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溫病方 清解湯】
治溫病初得,頭疼,周身骨節酸疼,肌膚壯熱,背微惡寒無汗,脈浮滑者。
薄荷葉(四錢) 蟬蛻(三錢,去足土) 生石膏(六錢,搗細) 甘草(一錢五分)
《傷寒論》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語難出。”
此仲景論溫病之提綱也。
乃提綱詳矣,而後未明言治溫病之方。
及反複詳細觀之,乃知《傷寒論》中,原有治溫病方,且亦明言治溫病方,特涉獵觀之不知耳。
六十一節云︰“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夫此証既汗後不解,必是用辛熱之藥,發不惡寒証之汗,即溫病提綱中,所謂若發汗已也(提綱中所謂若發汗,是用辛熱之藥強發溫病之汗)。
其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即溫病提綱中,所謂若發汗已,身灼熱及後所謂自汗出、多眠睡、息必鼾也。
睡而息鼾,醒則喘矣。
此証既用辛熱之藥,誤發於前,仲景恐醫者見其自汗,再誤認為桂枝湯証,故特戒之曰︰不可更行桂枝湯,而宜治以麻杏甘石湯。此節與溫病提綱遙遙相應,合讀之則了如指掌。
然麻杏甘石湯,誠為治溫病初得之的方矣。
而愚於發表藥中不用麻黃,而用薄荷、蟬蛻者,曾於葛根黃芩黃連湯解後詳論之,茲不再贅。
引自;http://www.jkloha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55:2010-05-25-06-51-20&catid=122:2010-05-25-06-49-40&Itemid=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