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鴉片戰爭失敗並非武器差制度、戰術釀苦果(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1 14:42:1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鴉片戰爭失敗並非武器差制度、戰術釀苦果(圖)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裝備的標準輕武器是前裝燧發滑膛槍。

說實話,這不是先進武器。近代步槍武器技術的幾個重要發明,比如起爆藥、火帽、圓錐彈丸、擊發槍機剛剛發明出來,來不及用在這種槍上。


前裝燧發滑膛槍的最大射程不超過300碼1碼約合0.9米,可以對人體進行瞄準射擊的距離為100碼。

前裝燧發滑膛槍發射的速度不快,發射一次,需要經過12個步驟,即使是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鐘射速不過3發,這是平時的成績。

實戰時,能夠維持每分鐘2發就不錯了。


在戰場上,士兵非常容易出錯。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裝填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

清軍武器不算差。

這時候,清軍雖然沒有完全放棄冷兵器,也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鳥槍和抬槍,數量最多的是鳥槍,屬於滑膛槍,是用火繩發射,潮濕的時候,不大方便。

總體來說,鳥槍射程稍小於英軍滑膛槍,抬槍射程要超過英軍滑膛槍。

鳥槍的射擊速度,較之滑膛槍,可能不會相差很多,大約為每分鐘2發。

不過,清軍鳥槍、抬槍的命中精確度,較英軍燧發槍為低。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英軍燧發槍每分鐘發射3發,命中率90%;清軍鳥槍每分鐘發射2發,命中率70%。

假設兩軍士兵各10名,射擊同樣距離的若干目標,在一分鐘內,英軍士兵可以發射30發子彈,擊中27個目標;

清軍士兵可以發射20發子彈,擊中14個目標。燧發槍效能約為鳥槍的2倍。

這樣的差距,完全可以利用清軍的人數優勢來彌補。


弓箭賽過槍。


一半的清軍使用火器,為什麼不是全部使用火器?原來,清軍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看家本領——弩弓,他們的弩弓在作戰效能上,可能不比當時的火槍差。

一般說來,古代弩弓的最大射程為300米,宋代的神臂弓最大射程達到五百餘米,清朝雍正皇帝更是自詡清軍的弓箭為歷代最強。

弩弓的準確率很高,可以精確瞄準。一個訓練有素的弩手,可以準確命中200碼外一個人型大小的靶子。


弩弓的射速大約是每分鐘三四發,操作十分簡便,大家很難想像有人會裝錯。

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人手拉弦,發射次數太多,容易疲勞,速度減低。

可是,火槍連續發射後,一樣會因槍管發熱,造成炸膛,或者子彈威力減弱的情況。


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槍子彈更強,神臂弓的箭可以穿透兩層鐵甲,普通火槍子彈未必能夠做到。

所以說,這時的弩弓威力超過火槍,甚至在英國軍隊中,常常有人提出恢復傳統的長弓,拒絕使用糟糕的滑膛槍。

刺刀改變戰術。 

清軍火槍火砲跟英國相差不多,弓箭還要厲害一些,怎麼輸得那麼慘呢?

首先說說英軍裝備的一樣不太起眼的武器——刺刀。

滑膛槍是一種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戰鬥中,白刃戰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在刺刀發明前,滑膛槍兵必須有長矛兵保護。

刺刀發明後,一個使用裝有槍刺的滑膛槍的士兵,就是一個長矛兵,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不再是必需,導致戰法和戰術的進步。


英軍作戰時,一般排成兩列橫隊,隊列中的士兵,不能做單兵機動,站立裝彈,立姿或跪姿齊射。

橫隊周圍有由散兵組成強有力的屏障,與敵保持接觸,騷擾、殺傷敵軍,並分散敵方火力,使己方隊列不致過分暴露在敵人火力下。

 

清軍作戰也須排成隊列,又由隊列組成各種不同陣式。列陣時,通常是重火器在前,其次輕火器,再次冷兵器。

臨敵時,在遠距離上,以火砲轟擊,稍近,開放抬槍;再近,則以鳥槍擊打。

 

三擊不中,繼之以冷兵器肉搏拼殺。結果,清軍打仗恨不得排出十幾列隊伍。

 

這種陣型,作戰效能很低。由於清軍只有半數多一點的士兵裝備火器,英軍全部裝備火器,且槍支裝有槍刺,當清軍與同樣數量的英軍對陣時,實際是先用大約一半的火器兵,對抗全部英軍,再用大約另一半冷兵器兵,對抗全部英軍。

為了協調冷兵器和火器部隊的步調,清軍整個陣列只能以緩慢的速度移動,戰術機動性相當差,很難運動到能最大限度發揮火力的有利位置。靈活的英軍隊形,往往能夠成功地通過迂迴等機動動作,對清軍最薄弱處實施攻擊。

清軍兵力分散。

當時,清軍的總兵力大約在八十萬人左右包括八旗、綠營兵,在鴉片戰爭中,先後投入戰爭的大約有十萬人左右。英軍最初派出大約海陸軍七千多人,最高增至2萬人。

 

從數字上看,清軍佔絕對優勢,在具體的戰役中,這種兵力上的優勢未能顯現。

為了防禦英軍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從盛京到廣東的七個省,幾十個海口都得設防,分到每個重鎮,駐守的部隊就在4000人至1萬人。

 

如此分兵,在每處都難以集合優勢兵力,中英間的多次戰役,清軍投入的部隊往往與英軍相當,甚至處於劣勢。

清朝的失敗,首先是製度上的失敗,然後是戰術上的失敗。


引自http://cathay.ce.cn/history/200812/31/t20081231_17845358.s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00:55 , Processed in 0.53125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