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與環保公約(章)總論】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國際組織與環保公約(章)總論</FONT>】</FONT></STRONG></P> <P><STRONG>有鑑於環境問題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1970年以來聯合國即積極推動全球性之環境事務,於1972年首度召開國際性的「人類環境會議」,並設立「聯合國環境計畫署」(UNEnvironmentalProgramme,UNEP),推動簽署各種環境保護相關公約、促進跨國研究與合作。</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1980年代,全球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亦因各國科學家提供的研究證據與警訊,開始受到廣泛重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進一步聯合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以共同提供氣候變遷的評估與對策,聯合國環境計畫署與世界氣候組織於1988年共同設立了「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定期提出評估報告,並促成一系列因應氣候變遷之全球對策、國際組織與國際公約之設立,藉以喚起各國共同的努力。</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迄今,重要的國際公約包括有: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1997年「京都議訂書」(KyotoProtocol)等,要求各締約國制訂溫室氣體減量政策,並設計經濟手段以督促國際間之減碳行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些公約已對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及各國社會發展,造成深遠之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因應全球氣候及環境快速變遷產生的衝擊,國際社會亦積極尋求降低自然災害衝擊及邁向永續發展之可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90年聯合國推動「國際減災十年計畫」、1999年設立常設性「國際減災策略組織」(ISDR)、2005年則有「兵庫行動綱領」(HFA),皆呼籲各國明確訂定行動策略,具體建構國家與社區降低災害與增強回復力之行動策略,以保障所有生命與社會經濟各面向之安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同時,亦呼籲具有能力與經驗的國家,提供知識、技術與資金的實質幫助,經由世界各國集體努力、共同承擔責任與投資,使全球能在下一個十年,更加安全地面對災害風險。</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全球邁向永續發展之努力上,聯合國於1992年在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其間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二十一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並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中「二十一世紀議程」呼籲各國制訂永續發展政策,並鼓勵國際合作、加強夥伴關係,以共謀全人類的福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永續發展之議題,依地域環境與發展特性有所不同,因此另有「國際地方永續發展組織」(ICLEI),結合全球各地方政府,致力於推動地方永續社區與城市計畫,強調居民參與及培力,以達成公平、安全、韌性、活力經濟及健康環境之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對於環境較為脆弱的海島地區,則在1994年於聯合國系統內成立「小島發展中國家聯盟」(SmallIslandDevelopmentStatesUnit,SIDS),訂出「巴貝多宣言」(DeclarationofBarbados)及行動方案,作為全球島嶼邁向永續發展之共同行動對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他全球或區域性島嶼國際組織,自此亦蓬勃發展,共同關切島嶼永續發展之議題與行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氣候變遷與因應策略(包括國際公約)需有科學研究之基礎,故研究型國際組織是科學界參與的重要管道。</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國際科學會」(InternationalCouncilforScience,ICSU)之下,有關全球環境變遷研究的「地球系統研究群」(EarthSystemSciencePartnership,ESSP)規劃有四大計畫科研組織,分別為「地圈-生物圈」(Geosphere-Biosphere,IGBP)、「生物多樣性」(DIVERSITAS)、「氣候研究」(WCRP)及「人文面向」(IHDP)研究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科學界早於1989年起,即開始推動全球氣候變遷研究,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下設立「全球變遷諮詢委員會」,密切關注IPCC報告內容,進而協助我國政府因應氣候變遷政策之訂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同時,也積極參與前述各項國際組織、國際公約及科研組織之研究與政策推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政府各部門因應國際公約與發展,亦擬定相對應之方案或組織,例如,「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1997年成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IPCC第四次報告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也研擬完成「我國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2010)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69</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