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方脈哮症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1:0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方脈哮症合參

 

方脈哮症合參

 

哮者,似喘而非,呼吸有聲,呀呷不己,是痰結喉間,與氣相系,故口之開閉,盡有音聲,此由痰火鬱於內,風寒束其外,食味酸鹹太過,因積成熱得之,必須避風寒,節濃味,若味不節,則其胸中未盡之痰,復與新味相結,哮必更作矣。

 

治法宜蘇子、枳殼、桔梗、防風、半夏、栝蔞、款冬、桑皮、杏仁、茯苓、甘草、白果之類,禁用涼劑,恐外寒難解,禁用熱劑,恐痰火易升。

 

如冬月加麻黃;夏月加石膏;挾寒者,多加生薑,以兼表散為主。

 

至有一種真氣虛極,無根脫氣上衝,似哮似喘,張口環目,其氣逆奔而上,出多入少者,法宜峻補,納氣歸源,切勿從標,致成不救。

 

腎哮而火急甚者,不可驟用苦寒,宜溫劫之,用椒目五六錢,研為細末,作二三次,生薑湯調服。

 

喘止之後,因痰治痰,因火治火,蓋火太盛,則寒藥一時難制,病大敢與藥亢,徒增其害,如賊勢鋒銳太盛,還當暫避其鋒,以意取之自勝,《經》所謂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

 

(張)常治病後,及小兒痘後,忽喉聲拽鋸,不能睡臥,寸脈強而尺無力者,悉用八味加牛膝、五味,早晚各一劑而安。

 

戴氏曰:痰者,凡動便有痰聲,火炎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大概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則墜下,其痰喘則暫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虛治,以燥熱之藥,以火濟火也。

 

昔人病此,眾作胃虛治不減,後以導水丸行五六次而安。

 

婁全善治一婦,年五十余,素有痰火,忽一日大喘痰出如泉,身汗如油,脈浮而洪,似命絕之狀,速用麥冬二錢,人參三錢,五味子一錢五分,煎服,喘定,汗止而愈。

 

《綱目》載一男子五十余歲,病傷寒咳嗽,喉中聲如 ,與獨參湯一服而鼾聲除,至二三劑咳嗽亦漸退,服二三斤,病始全愈。

 

本草治虛喘,用人參一味為末,雞子清投新汲水調下一錢。

 

昔有二人同行,一人含人參,一人不含,俱走三五裡,其不含者,大喘,含者,氣息如故。

 

可以驗人參定喘之功矣。

 

哮喘者,因膈有膠固之痰,外有非時之感,則寒束於表,陽氣並於膈中,不得泄越,壅熱氣逆,故聲粗為哮,外感之有餘也。

 

氣促為喘,肺虛而不足也。

 

然哮症遇冷則發有二,有屬內外皆寒者,治宜溫肺以劫寒痰。

 

若屬寒包熱者,治宜趁八九月未寒之時,先用大承氣湯下其痰熱,至冬寒無熱可包,哮自不發。

 

上氣喘息,脈滑手足溫者,生。

 

脈澀四肢寒者,死。

 

喘而上逆,脈數有熱,不得臥難治。

 

身汗如油,汗出發潤,喘不休者,死。

 

直視譫語而喘者,死。

 

凡作於大病之後者,多危。

 

上喘咳而下泄瀉者,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7: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