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少陰證癭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6:37: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少陰證癭病

 

太陽少陰證癭病(甲狀腺左葉囊腫)。

 

宋××,女,36歲。

 

成都市某廠工人。

 

【病史】體質素弱,常患感冒。

 

1977年5月,患外感咳嗽,服清熱止咳中藥數劑後,表證解。

 

但越數日,忽發現頸部左側有一包塊,約2×3厘米,觸之稍硬,隨吞咽活動,無痛感。

 

自覺心累,無其他明顯症狀。

 

曾注射青霉素,服消炎藥,後加服中藥。

 

同年6月,經××醫學院附院診斷為「甲狀腺左葉囊腫」,建議手術治療。

 

患者未接受,同年7月初轉來求診。

 

【初診】左側頸部出現包塊已兩月。

 

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入夜難寐,手足清冷,惡寒,頭昏。

 

舌暗淡,苔淡黃而膩。

 

此為癭病,主證在少陰,兼太陽傷寒之表,法宜扶正驅邪,溫經解表,以麻黃細辛附子湯加味主之。

 

處方 麻黃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遼細辛6克 桂枝10克 於薑30克 甘草30克 三劑 。

 

【二診】上方服三劑後,包塊開始變軟,心累乏力略有好轉。

 

藥證相符,重劑方能速效。

 

上方薑、附、草三味加倍,再服三劑。

 

包塊明顯變小,舌質稍轉淡紅,苔黃膩減。

 

又以初診方續進十劑,包塊逐漸消失。

 

1979年7月13日,患者來信說:服藥十餘劑頸下包塊消失,食欲睡眠大為好轉。

 

兩年來未再復發。

 

【按語】本例患者頸側長包塊,觸之硬結,不與皮膚黏連,皮色如常,隨吞咽而動,係癭病之主要證候。

 

《靈樞•寒熱篇》談及寒熱瘰鬁、鼠瘺之類,病在頸腋者,其病理之本:「皆在於臟,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

 

本例癭病,正是如此。

 

太陽與少陰相表裏,風寒濕邪,日久深入少陰,表裏同病。

 

陽氣漸衰,營衛不固,寒凝氣滯,日益壅於頸側而成結。

 

故此案未泥於一般癭腫多屬痰氣鬱結,或火鬱傷陰之常規。

 

以太陽少陰證論治,溫經解表,以暢氣血;通陽散寒,以開凝聚。

 

同樣可收軟堅散結之效。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0: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