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痘疹全集卷三十落痂門落痂諸論】
落痂諸論
收靨之後,痂亦先手漸脫,其疤鮮明光潤,既無赤黑,又無凹凸,容顏依舊者,此乃大順者矣。
若靨後痂落,五官麻訣,四肢傷殘,毛髮盡脫,形容大改者,此險中得生者也。
面痘黑污者,須用滅瘢散,臨睡蜜水調搽,至曉以水滌去,自然白瑩光潤,更宜愛護,不得早見風日。
如瘢突起著,此熱毒未盡,宜用解毒防風湯。
如下成凹者,此脾胃虛而不能長養肌肉也,宜用人參白朮散加黃 主之。
若痂不脫者,以百花膏潤之,令其速脫,遲則深入肌肉而成瘢疤。
若久不脫者,是肺主皮毛,脾主肌肉,二經血虛作熱也,宜內用補血涼榮之劑,外用麻油和蜜塗抹,痂得油潤自脫也。
不可強為剝去,致傷皮膚,成瘡潰爛,或變痘癩。
凡痘面渾身瘡瘢黑暗者,未可便謂無事,猶思日前未甚作膿而到靨歸腎也,宜細別之。
如身壯熱,少食大渴,煩悶昏睡,便利或秘者,此真倒靨歸腎也。
若身溫暖爽快,二便飲食調勻者,此乃瘡瘢本色無慮也。
如瘢白色者,是氣血虛也,急用大補氣血。
如收靨既遲,痂亦難落,其人昏昏喜睡,無他苦者,此因邪氣雖退,正氣尚衰,脾胃虛弱耳。
宜用保元安神,緩緩調理,氣血平復,則自清爽。
然痂皮初落,肌肉新嫩,不宜澡洗,增減衣服,蓋表氣已虛,六淫易襲,兼瘡毒久困,裡氣必虛,腸胃必弱,不宜飲冷,及傷飢飽。
痘中做病,日後難療,與其疾若一生,莫若謹慎百日。
凡痘痕赤而作癢者,是血虛而有熱也,宜用丹皮、會皮之類。
若赤而作痛者,是余毒也,宜用連翹、鼠黏之類。
若白者,是氣虛而血衰也者,宜固元氣為本。
若白而作癢兼渴者,是氣血俱虛也,尤宜大補氣血。
若發熱而大便調和者是脾胃虛熱也。
若發熱而大便秘結者,是腸胃實熱也。
若乳食減少,四肢倦怠者,是中氣虛也。
然治之而即愈,兼之痘痕漸轉紅活者,吉。
如色不轉者,雖經年後,多變瀉痢而死,然補氣血,久而不效者,莫若更補氣血之根。
氣之根,腎中之真陽也。
血之根,腎中之真陰也。
於此根上補起,未有不發虛氣血。
凡痘痂既脫,復有瘢痕凸起,重作膿窠,依舊結一層 子者,是必收靨太聚,毒氣未盡,或因誤服溫補之藥,多淡肥甘之物,飲酒恣辛,不忌煎 ,或因見風太早,榮衛鬱而不通,皆能復成此症。
然此毒邪外散,決無大苦,只恐肌肉空虛,久為瘡癩也。
復有痂雖脫去,或於面上,或於手足成片結硬,其瘡差別雖焦,中蓄膿漿者,此是痘子原出之初,其處太密,糊塗成丹,無分顆粒,所以毒壅於裡,不能大泄,故靨獨遲,今血氣少,復化成毒膿耳,宜用滅瘢散,和蜜塗之,待膿收痴起自愈。
更有手足腕膝之處,瘡窠連串,作一大塊膿化作水,停蓄於中,恰如囊袋,皮不破水不去,日久只如是者,此乃裡面肌肉已好,只是瘡皮剩於外者而作也,宜用針之決去其水自干脫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