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德:每一天都可以成就一點點改變】
「這位生於二次大戰、在非洲荒野與黑猩猩朝夕共處近五十年的環境與動物保育專家,總是可以怡然自得地擁抱周遭的環境,即使是電梯間。
她擁有無數的獎項與頭銜,而本人卻親和無比,比方說她的衣著:白色高領毛衣、白休閒褲,及肩的銀髮簡單束起,披著一條彩色披肩,腳上那雙舒適微舊的咖啡色軟質皮鞋,在周遭一雙雙忙碌移動的高跟鞋、皮鞋中,顯得特別亮眼。
看到葉樹姍送她用台灣寶特瓶回收做的環保毛毯和環保筷,讓經常長途飛行的她可以隨身攜帶,珍古德眼睛一亮,原本輕柔的說話語調明顯提高,熱切地說:「噢,我知道,我知道有這樣的東西。」邊道感謝,手不斷輕撫著那條深藍色的PE毛毯。
年過七旬的珍古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世界穿梭,為各地的環境保育、人道主義等議題發聲,可說是全球最佳的推廣員,完全無愧於外界所頒給她的各式獎章與頭銜。
這次,她為了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護協會的「根與芽」計畫──一個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的國際性環境教育計畫,再次來到台灣。
令人驚訝台灣的根與芽
「They're amazing, so amazing.」珍古德用「令人驚訝」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這幾天她在台灣所見到的根與芽計畫發展狀況。
她說,十年前,台灣的珍古德協會從零開始,將根與芽「每個人都可以造成改變 (Everyone can make a difference)」的核心概念推廣至今,現在共有五百五十個在地的根與芽小組。
從幼稚園小朋友到大學生,成員人數還在持續增加中。講到此,珍古德停了停,想了想,又仔細更正:「噢,我想應該是五百五十一個。」對她而言,真的是每「一」個,都是重要改變。
在台灣短短的三天時間,她拜訪台灣第一個原住民根與芽小組達魯瑪克部落,參與部落頭目家屋入厝儀式;
她與聖嚴法師來了場當東方遇到西方的心靈對話,開場珍古德以黑猩猩打招呼的吼叫聲示意,而聖嚴法師回以「阿彌陀佛」;
她參觀台北縣鹿角溪的溼地生態,與三百多位根與芽小組的師生共同分享保育成果。
珍古德不但見證了根與芽計畫為台灣環境所帶來的改變,也持續為台灣的環境保育造成改變。
向孩子學習
熱情與生命力
葉樹姍問珍古德,這麼長久以來在推動生態保育與教育的過程中,支持她一直努力不懈的最大力量來自於什麼?
珍古德給了相當簡潔的答案:「人類的熱情與生命力。」
孩子是她的最重要學習對象之一,她說,因為他們對環境有著最原始又源源不斷的熱情。
從世界各地的根與芽的計畫中,孩子們的對環境保育的表現不斷地激勵珍古德。
「他們一開始常常告訴你:『天啊!我想我做不到!』但他們最後都做到了。」她說。
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珍古德在檢視各國的根與芽計畫時,總得到新的構想與能量。
珍古德又說,在許多窮困地區的難民身上,那股面對艱難的環境條件卻能夠與之共存的生命力,也是支持她持續下去的力量。
那裡的人們,從簡陋的生活條件中困境求生,不斷去跟環境「溝通」,卻使得對生命的熱情如此顯而易見。
「跟難民接觸後,我發現,一般人總是想太多事情,又對事情想太多。」
珍古德表示。正是難民們的生命體驗,啟發她對根與芽計畫的構想。
珍古德認為,當人們開始擁有高度現代化的物質生活,她從年輕世代身上看見許多對周遭環境的「理所當然」,或一種認為自然應為人類服務的不正確認知。
「這跟經歷過戰爭生活的我們可不一樣了。」珍古德喃喃地「唸」了一句。
多一點尊重
對人類對環境
我們需要多一點尊重,不只是對於人類彼此,更對於我們的生活環境。」
因此,珍古德在從事黑猩猩保育數十年後,這幾年逐漸將她對自然與環境的熱情,向年輕世代傳遞,開始推動全球的根與芽計畫。
「根與芽不同於慈善事業。」珍古德強調,多年的經驗告訴她,推廣自然與環境保育不等於「一個募款與分配的過程」,也不只是同情心的表現。
各地的根與芽計畫鼓勵青少年主動報告自己所處環境的問題,思考改進的辦法,並透過國際珍古德協會的交流互動發現更多可能。
就是態度
珍古德看全球危機
葉樹姍再提問,當今全球社會共同面臨了金融海嘯、全球暖化、人口爆炸等種種危機,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難題,珍古德認為可以怎麼解決?
「每一個難題都息息相關,沒有辦法單一來看。而在這一波危機當中,窮人首當其衝,受創更重。」
她回答。「在我看來,最迫切的是,人們沒有足夠的同理心。我們必須了解,有些事比賺錢更重要。」
「面對全球性的災難,有些人什麼都不做,有更多人對個人的渺小感到絕望,於是選擇放棄。這是我推動根與芽計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我想告訴大家,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可以成就一點點改變。」
葉樹姍點出:「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珍古德重重地點頭:「是的,就是態度。」
做任何決定前
想想周遭的人
珍古德對我們的魅麗讀者有甚麼建議?
「只要每天花一點時間,想想自己,再想想周遭的人。作任何決定前,想想你的決定會對大家產生甚麼樣的影響。」
珍古德給了一個妳絕對做得到的回答。
當世界在高喊「回歸自然」,當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碳」,妳在生活中的小小決定也可以讓這些口號不只是標語。
也許只是離開辦公室前隨手關掉電燈,終於開始使用環保杯,把一直忘記帶去公司的環保筷放進包包,或在出門前放下車鑰匙,多走幾步路去搭公車捷運。
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可以完成一點點改變,為了妳和妳所愛的人們。
「妳對妳所從事的一切樂觀嗎?」葉樹姍最後問道。
「我非常樂觀。」眼神誠懇堅定的她,答的不帶一絲猶豫。
「人們只是需要機會去證明個人的影響力,而我們的使命就是提供機會。」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AisxMaWERnukNwP7dWO7Q--/article?mid=4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