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解兒難 瀉白散不可妄用論31】
錢氏製瀉白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治肺火皮膚蒸熱,日晡尤甚,喘咳氣急,面腫熱郁肺逆等証。
歷來注此方者,只言其功,不知其弊,如李時珍以為瀉肺諸方之準繩,雖明如王晉三、葉天士,猶率意用之。
愚按此方治熱病後與小兒痘後,外感已盡真氣不得歸元,咳嗽上氣,身虛熱者,甚良;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
如風寒、風溫正盛之時,而用桑皮、地骨,或於別方中加桑皮,或加地骨,如油入面,錮結而不可解矣。
考《金匱》金瘡門中王不留行散,取用桑東南根白皮以引生氣,燒灰存性以止血,仲景方後自注云︰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根勿取之。
沈目南注云︰風寒表邪在經絡,桑根下降,故勿取之。
愚按︰桑白皮雖色白入肺,然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風,風氣通於肝,實肝經之本藥也。
且桑葉橫紋最多而主絡,故蠶食桑葉而成絲,絲,絡象也,桑皮純絲結成象筋,亦主絡;肝主筋,主血,絡亦主血,象筋與絡者,必走肝,同類相從也。
肝經下絡陰器,如樹根之蟠結於土中;桑根最為堅結,詩稱︰“徹彼桑土”,《易》言︰“系於苞桑”是也。
再按︰腎脈之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
注胸中。
肺與腎為子母,金下生水。
桑根之性,下達而堅結,由肺下走肝腎者也。
內傷不妨用之,外感則引邪入肝腎之陰,而咳嗽永不愈矣。
吾從妹八、九歲時,春日患傷風咳嗽,醫用杏蘇散加桑白皮,至今將五十歲,咳嗽永無愈期,年重一年,試思如不可治之嗽,當早死矣,如可治之嗽,何以至四十年不愈哉?亦可以知其故矣。
遇見小兒久嗽不愈者,多因桑皮、地骨,凡服過桑皮、地骨而嗽不愈者,即不可治,伏陷之邪,無法使之上出也,至於地骨皮之不可用者,余因仲景先師風寒禁桑皮而悟入者也。
蓋凡樹木之根,皆生地中,而獨枸杞之根,名地骨者何?蓋拘杞之根,深入黃泉,無所終極,古又名之曰仙人杖,蓋言凡人莫得而知其所終也。
木本之入下最深者,未有如地骨者,故獨異眾根,而獨得地骨之名。
凡藥有獨異之形,獨異之性,得獨異之名者,必有獨異之功能,亦必有獨異之偏勝也。
地骨入下最深,稟少陰水陰之氣,主骨蒸之勞熱,力能至骨,有風寒外感者,而可用之哉﹗
或曰︰桑皮,地骨,良藥也,子何畏之若是?
余曰︰人參、甘草,非良藥耶?實証用人參,中滿用甘草,外感用桑皮、地骨,同一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