見似無根。」)



牢脈實而堅,常居沉伏邊。


疝猶可治,失血命難延。


(《脈經》曰:「似沉似伏,實大弦長。」

景曰:「寒則牢堅,有牢固之象。」

按牢長屬肝,疝 肝病,實病見實脈,可治。

扁鵲曰:「失血脈,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

虛病見實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02: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0:33 編輯

洪與伏對

 

浮之最著者為洪,水面上波翻浪涌;

沉之至隱者為伏,石腳下跡遁蹤潛。



洪脈脹兼嘔,陰虛火上浮。


應時惟夏月,來盛去悠悠。


(經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嘔,初起為寒,郁則為熱。

經曰:「諸逆上衝,皆屬於火。」

陰虛陽盛,脈多洪。

惟夏日應時。

瀕湖曰:「拍拍而浮是洪脈。」

《素問》曰:「來盛去衰。」)



伏脈症宜分,傷寒釀汗深。


浮沉俱不得,著骨始能尋。


(傷寒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乃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必大汗而解。又有夾陰傷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復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薑、附,灸關元,脈乃出。 按二症極宜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03: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21 編輯

結與促對

 

遲而一止為結,數而一止為促。


遲為寒結,則寒之極矣;

數為熱促,則熱之至矣。



結脈遲中止,陽微一片寒。


諸般陰積症,溫補或平安。


越人曰:「結甚則積甚,結微則積微。浮結內有積病,沉結內有積聚。」


促脈形同數,須從一止看。


陰衰陽獨甚,泄熱只宜寒。


瀕湖曰:「三焦鬱火炎炎盛,進必無生退有生。」

按促只宜泄熱除蒸,誤用溫補,立見危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33: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22 編輯

動與代對

 

動則獨勝為陽,代則中止為陰。


動代變遷,陰陽迭見。



動脈陰陽搏,專司痛與驚。


當關一豆轉,尺寸不分明。


《脈經》曰:「動乃數脈見於關,上下、無頭無尾,如豆大,厥厥動搖。」

仲景曰:「陰陽相搏名曰動。
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瀕湖曰:「動脈專司痛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



代脈動中看,遲遲止復還。


平人多不利,惟有養胎間。


結促止無常數,或二動一止,或三五動一止即來。

代脈之止有常數,必依數而止,還入尺中,良久方來。

滑伯仁曰:「若無病羸瘦,脈代者危。」

有病而氣不能續者,代為病脈。

傷寒心悸脈代者,復脈湯主之。

妊娠脈代者,其胎百日。

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35: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24 編輯

奇經八脈

 

本來督任一身中,尋得仙源有路通。


剖別陰陽維蹺界,調沖運帶鼎爐紅。


八脈者,督脈、任脈、陽維、陰維、陽蹺、陰蹺、衝脈、帶脈是也。


以其不拘於經,故曰奇。


督、任、衝起於會陰穴,一源而三脈。


督脈由長強穴貫脊上行,過巔頂,至齦交而止,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


任脈上行臍腹,過咽喉,至承漿而止,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之金門穴,而上行於衛分。


陰維起於諸陰之會,由內踝之築賓穴,而上行於營分。


夫人身之經絡繁密,二脈能於陰交陽會之間,加一緊縛,舉綱齊目,而陰陽斯得維持之力。


陽蹺之脈,起於足跟,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


陰蹺之脈,起於足跟,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


衝脈前行於腹,後行於背,上行於頭,下行於足,凡筋骨脾肉,無處不到,十二經絡上下之沖要,故曰十二經絡之海。


帶脈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束諸脈。

醫家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旨得矣;

修煉家知乎八脈,則龍虎升降、開牝幽微之竅妙,於此入其門矣。


養生者無事之暇,撮起督脈,循尾閭夾脊雙關,上行腦頂,下通乎任,循環無端,終而復始,久久調息,二脈貫通如一脈矣。


人身元陽之氣,自下而生者,亦自下而竭。


督任相聯,轉運不已,有其生之,斷難竭之,而壽有不穩固者乎?!

鹿顧尾閭,能通督脈;

龜納鼻息,能通任脈。


二物俱得長壽,有明征矣。

提督而上行也。

陰陽維蹺,隨督而升;

通任而下行也;

陰陽維蹺,隨任而降。


一升一降,陰陽維蹺,亦得為之疏暢。


由是從會陰穴起,上至天,下至淵,所以運其沖也;

從季肋穴起,左轉三十六,右回三十六,所以運其帶也。


第見營衛和而顏色日以滋潤,機關利而手足日以輕捷。


三百六十骨節,節節光瑩,八萬四千毛竅,竅竅亨通。


血不蹇澀,氣不停滯,六淫不得而干之,七情不得而傷之。


卻病延年之方,未有過於此者。


何必采商山之芝,貯盤銅之露,而後永其壽乎!


從知紫府長生訣,盡在奇經八脈中。


《參同契》曰:「北方河車,即此法也。循而習之,疏經暢脈,可以養生;進而求之,還精攝氣,可以延年;神而明之,進火退符,可以奪丹。」

仙經所傳,抽鉛添汞,降龍伏虎,擒鳥捉兔,霏雪產蓮,無不寓於其中。

淺者得之為淺,深者得之為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38: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27 編輯

臟腑說

 

人身一太極也。


靜而生陰,則為五臟;

動而生陽,則為五腑。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吸門內氣管所系,手太陰肺、手少陰心,居於膈上;

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居於腹下。


臟數五,其形象地,靜而得方。


食管所系,足陽明胃,手太陽小腸、手陽明大腸,一路貫通。


足太陽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足少陽膽(有上口而無下口),兩腑對照。


腑數五,其氣象天,動而行健。


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心包絡,有經無形。


以五臟位置言:

離為心火,居南;

坎為腎水,居北;

坤為脾土,居中;

肝不全居左,而震為肝木,居左,氣自行於左;

肺本不居右,而兌為肺金,居右,氣自行於右。


以五腑位置言:

初以胃,統納水穀;

次以小腸,釐清水穀;

於是大腸消其穀,膀胱滲其水,膽則司其事。


以陰陽匹配言:

心與小腸合,丁丙共宗;

肺與大腸合,辛庚一本;

脾與胃合,己戊伴居;

肝與膽合,乙甲同體;

腎與膀胱合,癸壬並源;

包絡與三焦合,營衛相親。


以陰陽交媾言:

三陰從天降,手太陰肺、手少陰心、手厥陰心包絡,列之於上;

三陽從地升,手陽明大腸、手太陽小腸、手少陽三焦,列之於下。


其中脾陰胃陽、肝陰膽陽、腎陰膀胱陽,更迭相濟。


以臟腑經絡言:

手之三陰,從胸走手。

(手太陰肺,從中府而走手大指之少商;手少陰心,從極泉而走小指之少衝;手厥陰心包絡,從天泉而走中指之中衝;)

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手陽明大腸,從手大指商陽,而走頭之迎香;手太陽小腸,從手小指而走頭之聽宮;手少陽三焦,從手四指關衝,而走頭之絲竹。)


所以肺、心、包絡、大小腸、三焦,皆稱之曰手。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足太陽膀胱,從頭睛明,而走足小指之至陰;足陽明胃,從頭頭維而走足次指之厲兌;足少陽膽,從頭童子 而走足四指之竅陰;)

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足太陰脾,從足大指隱白,而走腹之大包;足少陰腎,從足心涌泉,而走腹之俞府;足厥陰肝,從足大指大敦,而走腹之期門。)


所以膀胱、胃、膽、脾、腎、肝,皆稱之曰足。


以陰陽多少言:

太陰、太陽為正,少陰、少陽次之,厥陰(陰盡也)、陽明(並左右之陽,兩陽合明也)又次之(本王啟元《內經注》)。


肺、脾得正陰之氣,以太陰稱,心、腎屬少陰,包絡與肝,則厥陰矣。


受陰氣,以是為差。


膀胱、小腸,得正陽之氣,以太陽稱,三焦與膽,屬少陽,胃與大腸,則陽明矣。


受陽氣,以是為差。


以臟腑功用言:

主宰一身者心,而小腸為受盛之官;

宣布萬事者肺,而大腸為傳導之官;

謀勝千裡者肝,而膽為決斷之官;

頤養四體者脾,而胃為倉廩之官;

精貫百骸者腎,而膀胱為津液之官,三焦為氣之父,包絡為血之母。


夫一臟一腑,五臟而稱六腑者,以三焦屬腑,故言六腑。


然三焦屬腑,而稱六腑,包絡屬臟,宜亦可稱六臟。


由斯而論,言六腑,必言六臟;

言五臟,只可言五腑,以合天地之數。


何必參差其說,而言五臟六腑哉!


縷陳臟腑,燦然可考,而有不離乎臟腑,亦不雜乎臟腑,非形象之可繪,言語之可傳者,妙在元關一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39:53 | 只看該作者

命門提要

 

(詳後論中)


人身以命門為本,而論命門者,不一其處。


為此坎為水,一言盡之。


蓋坎陰包乎陽,一言水而火在其中,如必象坎之形,兩邊一畫為陰,中間一畫為陽,則拘矣。


獨不聞畫前原有易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7:43: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17:28 編輯

三焦辨

 

《難經》注三焦,一則曰:

有名無形,與手厥陰相表裡。


再則曰:

有名無形,其經屬手少陽。


詞旨極為明白。


叔和定《脈經》,因之以立論,可謂善於祖述矣。


辨《脈訣》者,不求甚解,以為明有其經,又曰無其形,自相矛盾,為此不經之談。


而有為之原者,《脈訣》出於六朝高陽生假名偽撰,叔和《脈經》中決不為此語。


不知叔和實根於《難經》,《脈訣》亦未背乎叔和,辨之者憒憒,而辨原之者亦冥冥。


而原讀《難經》者,將三焦對諸臟腑讀之,渙然冰釋矣。


腎之形如豇豆,而三焦之形何似?


脾之形如馬蹄,而三焦之形何類?


心之形如蓮苞,而三焦之形何若?


肺六葉而形如華蓋,肝七葉而形如甲拆,三焦亦有葉可數,形可擬乎?


五臟無不皆然。


經則起於關衝,終於絲竹,凡二十三穴,左右四十六穴,豈不有名無形,而行經於上、中、下乎?


究其源,濫觴於宋儒,將高陽生一辟,龐安常倡其端而指其瑕,戴同父和其說而辨其謬。


厥後一派名流,俱以耳讀書而不以心讀書,凡《脈訣》之本於《靈》、《素》、《難經》,微詞奧旨,有難曉者,概歸於高陽生之僭擬。


高陽生陽受其貶,陰實受其褒。


夫高陽生立七表、八裡、九道之目,而遺數脈,其罪實無可逃。


其余不過文不雅訓,荐紳先生難言之,而乃於詞之曉暢者,亦謂高陽生杜撰,高陽生不應受如是之誣。


學未深造而輕議古人,多見其不知量也。


考三焦之功用,乃人身最關要之腑,如天地之三元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之氣,而為諸氣之宗。


以其資生於腎,與腎合氣,腎為元氣之正,三焦為元氣之別,並命門而居,候脈者,亦候之右尺,可謂深知經脈者。


余謂不然,上焦主內而不出,其治為膻中;

中焦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

下焦主出而不內,其治在臍下一寸。


既平列上、中、下三焦,候脈自宜候寸、關、尺三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8:04: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32 編輯

心包絡辨

 

《靈蘭秘典》稱心為君主,《二十五難》稱包絡為心主。


蓋心主有形之君,包絡是無形之主。


柱下史云:「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

徼,如游徼之徼。

中邊洞徹,無所不周。

惟朕兆甫萌,端倪乍露,乃能灼見其真,故必於常有時觀之。

妙,如元妙之妙。

宇宙洪荒,無所不包,惟機關未啟,意念未興,始可洞徹其質,故必於常無時觀之。

亦仿佛無名天下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之言。

後世梁王份對高祖曰:「陛下應萬物為有體,至理為無」。

蓋暗合此意耳是也。


宋元《脈訣》,不知仿自何人,因包絡動則喜笑不止,與十二官內膻中喜樂出焉相吻合遂以包絡即膻中。


亦思膻中為臣使之官,君臣大義,名分森然,何以止知讀下一句而不知讀上一句乎?


且將包絡繪其圖於簡編,獨不聞心主與三焦相表裡,俱有名無形,何以能知著《脈訣》,而不知讀《難經》乎?


包絡之經,雖起膻中,以無職統眾職,尊卑原是攸分。


心有形,心主無形,天下惟無形者,其用最神。

所以君主無為,心主用事,空空洞洞之中,(天至地,八萬四千裡,空空洞洞;人心至腎,八寸四分,空空洞洞,)總視心主何如耳。


心主泰然,志氣日以清明,義理日以昭著。

仰無所?於天之高,俯無所 於地之濃。


率性而行,夢寐亦形其暢適於以想見。

簞瓢陋巷之回,春風沂水之點焉。


心主憒然,物欲莫辭其憧擾,精神莫定其從違。

未嘗臨深,而若臨淵將隕;

未嘗登高,而若登山將崩。


任情而動,宴安亦露其張皇於以想見。


因石據藜之象,殺 緩之音焉。

余用是而知天地之道,其猶橐?乎。

無底曰橐,有竅曰,中間一竅,無人摸著,指心包絡也。


解悟此竅璇璣,立躋天仙地位。

其候脈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傳燈錄》:五祖宏忍大師欲求法嗣,令寺僧各述一偈,時有上座神秀者,眾所宗仰。

於壁上書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時為行者,聞之則曰:「芙則美矣,了則未了。」

至夜潛書一偈於秀偈旁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見之,嗣遂定。

有非《靈》、《素》、《難經》之所及者,請讀無字之經。

《梵典》:南土遺使詣西竺取經,國王將經秘函給使者,還至中途,開視書中,並無一字,因復至西竺。

國王笑曰:「吾念南土至誠,不憚跋涉,故將上乘無字經給發,豈知止知讀有字之經,不知讀無字之經。」

故南土所傳,皆有字下乘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8:10: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36 編輯

反關脈解

 

寸口為脈之大會,診家於此候吉凶死生。

間有脈不行於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側,入大腸陽谿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關」,非絕無僅有之脈也。


人,一小天地也,盍觀於天乎?


日至為天之大經,七政為緯。

(七政,日月五星也。二十八宿,左轉為經,七政右旋而行,為緯)。


周行於天而遲留伏逆,凌犯交食。

(五星與日三合會則遲;與日對沖或與日隔宮遇則留;與日同度則伏,逆亦在對沖隔宮。
凡星不循常度,亂入次舍為凌犯。 交食即日月蝕也。)

甘石氏(古之掌天文之官,如周禮馮相保章之類)可得而推之。


若夫數應謫見,偏無侵蝕之愆。

《禮記》:「陽教不修,謫見於天,日為之食;陰教不修,謫見於天,月為之食。」

食即相侵相蝕也。

數應,然而竟不然者,或有他善之舉,以宥其小懲;

或有悔禍之機,以俟其速改。

抑勢之巧中共偶耳;

官設?,果驗宿離之忒。

(《周禮》 掌十輝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
若陰陽變為?,赤烏成象,鐫而橫刺,監而抱珥,蔽而晝?,蒙而光瞢,白虹彌貫,云氣敘列,朝?日上,雜氣可想。《月令》宿離不貸,宿星躔之,離星過舍,貸與忒同。設官如是,而天象如是者,抑勢之會逢其適耳)。


與夫景客孛彗。

景星,德星也。

太平之世,則景星見。

又《天官書》:天晴則景星見,客星無常次。

《漢書》:子陵與光武共臥,以足加帝腹。

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

孛彗,妖星也。

《春秋》:昭十七年冬,有孛星入於大辰。

注,孛,孛星也。

《爾雅》:彗星為攙搶,注亦謂之孛。

《漢書》文穎注:「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彗星光芒長,參參如掃彗也。」

二星似少異。


征休征咎應時而見,則勢之適然者。


甘石氏雖然洞悉其微,而究莫能彌縫其闕。


又不觀於地乎。

東向為水之大會,決汝漢而排淮泗,順其性而導之,因其壅而疏之,禹之行其所無事也。


至若弱水入於流沙,反為導水之始;

黑水入於南海,實據東流之先,雖禹亦不得強使之東。


但得安瀾有慶,亦不必定歸之於東矣。


人得天地之氣以生,脈會於寸口者,得天地之正者也;

脈反其關者,得天地之偏也。


然偏也;

非病也;

均之得氣以生也。


其三部定位,於寸口無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8:11: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21:38 編輯

七表八裡九道三余脈辨

 

浮、沉、遲、數,脈之綱領,《素問》、《脈經》皆為正脈。


《脈訣》立七表、八裡、九道之目、而遺數脈,不辨而知其不可宗。


然體裁既變乎古而明其謬,意義自當分析於今而折其衷。


天地未辟,老陰、老陽用事;

天地既辟,少陰、少陽用事。


少陽之數七,七主天,天有七政,居地之表;少陰之數八,八主地,地有八極。

《淮南子》:「九州之外,乃有八寅;八寅之外,乃有八?;八?之外,乃有八極。」


居天之裡。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天包乎地,男強於女;

牡健於牝,雄矯子雌。


經曰:能知七損八益,則足以治病者,此也。


天地之數,始於一而終於九,故天有九天、九星、九道之名。

九星即: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

九道:青道二、白道二、赤道二、黑道二、合黃道而為九也。


九天,《周子》:一為宗動天,二為恆天,以下七政各一重天。

《太元經》:一中天、二羨天、三從天、四更天、五粹天、六廓天、七減天、八沈天、九成天。

地則有九州、九野、九河之號。

黃帝因天之象以畫地之形,廣輪錯綜,無少畸零。


《易》曰:「地道無成而代有終。」

其是之謂乎?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合氣盈朔虛以置閨,而後歲功成焉。


人一小天地也。

七表以法天,八裡以法地,九道以法天地之九數,補三脈以象歸奇之閏。


《脈訣》分類之義,想當然耳。


今舉為對待,配以陰陽,一物不離乎陰陽,以陰陽該之,而七表、八裡、九道、余三,無不寓於其中,以俟千秋百歲,自有論定之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8:13: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17:45 編輯

七診辨

 

《脈經》曰:

七診者,一靜其心,存其神也;

二忘外意,無思慮也;

三均呼吸,定其氣也;

四輕指於皮膚之間;

探其腑脈也;

五稍重指於肌肉之際,取其胃氣也;

六再重指於骨上,取其臟脈也;

七詳察脈之往來也。


據《脈經》所說,指臨時言。


以余訣之,用功不在臨時,而在平時。


平居一室之中,內以養己,恬靜虛無,一存其神,二忘其慮,三均其呼吸。


沉潛於脈理之場,從容於脈理之圃。


將心所存之神,意所忘之慮,鼻所出入之呼吸,盡附指頭。


不以心所存之神為存;

而以指所存之神為存;

不以意所忘之慮為忘;

而以指所忘之慮為忘;

不以鼻所出入之呼吸為呼吸;

而以指所出入之呼吸為呼吸。


以之探臟腑,取胃氣,察脈之往來,無論燕居間暇,即造次之時,顛沛之際,得之於手,應之於心矣!


蓋手中有脈,而後可以診他人之脈。


若平時未及揣摩,徒事口耳之學,臨時從七診分晰,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況醫常倉卒,病值危急,又何以盡七診之法,而一無遺漏也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 18:15: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5 17:46 編輯

九候解

 

寸、關、尺為三部,一部各有浮、中、沉三候。


輕手得之曰舉,候浮脈也;

重手取之曰按,候沉脈也;

不輕不重,委屈求之曰尋,候中脈也。


三而三之為九也。


浮以候表,頭面皮毛外感之病也;

沉以候裡,臟腑骨髓內傷之病也;

中以候中,
中者,無過不及,非表非裡,至數從容,無病可議。


古帝王傳心之要,所為以一中括天地之道而立斯人身心性命之宗者,此也。


古人以之為心傳,吾人亦以之征心得。


蓋中與和通,謂其和緩而不鄰於躁也;

中與庸近,謂其平庸而不涉於偏也。


其見諸脈,胃氣居中,則生機之應也。


定之以中,而浮沉朗若觀火,三部九候無不了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10:03 , Processed in 0.12500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