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風痹經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1:2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風痹經義

 

 

●痺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為骨痺,以春遇此為筋痺,以夏遇此為脈痺,以至陰遇此為肌痺,以秋遇此為皮痺。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

 

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

 

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

 

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

 

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

 

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

 

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痺論曰:凡痺之客五臟者,肺痺者,煩滿喘而嘔。

 

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

 

肝痺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脾痺者,四肢懈惰,發欬嘔汁,上為大塞。

 

腸痺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淫氣喘息,痺聚在肺。

 

淫氣憂思,痺聚在心。

 

淫氣遺溺,痺聚在腎。

 

淫氣乏竭,痺聚在肝。

 

淫氣肌絕,痺聚在脾。

 

諸痺不已,亦益內也。

 

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

 

●痺論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

 

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

 

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痺熱。

 

其多汗而濡者,以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痺之為病,不痛何也?

 

曰: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凡痺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

 

帝曰:善。

 

●周痺篇帝曰:願聞眾痺。

 

岐伯曰:此各在其處,更發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非能周也,更發更休也。

 

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

 

帝曰:願聞周痺何如?

 

曰:周痺者,在於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

 

帝曰:刺此奈何?

 

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後刺其上以脫之。

 

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後刺其下以脫之。

 

帝曰:此痛安生?

 

何因而有名?

 

曰:風寒濕氣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

 

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痺發,發則如是。

 

此內不在臟,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命曰周痺。

 

●長刺節論曰: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痺。

 

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痺,傷於寒濕。

 

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痺。

 

●壽夭剛柔篇曰:病在陽者命曰風,病在陰者命曰痺,陰陽俱病命曰風痺。

 

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

 

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

 

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裏,其形不久。

 

●五邪篇曰: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痺。

 

陰痺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

 

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

 

●五臟生成篇曰: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痺,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

 

●脈要精微論曰: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痺也。

 

●九鍼論曰: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痺也。

 

故為治鍼,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痺。

 

●四時氣篇曰:著痺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玉機真藏論曰: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五臟生成論曰: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痺,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痺,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痺,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痺,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逆調論: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痺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痺。

 

詳寒熱門。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0: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