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三山國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22:3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三山國王

 

發源於今日中國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的巾山、明山、獨山之「三山」信仰。

 

現存最早的可信文獻是1332年(元至順3年)由劉希孟歸納的歷史性傳說〈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記載三山神是「肇跡於隋,靈顯於唐,受封於宋。」

 

相傳隋朝某年的2月25日,有神三人從巾山的石穴出現,自稱兄弟,「受命于天,分鎮三山。」

 

成為潮州的地方性信仰。

 

唐代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曾以「少牢」之禮致祭。

 

宋代開國之際,三山神現身助陣,遂詔封明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感弘應豐國王」,但存世的宋代官方史料難以驗證。

 

明代盛端明〈三山明貺廟記〉則將明山與巾山的封號調換,所以究竟何者為大王,迄今懸疑,不過三王(獨山)為大,座次居中的說法已甚為普遍。

 

三山國王信仰現今遍及華南的廣義閩南語(含閩南、潮汕、海陸豐)、客家語、粵語方言區。

 

傳說明末即有香火渡臺,但尚待驗證;

 

清領臺灣後,隨廣東、福建移民腳步,漸次廣布全臺。

 

清代方志幾乎一致詮釋三山國王信仰與廣東移民密切相關,但歷史演進迄今已非全然如此,尤其與客家人的關係,並非一般觀念中的必然存在。

 

臺灣的三山國王信仰大致可以歸納為4種類型:(一)會館型:在臺南、嘉義、彰化等行政都市內,最早由潮汕與客家官商移民所共同奉祀。

 

(二)福佬客型:在大甲溪至八掌溪之間的平原鄉村上,主要是福佬化的客家人所信仰。

 

(三)防番型:在整個北臺灣的近山地區,成為不分閩、客漢人的入山保障,是抵禦原住民的信仰對象。

 

(四)高雄、屏東若干信仰據點,則為潮汕、海陸豐福佬人所建立。

 

這些信徒雖為粵籍,但並非客家人。

 

形成不同類型的原因並非全然是時間序列的關係,反而與區位較有顯著關聯,可說三山國王信仰是隨著臺灣歷史的發展,在各地區產生了不同特性。

 

(參見「三山國王廟」)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42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00:56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