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泄瀉方 扶中湯】
治泄瀉久不止,氣血俱虛,身體羸弱,將成勞瘵之候。
于朮(一兩,炒)生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小便不利者加椒目(三錢,炒搗)
龍眼肉,味甘能補脾,氣香能醒脾,誠為脾家要藥。
且心為脾母,龍眼肉色赤入心,又能補益心臟,俾母旺自能蔭子也。
愚治心虛怔忡,恆俾單購龍眼肉斤許,飯甑蒸熟,徐徐服之,皆大有功效,是能補心之明征。
又大便下血者,多因脾虛不能統血,亦可單服龍眼肉而愈,是又補脾之明征也。
一婦人,年四十許。
初因心中發熱,氣分不舒,醫者投以清火理氣之劑,遂泄瀉不止。
更延他醫,投以溫補之劑,初服稍輕,久服,則瀉仍不止。
一日夜四五次,遷延半載,以為無藥可治。
後愚為診視,脈雖濡弱,而無弦數之象,知猶可治。
但瀉久身弱,虛汗淋漓,心中怔忡,飲食減少,躊躇久之,為擬此方,補脾兼補心腎。
數劑瀉止,而汗則加多。
遂於方中加龍骨、牡蠣(皆不用)各六錢,兩劑汗止,又變為漫腫。
蓋從前瀉時,小便短少,瀉止後,小便仍少,水氣下無出路,故蒸為汗,汗止又為漫腫也。
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路不可。
特其平素常覺腰際涼甚,利小便之藥,涼者斷不可用。
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錢,連服十劑全愈。
引用: http://www.jkloha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48:2010-05-25-06-51-20&catid=122:2010-05-25-06-49-40&Itemid=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