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貫珠集 少陰篇 少陰諸法 少陰清法七條6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17:0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貫珠集 少陰篇 少陰諸法 少陰清法七條69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不得臥。

 

黃連阿膠湯主之。

 

少陰之熱。

 

有從陽經傳入者,有自受寒邪。

 

久而變熱者,曰二三日以上。

 

謂自二三日至五六日,或八九日。

 

寒極而變熱也。

 

至心中煩不得臥,則熱氣內動。

 

盡入血中,而諸陰蒙其害矣。

 

蓋陽經之寒變,則熱歸於氣,或入於血。

 

陰經之寒變,則熱入於血,而不歸於氣,此余歷試之驗也,故用黃連、黃芩之苦。

 

合阿膠、芍藥、雞子黃之甘。

 

並入血中,以生陰氣,而除邪熱。

 

成氏所謂陽有餘,以苦除之。

 

陰不足,以甘補之是也。

 

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四兩) 黃芩(一兩) 芍藥(二兩) 阿膠(三兩) 雞子黃(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

 

先煮三物。

 

取二升,去滓,納阿膠。

 

烊盡小冷。

 

內雞子黃。

 

攪令相得。

 

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四肢逆冷也,此非熱厥,亦太陽初受寒邪。

 

為熱,而便入少陰之証。

 

少陰為三陰之樞。

 

猶少陽為三陽之樞也,其進而入則在陰。

 

退而出則就陽。

 

邪氣居之。

 

有可進可退時上時下之勢,故其為病。

 

有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之証。

 

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

 

在內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內之間者,則和解而分消之。

 

分消者,半從外半從內之謂也,故用柴胡之辛。

 

揚之使從外出。

 

枳實之苦。

 

抑之使其內消,而其所以能內能外者,則樞機之用為多,故必以芍藥之酸益其陰。

 

甘草之甘養其陽。

 

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而其製方大意,亦與小柴胡相似。

 

四逆之柴胡、枳實。

 

猶小柴胡之柴胡、黃芩也。

 

四逆之芍藥、甘草。

 

猶小柴胡之人參、甘草也,且枳實兼擅滌飲之長。

 

甘、芍亦備營衛兩和之任。

 

特以為病有陰陽之異,故用藥亦分氣血之殊,而其輔正逐邪。

 

和解表裡,則兩方如一方也。

 

舊謂此為治熱深發厥之藥,非是。

 

夫果熱深發厥,則屬厥應下之之例矣。

 

豈此藥所能治哉。

 

四逆散方 柴胡 枳實(破水漬炙乾) 芍藥 甘草(炙) 上四味。

 

各十分。

 

搗篩。

 

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加減法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

 

並主下利。

 

成氏曰、肺寒氣逆則咳。

 

五味子之酸收逆氣。

 

乾薑之辛散肺寒。

 

並主下利者,肺與大腸為表裡。

 

上咳下利。

 

治則頗同。

 

悸者,加桂枝五分。

 

悸者寒多。

 

心脈不通則心下鼓也。

 

桂枝辛溫。

 

入心通陽氣。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小便不利。

 

水聚於下也。

 

茯苓甘淡。

 

利竅滲水。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

 

炮令坼。

 

腹中痛。

 

寒勝於裡也。

 

附子辛溫。

 

散寒止痛。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泄利下重。

 

寒滯於下也。

 

薤白辛溫。

 

散寒通陽氣。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

 

咳而嘔渴。

 

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中寒。

 

下利至六七日。

 

寒變為熱,而氣上行,為咳,為嘔,為渴,為心煩不得眠。

 

所謂下行極而上也。

 

夫邪氣自下而上者,仍須從下引而出之。

 

豬苓、茯苓、澤瀉、滑石。

 

並甘淡下行之藥。

 

足勝導水泄熱之用。

 

然以陰病而屬邪熱。

 

設非得阿膠之寒入陰。

 

何以馭諸陽藥而泄陰中之熱。

 

導浮上之氣哉。

 

少陰病,下利咽痛。

 

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少陰之脈。

 

從腎上貫肝膈。

 

入肺中循喉嚨,其支別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陽邪傳入少陰。

 

下為泄利,上為咽痛,胸滿心煩,熱氣充斥脈中,不特泄傷本臟之氣,亦且消爍心肺之陰矣。

 

豬水蓄而膚甘寒,其氣味先入少陰。

 

益陰除客熱。

 

止咽痛,故以為君,加白蜜之甘以緩急。

 

潤以除燥而煩滿愈。

 

白粉之甘能補中。

 

溫能養臟,而泄利止矣。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

 

白粉五合,熬香。

 

和相得。

 

溫分六服。

 

少陰病,咽中傷。

 

生瘡,不能語言。

 

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少陰熱氣。

 

隨經上沖。

 

咽傷生瘡,不能語言。

 

音聲不出。

 

東垣所謂少陰邪入於裡,上接於心。

 

與火俱化而克金也,故與半夏之辛,以散結熱止咽痛。

 

雞子白甘寒入肺。

 

清熱氣通聲音。

 

苦酒苦酸。

 

消瘡腫散邪毒也。

 

苦酒湯方 半夏十四枚。

 

洗。

 

破如棗核大。

 

雞子一枚。

 

去黃。

 

納上苦酒。

 

著雞子殼中。

 

納半夏著苦酒中。

 

以雞子殼置刀環中。

 

安火上。

 

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不瘥。

 

更作三劑服之。

 

少陰病,二三日。

 

咽痛者,可與甘草湯。

 

不瘥者,與桔梗湯,此亦熱傳少陰,而上為咽痛之法。

 

甘草湯甘以緩急。

 

寒以除熱也,其甚而不瘥者,則必以辛發之,而以甘緩之。

 

甘草、桔梗。

 

甘辛合用,而甘勝於辛。

 

治陰虛客熱,其法輕重,當如是耳。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

 

日二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咽中痛。

 

半夏散及湯主之。

 

少陰咽痛。

 

甘不能緩者,必以辛散之。

 

寒不能除者,必以溫發之。

 

蓋少陰客邪。

 

聚咽嗌之間,既不得出。

 

不得入。

 

設以寒治,則聚益甚。

 

投以辛溫,則反通。

 

內經微者逆之。

 

甚者從之之意也。

 

半夏散及湯。

 

甘辛合用,而辛勝於甘,其氣又溫。

 

不特能解客寒之氣,亦能劫散咽喉怫之熱也。

 

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

 

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6:32 , Processed in 0.08300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