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冷廬醫話 卷三 痢3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 00:35: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冷廬醫話 卷三 痢31

 

 

孔以立《痢疾論》謂五色痢法當溫補脾腎,余治一五色痢,用溫而愈。

 

然《馮氏錦囊》中有“五色痢實証一條,想或有此証,余特未之見也”云云。

 

余曾治一小孩患五色痢,口渴發熱,用萬密齋《保命歌括》鳳尾草方,一服即愈。

 

此方主治赤白痢,而五色痢亦可治,可知其功效之神。

 

(大抵五色痢有溫寒之別,宜溫者難治,宜寒者易治。)

 

錄方於此︰鳳尾草連根一大握,(竹林中與井邊者極佳,如無,即產別地俱可用,一名雞腳草。)

 

老倉米一勺,老薑帶皮三片,蔥白連鬚三根,用水三大碗,煎至一碗去渣,入燒酒小半盞,真蜜三茶匙,調極勻,乘熱服一小盞,移時再服,以一日服盡為度,忌酸味及生冷煎炒米面點心難化等物。

 

余按︰《本草》鳳尾草性至冷,治熱毒下痢,治痢者確審非虛寒証,乃可用之。

 

痢以口渴腹痛為實熱。

 

丹溪曰︰口不渴,身不熱,喜熱手熨蕩,是名挾寒。

 

李士材曰︰口渴更當以喜熱喜冷分虛實,腹痛更當以痛之緩急、按之可否、腹之脹與不脹、脈之有力無力分虛實。

 

蓋恐人概以口渴腹痛為實熱也,然則不口渴腹痛者,果皆屬虛寒乎?又昔人謂先痢後瀉者,腎傳脾,為微邪,易治;先瀉後痢者,脾傳腎,為賊邪,難醫。

 

余嘗持此說以臨症,遇有先瀉後痢,口不渴,腹不痛者,幾難辨其為實熱、為虛寒,後見秦皇士《症因脈治》有云︰濕熱痢之症初起,先水瀉,後兩三日便下膿血,濕氣勝,腹不痛,熱氣勝,腹大痛,肛門重滯,裡急後重。

 

又云︰下痢紅積而腹不痛,濕傷血分也,宜服河間黃連湯。

 

(黃連、當歸、甘草。)

 

始悟腹不痛者。

 

亦有實熱,而口不渴可類推矣。

 

自後凡遇夏秋痢疾,口不渴,腹不痛,而裡急後重,(痢無不裡急後重),小便少,脈數者,一以河間法治之皆效。

 

白槿花治赤痢甚效,余於杭郡學署植數株,秋間花開繁茂,凡患赤痢者,以花五六朵,置瓦上炙研,調白糖湯,服之皆愈。

 

荷花池頭陳某秋間下痢月餘,諸藥不效,已就危篤,亦以此方獲愈。

 

采花曬乾,藏之次年,治痢亦效。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4:20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