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二冊諸氣門痰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5:0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二冊諸氣門痰飲

 

痰飲:

 

痰皆動於脾濕,寒少而熱。

 

濕在肝經,謂之風痰。

 

濕在心經,謂之熱痰。

 

濕在脾經,謂之濕痰。

 

濕在肺經,謂之氣痰。

 

濕在腎經,謂之寒痰。

 

風痰,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秘澀,心多躁怒,水煮金花丸、川芎防風丸。

 

熱痰,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唇口乾燥,多喜笑,小黃丸、小柴胡東加半夏。

 

濕痰,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白朮丸,《局方》防己丸。

 

氣痰,脈澀面白,氣上喘促,洒淅寒熱,悲愁不樂,玉粉丸,《局方》桔梗湯。

 

寒痰,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薑桂丸、《局方》胡椒理中丸、《金匱》吳茱萸湯。

 

心下痞悶,加枳實五錢。

 

身熱甚,加黃連五錢。

 

體重,加茯苓、白朮各一兩。

 

氣逆上,加苦葶藶五錢。

 

氣促,加人參、桔梗各五錢。

 

浮腫,加鬱李仁、杏仁各五錢。

 

大便秘,加大黃五錢。

 

(以上本出咳嗽門,咳嗽當參看。)

 

痰分五色:色白,西方本色;色黃,逆而之坤;色紅,甚而之內,金受火囚為難治;青色受風之羈絆;黑如煙煤點,順而之北方,不治自愈。

 

經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安有所謂痰者哉。

 

痰之生,由於脾氣不足,不能致精於肺,而淤以成焉者也。

 

故治痰先補脾,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

 

然停積既久,如溝渠壅遏淹久,則倒流逆上,瘀濁臭穢,無所不有。

 

若不疏決溝渠,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無是理也。

 

《金匱》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轆轆有聲,謂之痰飲。

 

當以溫藥和之。

 

又云:心下有痰飲者,桂苓甘術湯主之。

 

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十棗湯主之。

 

(此藥太峻,以小胃丹代之差緩,然虛人切不可用。)

 

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當發其汗。

 

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主之。

 

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又云:嘔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又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通用海藏五飲湯,《局方》倍術丸。

 

丹溪曰:痰之源不一,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熱而生痰者,有因氣而生者,有因風而生者,有因驚而生者,有積飲而生者,有多食而成者,有因暑而生者,有傷冷物而成者,有脾虛而成者,有嗜酒而成者。

 

其為病也,驚痰則成心包痛,顛疾。

 

熱痰則成煩躁,頭風,爛眼燥結,怔忡懊 ,驚眩。

 

風痰成癱瘓大風,眩暈暗風,悶亂。

 

飲痰成脅痛,四肢不舉,每日嘔吐。

 

食痰成瘧痢,口出臭氣。

 

暑痰中暈眩冒,黃膽頭疼。

 

冷痰,骨痹四肢不舉,氣刺痛。

 

酒痰,飲酒不消,但得酒次日又吐。

 

脾虛生痰,食不美,反胃嘔吐。

 

氣痰,攻注走刺不定。

 

婦人於驚痰最多,蓋因產內交接,月事方行,其驚因虛而入,結成塊者為驚痰,必有一塊在腹,發則如身孕轉動跳躍,痛不可忍。

 

按熱痰用黃連利膈丸,當下者,用妙應丸加盆硝等分,每服三兩丸,亦可用滾痰丸。

 

驚痰用妙應丸加朱砂二錢,全蠍三錢,每用八、九丸,常與之三、五服去盡。

 

驚氣成塊,妙應丸加穿山甲炒、鱉甲燒各三錢,玄胡索、蓬術各四錢,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以利為度。

 

寒痰,妙應丸加胡椒、丁香、蠍、桂各等分,每服二十五丸。

 

風痰,祛風丸、導痰丸。

 

酒痰,妙應丸加雄黃、全蠍各二錢,每服十丸。

 

飲痰,小胃丹。

 

食痰,保和丸。

 

暑痰,消暑丹。

 

龐安常有言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

 

並宜蘇子降氣湯、導痰湯各半帖和煎。

 

或小半夏茯苓東加枳實、木香各半錢,吞五套丸。

 

或以五套丸料,依分兩作飲子煎服亦好。

 

平居皆無他事,只有痰數口,或清或堅,宜二陳湯、小半夏茯苓湯。

 

痰多間進青州白丸子和來復丹,名來白丸,如和以八神來復丹,即名青神丸,此非特治痰飲,尤甚療喘嗽,嘔逆翻胃。

 

痰飲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疼,兩手軟痹,醫誤以為風,則非其治,宜導痰東加木香、薑黃各半錢。

 

大凡病痰飲而變生諸證,不當為諸證牽掣,妄言作名,且以治飲為先,飲消則諸證自愈。

 

故如頭風,眉棱角疼,累以風藥不效,投以痰藥收功。

 

如患眼赤羞明而痛,與之涼藥弗瘳,畀以痰劑獲愈。

 

凡此之類,非一而足,散在各證門中,不復繁引。

 

有陰血不足,陰火上逆,肺受火侮,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凝濁生痰不生血者,此則當以潤劑,如門冬、地黃、枸杞子之屬,滋其陰,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而痰自清矣。

 

投以二陳,立見其殆。

 

腎虛不能納氣歸原,出而不納則積,積而弗散則痰生焉,八味丸主之。

 

脈來細滑或緩,痰涎清薄,身體倦怠,手足酸軟,此脾虛挾濕。

 

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

 

脈來結澀,胸膈不利,或作刺痛,此挾氣鬱。

 

宜七氣湯、越鞠丸。

 

有人坐處,率吐痰涎滿地,其痰不甚稠黏,只是沫多,此氣虛不能攝涎,不可用利藥,宜六君子東加益智仁一錢以攝之。

 

丹陽貢魯庵,年七十余,膈間有痰不快,飲食少思,初無大害,就醫京口,投以越鞠丸、清氣化痰丸,胸次稍寬,日日吞之,遂不輟口,年余困頓不堪,僦舟來就予延醫,則大肉已脫,兩手脈如游絲,太谿絕不至矣。

 

見予有難色,因曰吾亦自分必死,但膈間脹不可忍,大便秘結不通,誠為寬須更,即死瞑目矣。

 

固強予疏方,以至親難辭,教用大劑人參、白朮煎湯進之,少頃如廁,下積痰數升,胸膈寬舒,更數日而歿。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3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4:11 , Processed in 0.32813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