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寶寶溢奶,吐奶與嗆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9 20:3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寶寶溢奶,吐奶與嗆奶

 

【文/萬芳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科主任 黃亮迪醫師】

 

元元現在已一個多月大了,因元元母親的母乳不夠改喝嬰兒配方奶至今已幾個星期。

 

最近這一個禮拜,爸爸媽媽發現元元喝奶後會出現溢奶回奶的現象。

 

偶而會有較大量的吐奶噴奶的情形。時間大約都出現在餵完奶後30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


原本歡喜喜迎接新生寶寶元元的爸爸媽媽,現在漸漸變得煩惱起來。

 

帶小孩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負擔。

 

因不定時要清洗嘔吐過後的床單以及清潔地板。

 

擔憂的爸爸媽媽實在忍不住了,只好帶著元元去求醫。元元爸爸的同事說他朋友的小孩在二~三個星期大左右即出現有持續性吐奶的行為,後來被診斷為幽門狹窄阻塞,後來還必須請小兒外科醫師開刀才得以解決。

 

這事把元元的爸媽都嚇壞了。

 

到底什麼是溢奶、什麼是嘔吐,什麼情形下需要開刀來解決。大家是一頭霧水。


這也難怪,嬰幼兒時期,位於食道及胃交接處賁門括約肌較為鬆弛,常常是造成嬰幼兒溢吐奶的原因。

 

胃的構造如同一個水桶,上下皆有開口,往上經賁門接食道;

 

往下經幽門接十二指腸。食物由口經食道通過賁門到胃,再通過幽門到十二指腸再到空腸迴腸通過闌尾到大腸。

 

胃的下方的開口幽門之所以被稱為幽門,就是食物下得去就不易再上來了。


嬰兒的食物,幾乎都是奶水液體狀物質,胃的容積又極有限。

 

(出生嬰兒如同彈珠,3-7天如同一顆乒乓球……)剛才提過胃上方的關卡賁門之「門禁」較不嚴。

 

如此裝在這一丁點大小空間大的液體,自然而然地很容易溢出及滿出,如此稱之為溢奶。


吐奶可以因為較大量的奶溢出或是真正的嘔吐。

 

其形成原因可以來自於胃內容物排空受到阻礙,如幽門過度肥厚狹窄,小腸阻塞或狹窄等;

 

或是胃本身容積減少,如胃發炎腫脹,胃痙攣等。

 

吐奶與溢奶的區分法主要依照吐奶的次數,狀態及量的多寡。

 

嘔吐通常為噴射狀,量較多,次數也較密集。

 

有時吐出的東西不只是喝過的奶水,甚至於淡黃色的胃液或腸液,墨綠色的膽汁都有可能。


由於吐奶較易與病態的疾病相關,通常必須就醫接受藥物治療或是外科手術。

 

否則此一症狀無法緩和。

 

連帶會影響到寶寶的體重成長、營養與發育。爸爸媽媽們不可大意。


近年來,由於科技精進,人口密集,過敏的人口激增。

 

幼兒溢奶和吐奶與寶寶本身對奶蛋白的過敏反應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

 

諸多的研究皆認為餵食配方奶的寶寶會比餵食母乳的較易產生溢奶甚至嘔吐的現象。

 

原因是配方奶的蛋白分子較大,較易被腸道內免疫系統當作是異物而產生腸道的過敏及發炎反應。

 

其中溢奶和吐奶就是發炎反應中的一種臨床表現。


如何來預防及處理溢奶及吐奶的寶寶,方法因人而異,最重要是要針對寶寶有問題,有需求的部分去提供解決及協助。


綜合各家論點,大致可歸納如下幾種方法:


1.儘可能餵食母乳至六個月大。

 

國際母乳協會建議最安全、健康、環保的餵食方法就是餵食全母乳至少到六個月大。


2.剛餵食完的寶寶不宜馬上躺平;

 

儘可能不要躺著喝奶;

 

若採用奶瓶餵食,儘可能選擇圓洞的奶嘴,洞的大小要適中,太大可能導致嗆奶,太小可能會吸不到奶,便會造成寶寶生氣。生氣哭鬧的寶寶更易吐奶。


3.儘可能不要讓寶寶很餓了再沖奶餵食。


4.實在是沒有母乳或不足,不得已採用配方奶時,也儘量選擇低過敏,較不易引起腸胃道過敏症狀的配方奶。


5.沖泡奶水的濃度得宜,要依照指示的泡法,太稀的奶容易造成溢奶。餐與餐之間也儘量不要餵食白開水。


遇到寶寶溢奶甚至吐奶時不要驚慌,更不要因此責罵寶寶。

 

因為問題幾乎都是出在餵食的父母身上,錯誤的觀念與餵食方法可能導致一個不會溢吐奶的寶寶變成會。

 

處理的方法第一就是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及不會被奶水所嗆。

 

臥床的寶寶須將頭側向一邊。

 

吐完之後儘快將嘔吐物擦拭乾淨以防吸入。

 

若萬一不慎吸入造成劇咳,也請保持鎮定輕拍寶寶背部令其咳出吸入的奶,再行送醫。

 

 

引用: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300&f_SUB_ID=2825&f_ART_ID=213053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廉貞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3 03:41 , Processed in 0.1562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