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陽明篇 陽明正治法第一 陽明腑病証十二條41】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
胃者,匯也。
水穀之海,為陽明之腑也。
胃家實者,邪熱入胃,與糟粕相結而成。
實非胃氣自盛也。
凡傷寒腹滿便閉。
潮熱。
轉失氣。
手足 汗出等証,皆是陽明胃實之証也。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
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
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
少陽陽明者,發汗。
利小便已。
胃中燥。
煩實。
大便難是也。
太陽陽明者,病在太陽,而兼陽明內實,以其人胃陽素盛。
脾陰不布。
屎小而硬。
病成脾約。
於是太陽方受邪氣,而陽明已成內實也。
正陽陽明者,邪熱入胃。
糟粕內結,為陽明自病。
活人所謂病患本穀盛。
氣實是也。
少陽陽明者,病從少陽,而轉屬陽明得之。
發汗。
利小便。
津液去,而胃燥實。
如本論所謂傷寒十餘日。
熱結在裡。
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是也,此因陽明之病,有是三者之異,故設為問答以明之,而其為胃家實則一也。
問曰:陽明病,外証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
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土也。
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
經邪未變,故惡寒入腑則變熱而不寒。
經邪不能聚,故傳入腑,則聚而不傳。
曰萬物所歸者,謂邪氣離經入腑。
聚而不行。
如萬物之歸於土也,是以惡寒為傷寒在表之的証。
惡熱為陽明入腑之的証。
始雖惡寒。
不久即止。
豈若太陽始終有寒者哉,此三條並論陽明受病之証也。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
胃中乾燥。
因轉屬陽明。
不更衣。
內實。
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胃者,津液之腑也。
汗下利小便。
津液外亡。
胃中乾燥,此時寒邪已變為熱。
熱、猶火也。
火必就燥,所以邪氣轉屬陽明也,而太陽轉屬陽明,其端有二。
太陽初得病時。
發其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者,為邪氣未盡,而傳其病在經,此太陽病若汗若下若利小便。
亡津液。
胃中乾燥。
因轉屬陽明者,為邪氣變熱,而傳其病在腑也,此陽明受病之因也。
傷寒四五日。
脈沉而喘滿。
沉為在裡,而反發其汗。
津液越出。
大便為難。
表虛裡實。
久則譫語。
脈沉、病在裡也。
喘滿、因滿而為喘。
病之實也。
傷寒四五日。
病在裡而成實。
法當攻裡而反發其汗。
津液外亡。
腸胃內燥。
大便為難。
所必然矣。
表虛裡實,亦即表和裡病之意。
久則譫語者,熱氣乘虛,必歸陽明而成胃實也。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
汗出多者,為太過。
陽脈實。
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
太過為陽絕於裡。
亡津液。
大便因硬也。
脈陽微者,諸陽脈微,即正之虛也,故汗出少者,邪適去而正不傷,為自和。
汗出多者,邪雖卻而正亦衰,為太過也。
陽脈實者,邪之實也。
然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為其津亡於外,而陽絕於裡也。
夫陽為津液之源。
津液為陽之根。
汗出過多。
津液竭矣。
陽氣雖存。
根本則離,故曰陽絕。
陽絕津亡,大便焉得不硬耶。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脈浮為盛於外,脈芤為歉於內。
浮為陽,謂陽獨盛也。
芤為陰,調陰不足也。
浮芤相搏,陽有餘而陰不足也。
胃液枯竭。
內虛生熱。
雖有陽氣。
無與為偶,亦如上條之意也,故曰其陽則絕。
以上三條,乃因陽明受病之因而申言之,其下三條,則申言陽明受病之証也。
傷寒發熱無汗。
嘔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 然微汗出也。
發熱無汗,為太陽病在表。
嘔不能食者,邪欲入裡而正氣拒之也。
至汗出,則太陽之邪。
陽明已受之矣,故曰轉系陽明。
太陽寒在皮毛。
腠理閉塞,故無汗。
陽明熱在肌肉。
腠開液泄,故然汗自出也。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
繞臍痛。
煩躁。
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熱結陽明,為不大便五六日,為繞臍痛。
煩躁。
發作有時,皆燥屎在胃之癥,有時、謂陽明王時,為日晡也。
陽明燥結,不得大便。
意非大承氣不為功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