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十-水腫証治脈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3 09: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十-水腫証治脈例

 

水腫証治脈例古方十種証候︰以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疼痛,為肝水;大便鴨溏,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乾,為膽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小便秘澀,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

 

各隨其經絡,分其內外,審其脈証,而甄別之。

 

然此十水謂之正水,外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

 

以義考之,風合歸肝,皮合歸肺,黃汗歸脾,石合歸腎,雖名理不逾,奈証候少異,古方備列,不可不辨。

 

但風水脈浮,必惡風;皮水亦浮,按不沒指,不惡風;石水脈沉,腹滿不喘;黃汗,脈沉遲,發熱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癰膿。

 

正水,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熱,遲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則熱,數則止,止熱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火;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正水。

 

此《金匱》節文。

 

所以用寸口趺陽二脈者,蓋水氣不在一經也。

 

大抵浮脈帶數,即是虛寒潛止於其間,久必沉伏,沉伏則陽虛陰實,為水必矣。

 

要知水脈必沉。

 

論曰︰脈出者死。

 

病不相應也。

 

諸唇黑則傷肝,缺盆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

 

凡此五傷,必不可療也。

 

《治法》曰︰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

 

學人當知之。

 

複元丹治水腫。

 

夫心腎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氣虧,不能滋養真土,故土不製水,水液妄行,三焦不瀉,氣脈閉塞,樞機不通,喘息奔急,水氣盈溢,滲透經絡,皮膚溢滿,足脛尤甚,兩目下腫,股間冷,口苦舌乾,心腹堅脹,不得正偃,偃則咳嗽,小便不通,夢中虛驚,不能安臥。

 

附子(炮,二兩)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獨活 濃朴(去皮銼,薑製炒) 白朮(略炒) 陳橘皮 吳茱萸(炒) 桂心(各一兩) 澤瀉(一兩半)肉豆蔻(煨) 檳榔(各半兩)上一十三味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不以時。

 

此藥世傳屢驗,未嘗示人,其間君臣佐使,與造物同妙,服者自知。

 

要當屏去諸藥,一日三服,先次旋利如傾,次乃腫消喘止。

 

蓋藥能助真火,以養真土,運動樞機,安平必矣。

 

法當禁欲,並絕鹹半年,乃不再作。

 

當歸散治如前。

 

當歸(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檳榔 赤芍藥 牡丹皮 陳皮 木通 白朮(各 銼,焙乾,等分) 上為末。

 

腳膝頭面腫,大小便不快,每服二錢,水一盞,紫蘇二葉,淡木瓜一片如指大,同煎八分,溫服,日三。

 

如已愈,常服,早晚二,覺氣下或小便快是效。

 

臟寒,去檳榔;臍已凸,添大腹皮、木豬苓各一兩。

 

忌烏雞肉、鹹酸、海味物。

 

正陽丹治水腫。

 

宣木瓜乾(四兩,濕者一個銼,童子小便、法酒各一升,煮爛絞汁) 人參(一兩) 大豆(煮去皮,乾,十兩) 附子(炮,半兩) 銀朱(二錢) 上為末,入銀朱研勻,以木瓜膏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消腫丸治水腫喘滿,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朮 黑牽牛(炒) 通脫木 茯苓 茯神(去木) 半夏(湯去滑) 陳皮(各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麥穗 丁香(各半錢) 上為末。

 

酒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燈芯麥門冬湯溫服。

 

消腫散治水氣浮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擾,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 山梔(炒) 甘草(炙) 乾葛 橘皮 麻黃(去節湯) 馬牙硝 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

 

蜜湯調下二錢。

 

棗仁散治水氣浮腫,無問久新老少悉可服,唯禁鹽必效。

 

棗仁 赤茯苓 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禹余糧丸治十腫水氣。

 

凡腳膝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但是水氣悉皆主之。

 

蛇黃(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入一秤炭火中燒蛇黃與銚子一般通赤,用鉗取銚子出,便傾蛇黃,入釅醋二升中,候冷取出,研極細則止,即含石) 禹余糧(三兩,用真針沙五兩,先以水淘淨控乾,更以銚子炒乾,入禹余糧,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醋乾為度,卻用銚並藥入一秤炭火中燒通赤,傾藥淨磚地上,候冷研無聲即止)以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

 

治水多是取轉,唯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項藥扶持,故虛老人可服。

 

羌活 木香(煨)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白豆蔻(炮) 土茴香(炒) 蓬朮(炮) 桂心 乾薑(炮) 青皮(去瓤) 京三棱(炮) 白蒺藜 附子(炮) 當歸(酒浸一宿,各半兩,虛人老人全用半兩,實壯人減之) 上為細末,拌極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再搗極勻,丸如梧子大。

 

食前溫酒、白湯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唯忌鹽,雖毫末許不得入口;若無以為味,即水病去後,且以醋少許調和。

 

食不能忌鹽,勿服;果欲去病,切須忌鹽。

 

但試服藥,即于小便內旋去,不動臟腑。

 

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

 

第一退水丸能化氣,退水腫,去苑,利濕,通小便。

 

蓬朮(炮) 三棱(煨) 桂心 青皮 益智(各半兩) 巴豆(二兩,去皮,出油,別研)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

 

用黃梔十個劈破,荊芥、黑牽牛、酸漿草各少許煎湯,空腹下二三十丸。

 

第二退水餅服前藥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為末,入面打水調為餅,如棋子大,火煨熟。

 

五更淡茶湯嚼下一餅。

 

第三大腹子散取轉後,調正胃氣,進食。

 

大腹子(炒) 桂心 茴香(炒) 陳皮(各半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桃紅散治正水脹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方。

 

甘遂(半兩,半生半炮) 坯(十文,別研) 上為末,研勻。

 

每用一錢,以白面四兩水調,入藥搜和,切作棋子,白水煮浮,更不得使鹽料物,只淡食,候大小便利去五六分,卻用後藥調補。

 

平胃散(一兩) 附子(炮) 白朮(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為末,和勻。

 

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七片,棗三枚,煎七分,不拘時候,日三五服。

 

若腳未退,可灸三陰交及風門穴,腫退必矣。

 

大丸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

 

羌活 白朮(各半兩) 陳皮 木通 黃 桑白皮(各三分) 木香(一分) 黑牽牛(五兩,炒,五兩,生)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治風痰,散腹脅壅滯,清頭目,濃煎生薑湯下;取食傷,止赤白痢,煎棗湯下;小便不利,燈芯湯下;傷寒,蔥茶下。

 

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熱茶湯亦可。

 

須七日後方可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

 

婦人產前並宜服之。

 

既服此藥,須住他藥三日,及不得吃生冷葷腥及滋味一日,只軟飯淡粥可也,次日早進千金散。

 

藿香 甘草(炙) 乾薑(炮) 神曲(炒) 茯苓(各一兩) 人參 桂心(各半兩) 陳皮 濃朴(製,各二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七分,鹽一捻,通口服。

 

葶藶大丸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

 

甜葶藶(紙隔炒) 薺菜根(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丸,腹當依舊。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0 20: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