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4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病條辨 下焦篇 噤口痢,嘔惡不飢,積少痛緩7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5 21:0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溫病條辨 下焦篇 噤口痢,嘔惡不飢,積少痛緩76

 

 

噤口痢,嘔惡不飢,積少痛緩,形衰脈弦,舌白不渴,加味參苓白朮散主之。

 

此噤口痢邪少虛多,治中焦之法也。

 

積少痛緩,則知邪少;舌白者無熱;形衰不渴,不飢不食,則知胃關欲閉矣;脈弦者,《金匱》謂︰弦則為減,蓋謂陰精陽氣俱不足也。

 

《靈樞》謂︰諸小脈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調以甘藥也。

 

仲景實本於此而作建中湯,治諸虛不足為一切虛勞之祖方。

 

李東垣又從此化出補中益氣、升陽益氣,清暑益氣等湯,皆甘溫除大熱法,究不若建中之純,蓋建中以德勝,而補中以才勝者也。

 

調以甘藥者,十二經皆秉氣於胃,胃複則十二經之諸虛不足,皆可複也。

 

葉氏治虛多脈弦之噤口痢,仿古之參苓白朮散而加之者,亦同諸虛不足調以甘藥之義,又從仲景、東垣兩法化出,而以急複胃氣為要者也。

 

加味參苓白朮散方 (本方甘淡微苦法,加則辛甘化陽,芳香悅脾,微辛以通,微苦以降也)人參(二錢) 白朮(炒焦,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扁豆(炒,二錢) 薏仁(一錢五分)桔梗(一錢) 砂仁(炒,七分) 炮薑(一錢) 肉豆蔻(一錢) 炙甘草(五分)共為極細末,每服一錢五分,香粳米湯調服,日二次。

 

〔方論〕參苓白朮散原方,兼治脾胃,而以胃為主者也,其功但止土虛無邪之泄瀉而已。

 

此方則通宣三焦,提上焦,澀下焦,而以醒中焦為要者也。

 

參、苓、白朮加炙草,則成四君矣。

 

按四君以參、苓為胃中通藥,胃者腑也,腑以通為補也;白朮、炙草,為脾經守藥,脾者臟也,臟以守為補也。

 

茯苓淡滲,下達膀胱,為通中之通;人參甘苦,益肺胃之氣,為通中之守;白朮苦能滲濕,為守中之通;甘草純甘,不兼他味,又為守中之守也,合四君為脾胃為兩補之方。

 

加扁豆、薏仁以補肺胃之體,炮薑以補脾腎之用;桔梗從上焦開提清氣,砂仁、肉蔻從下焦固澀濁氣,二物皆芳香能澀滑脫,而又能通下焦之鬱滯,兼醒脾陽也。

 

為末,取其留中也;引以香粳米,亦以其芳香悅土,以胃所喜為補也,上下斡旋,無非冀胃氣漸醒,可以轉危為安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1:14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