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汗證論治共八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1:2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汗證論治共八條

 

 

1.陽證自汗或盜汗者,但察其脈證有火,或夜熱煩渴,或便熱喜冷之類,皆陽盛陰虛也。

 

宜當歸六黃湯為第一,保陰煎亦妙。

 

其或陰分雖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之類主之。

 

其有心火不寧,煩躁出汗者,宜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之類主之。

 

又有本非陰虛,止因內火熏蒸,血熱而多汗者,宜正氣湯,或黃芩芍藥湯,清化飲之類主之。

 

2.陰證自汗或盜汗者,但察其內無火邪,又無火脈,便是氣虛陰證,皆不可妄用涼藥以敗陽氣。

 

若止因氣虛而火未衰者,宜三陰煎,參歸湯,人參建中湯之類主之。

 

若睡中盜汗而無火者,宜參苓散,獨參湯主之。

 

若陽氣俱虛者,宜參附湯,大建中湯之類主之。

 

若氣虛火衰之盛者,宜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之類主之。

 

3.衛氣不固,腠理不密而易汗者,是亦陰證之屬,宜黃耆六一湯,玉屏風散,耆附湯之類主之。

 

4.諸病誤治,有不當汗而妄汗,或雖當汗而汗之太過者,皆汗多亡陽之證,是亦陰證之屬當察其虛之微甚:微虛者,宜三陰煎,五陰煎,獨參湯之類主之;大虛者,非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之類不可。

 

5.濕氣乘脾者,亦能作汗。

 

凡證有身重困倦,而脈見緩大,聲音如從甕中出者,多屬濕證。

 

若熱濕勝者,但去其火而濕自清,宜用前陽證之法。

 

寒濕勝者,但助其火而濕自退,宜用前陰證之法。

 

或用玉屏風散,四君子湯,五君子煎之類,以健脾土之氣,則濕去而汗自收。

 

6.收汗止汗之劑,如麻黃根,浮小麥,烏梅,北五味,小黑豆,龍骨,牡蠣之屬,皆可隨宜擇用。

 

一曰:黃耆得防風而力愈大。

 

一曰:官桂最能實表。

 

凡汗出太多不能收者,速宜用五倍子為末,以唾津調填臍中,外用帕帛縛定,過宿即止。

 

或用何首烏為末,填臍縛之亦止。

 

7.小兒盜汗雖是常事,在東垣諸公,皆曰不必治之,蓋由血氣未足也。

 

然汗之太多者終屬氣分之虛,余於兒輩,見汗之甚者,每以人參一錢許,煎湯與服,當夜即止。

 

正恐他日之強弱,未必不由乎此,所以培補之功,原不可少。

 

8.病後多汗,若傷寒,若瘧疾,凡係外感寒邪,汗出熱退,而有汗不即止者,此以表邪初解,必由腠理衛氣開泄,其汗宜然。

 

即數日,旬日,亦自無妨。

 

俟衛氣漸實,汗必自止,無足慮也。

 

若其他雜證,本非外感之解,而有自汗,盜汗者,乃非所宜,不容不治。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3:56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