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1)】

 關閉 [複製鏈接]
321#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2:06 | 只看該作者

循衣摸床

 

循衣撮空摸床,多是大虛之候,不問雜病傷寒,以大補之劑投之,多有得生者, 許學士謂肝熱風淫末疾,故手為之循衣撮空,其人必讝言語妄言, 經謂肺入火為讝妄是也。

 

海藏云:婦人血風證,因大脫血崩漏,或前後失血, 因而枯燥,其熱不除,循衣撮空摸床,閉目不醒,揚手擲足,搖動不寧,錯語失神, 脈胘浮而虛,內躁之極也,生地黃黃連湯主之,熱極神昏,十餘日不大便, 腹脹喘滿,氣麤鼻乾不潤,上下通燥,脈沉實而滑,此地道阻塞不通故,急宜涼膈、 承氣下之,若熱乘肺金,氣虛不能主持,叉手冒心,循衣撮空,讝語昏沉, 不省人事,節菴升陽散火湯,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治,按涼膈、承氣,氣藥也, 自外而入內者用之,生地黃黃連湯,血藥也,自內而至外者用之,升陽散火湯, 氣虛火乘藥也,內外合邪者用之,三方俱治不大便者。

 

病人手循衣縫,讝語者, 不可治,病人陰陽俱絕,掣衣摸空妄言者死,撮空,服承氣,下之後,脈弦者生, 濇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2#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2:40 | 只看該作者

喜笑不休

 

經云:神有餘則笑不休。

 

精氣并於心則喜。

 

心主手厥陰之脈,是動則病目黃, 喜笑不休。

 

河間云:喜笑者,皆心火之盛也,五行之中,惟火有笑,昔治人笑不休口流涎, 用黃連解毒湯加半夏、薑汁、竹瀝,而笑止。

 

戴人治一婦,病喜笑不休,已半年矣,以鹽塊二兩,燒令通赤,放泠研細, 河水煎服,探吐出熱痰五升,次服降火之劑,不數日而笑定,內經曰: 神有餘則笑不休,此所謂神者,火是也,火得風而成焰,笑之象也。

 

倪惟德治一婦,病氣厥,笑哭不常,人以為鬼祟所憑,診之,六脈俱沉, 胃脘必有積,遂以二陳湯導之,吐痰升許而愈,此積痰類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3#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3:05 | 只看該作者

 

經云:暴怒傷陰。

 

怒則氣逆。

 

陰出之陽則怒。

 

血并於上,氣并於下,心煩寃善怒。

 

怒屬肝膽,經云:在藏為肝,在志為怒,又云:肝藏血,血有餘則怒是也, 生鐵洛飲、大小柴胡、柴胡疏肝、四七、四磨、越鞠、七氣、沉香降氣等, 皆治善怒致病之藥,丹溪治怒方,香附末六兩,甘草末一兩,和勻,白湯調下二錢, 日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4#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3:20 | 只看該作者

 

經云:精氣并於肺則悲。

 

在藏為肺,在志為悲。

 

悲,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 火也,心火主於熱,善痛,故悲痛苦惱者,心神煩熱躁亂而非清淨也, 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火熱亢極,而反兼水化制之也。

 

金匱云:婦人藏燥,善悲傷欲哭,有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藏燥者,火盛爍津,肺失其潤,心系了戾而然,故用甘草緩心系之急而潤肺燥, 大棗行脾胃之津,小麥降肝火之逆,火降則肺不燥而悲自已也。

 

戴人云:少陽相火,凌爍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故但欲痛哭為快耳。

 

石頑石,凡肺燥悲愁欲哭,宜潤肺氣降心火為主,余嘗用牛脈散、二冬膏,並加薑、 棗治之,未嘗不隨手而效,若作顛疾,用金石藥則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5#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3:50 | 只看該作者

 

經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病發驚駭。

 

諸病胕腫,疼痠驚駭, 皆屬於火。

 

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

 

驚則心無所歸, 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虛無氣,洒洒然如驚。

 

驚者平之。

 

夫驚雖主於心,而肝膽脾胃皆有之,驚是火熱爍動其心,心動而神亂也。

 

若因內氣先虛,故觸事易驚,或卒然聞響大聲,目擊異物,遇險臨危, 皆使人有惕惕之狀也,驚則氣亂,鬱而生火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 或自汗,或眠多異夢,隨即驚覺,並宜溫膽湯加熟棗仁,如遠志丸妙香散、 平補正心丹、龍齒清魂散皆可選用,臥多驚魘,口中有聲,溫膽湯下遠志丸, 臥多驚魘遺溲者,補膽防風湯加羌活、桂枝,此下焦風寒,宜風藥行經也, 若氣鬱生痰而驚悸不眠者,四七湯加茯神、遠志、石菖蒲。

 

大抵驚則神出於舍, 舍空則痰飲乘虛襲入,其神不得歸焉,亦有肝虛風、襲之者, 本事方治臥則魂夢飛揚,驚悸多魘,通夕不寐,先用獨活湯數劑, 後用珍珠母丸神效,蓋因肝藏本虛,虛風內襲,所以魂遊無定,肝藏魂者也, 風氣水飲,乘虛襲入於肝,是以魂不寧而飛揚,若離體狀,若作心血虛治必殆, 此證最易慍怒,小怒則驚悸轉劇,虛火不時上升,豈非肝藏受困之驗歟, 二方非深明木盛生風,木槁生火之理,不能識其奧妙,不能用以建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6#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4:12 | 只看該作者

 

〔診〕寸口脈動為驚,驚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

 

石頑治河南督學汪緘菴媳,產後病虛無氣,洒洒然如驚,常時咳青黑結痰, 欲咳則心中憺憺大動,咳則渾身麻木,心神不知所之,偶聞一聲響, 則頭面鬨熱微汗,神魂如飛越狀,專事婦科者屢用補養心血之劑罔效,虛羸轉劇, 邀石頑診之,脈浮微弦而芤,獨左寸厥厥動搖,此必胎前先傷風熱, 坐草時迸力過甚,痰血隨氣上逆,衝過膈膜而流入心包也, 朝用異功散加童便煅淬蛤粉,以清理痰氣,夕用大劑獨參湯下來復丹,以蒐滌瘀積, 蓋痰在膈膜之上,非焰硝無以透之,血在膈膜之上,非五靈無以濬之, 然非藉人參相反之性,不能激之使出也,服數日,神識漸寧,形神漸旺, 改用歸脾湯加龍齒、沉香,調理而康。

 

又治吳昭如室,年壯體豐,而素有嘔血腹脹脾約便難之恙,兩遭回祿,憂恚頻承, 近於失血之後,忽然神氣憒亂,口噤目瞠,乃尊周渭文秉燭相邀, 診其氣口數盛而促,人迎弦大而芤形,形神不能自主,似有撮空之狀, 渭老以為證犯條款,不出五日當斃,予謂不然,若是撮空,必然手勢散漫, 今拈著衣被,儘力扯摘,定為挾驚挾怒無疑,爪者筋之餘,非驚怒而何, 況脈來見促,當是痰氣中結,殊非代脈之比,詢其病因,驚恕俱有,遂勒一方, 用鈎藤鈎一兩,煎成入竹瀝半盞,薑汁五匕,連夜製服,明日復延往候,云服藥後, 即得安寐,六脈亦已稍平,但促未退,仍用前方減半,調牛黃末一分, 其夕大解三度,共去結糞五六十枚,腹脹頓減,脈靜人安,稀糜漸進,數日之間, 平復如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7#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5:04 | 只看該作者

 

金匱云: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

 

驚自外邪觸入而動,故屬陽,陽變則脈動,悸自內恐而生,故屬陰,陰耗則脈弱。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此形寒飲冷,經脈不利,水停心下而致動悸,故用麻黃以散營中寒, 半夏以散心下水,與傷寒水停心下用小青龍湯無異,首論以脈弱弱為悸, 而此湯用麻黃、半夏散寒治水,知其脈必不弱,非弦即緊,蓋脈弱為心氣不足, 豈此藥所宜用乎,用丸不用湯者,取緩散水,不取急汗也。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茯苓湯主之。

 

嘔逆痰飲為胸中陽氣不得宣散,眩亦上焦陽氣不能升發所致,故半夏、生薑並治之, 悸則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獨治,必加茯苓以去水,水去則神安而悸愈矣。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沬而顛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瘦人火水之盛,為水邪抑鬱,在陰分不得升發,故於臍下作悸,及至鬱發, 轉入陽陽,與正氣相擊,在頭為眩,在頂為顛,腎液上逆為吐涎沬, 故用五苓以伐腎邪,利水道,水去火自安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5:18 | 只看該作者

 

悸即怔忡之謂,心下惕惕然跳,築築然動,怔怔忡忡,本無所驚,自心動而不寧, 即所謂悸也,心虛而停水,則胸中滲漉,水既上乘,心火惡之,心不自安, 使人有怏怏之狀,常築築然動,是則為悸,蓋水衰火勳則為煩,水乘火位則為悸, 原病式曰:水衰火旺,必煩渴引飲,水停心下而為悸也。

 

心下悸有氣虛血虛, 屬飲屬火之殊,夫氣虛者,由陽氣內微,心下空虛,內動為悸,心氣不定, 五藏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驚悸狂眩,千金定志丸、千金茯神湯, 或六君子加菖蒲、遠志,血虛者,由陰氣內虛,虛火妄動,歸脾湯加丹參、麥冬, 停飲者,水停心下,侮其所勝,心主畏水,不能自安,故惕惕而動,半夏茯苓湯、 茯苓甘草湯,或二陳湯加白朮、豬苓、澤瀉,有表邪挾飲,半夏麻黃丸、 小青龍湯選用,火旺者,因水不能制火,故時悸時煩,跳動不寧,天王補心丹, 不應,六味丸加五味、麥冬、遠志,有邪氣攻擊而悸者,宜審其何邪而後治之, 有營衛涸流,脈來結代者,必補氣益血生精,炙甘草湯,因痰飲而悸, 導痰湯加棗仁,有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也,溫膽湯加川連。

 

其臍下悸動, 腎氣上凌也,五苓散加辰砂。

 

有所求遂,或過誤自悔,憹懊嗟吁,獨語書空, 若有所失,溫膽湯加人參、柏子仁。

 

胸中痞塞,不能飲食,心中常有歉,愛居暗處, 或倚門後,見人則驚避無地,此卑惵之病,藿香正氣散,虛者,人參養榮湯。

 

有真心跳,乃血少,非驚悸也,又或夢中如墮岩崖,或睡中忽自身體跳動, 此心氣不足也,歸脾湯下硃砂安神丸。

 

肥人多屬痰飲,瘦人多屬血虛與陰火上衝。

 

夫悸之證狀不齊,總不外於心傷而火動,火鬱而生涎也,若夫虛實之分,氣血之辨, 痰與飲,寒與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在臨證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5:34 | 只看該作者

 

〔診〕沉細屬飲,結代者,虛而有飲,虛弱者,屬氣虛,沉數者,為血熱, 尺中弦緊,為腎氣凌心,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

 

石頑治老僧悟菴,心悸善恐,遍服補養心血之藥,不應,天王補心丹服過數斤, 悸恐轉增,面目四肢,微有浮腫之狀,乃求治於石頑,察其形,肥白不堅,診其脈, 濡弱而滑,此氣虛痰飲侵漬於膈上也,遂以導痰湯稍加參、桂通其陽氣, 數服而悸恐悉除,更以六君子加桂,水泛作丸,調補中氣而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0#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5:54 | 只看該作者

 

經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

 

〔神傷則心怯〕〔火傷則畏水〕 膽病者驚惕,心下憺憺,恐人將捕之。

 

肝病者如人將捕之。

 

腎病善怒, 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心胞絡是動,心中憺憺大動。

 

精氣并於腎則恐。

 

胃為恐, 〔土邪傷水故也〕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恐則熱傷其腎〕〔精虛志不足也〕故 恐者,似驚悸而實非,忽然心中恐懼,如人將捕之狀,屬腎本藏,而傍及於他藏, 治法則有別焉,治腎傷者,宜補精髓,六味丸加枸杞、遠志,治肝虛者,宜養陰血, 六味丸加棗仁、龍齒,治陽明者,壯其氣,四君子加木香,治心包者,鎮其神, 遠志丸加硃砂、琥珀、犀角,頭眩而恐,脈弦無力,屬膽虛,六君子加柴胡、防風、 當歸,兼進加減八味丸,膽虛目暗,喉痛數唾,眩冒五色所障,夢見爭訟, 恐懼面色變者,補膽防風湯。

 

勞心思慮傷魂者,羸瘦善恐,夢寐不寧,一味鹿角膠, 酒溶多服效。

 

腎藏陽虛善恐,八味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1#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6:20 | 只看該作者

健忘

 

經云: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 故善忘也。

 

按內經之原健忘者,俱責之心腎不交,心不下交於腎,濁火亂其神明, 腎不上交心於心,精氣伏而不靈,火居上,則因而為痰,水居下,則因而生躁, 躁擾不寧,是以健忘也,治法,心氣不足,妄有見聞,心悸跳動,恍惚不定, 千金茯神湯,思慮過度,病在心脾者,歸脾湯,挾虛痰者,加薑汁、竹瀝, 精神短少。

 

人參養榮湯送遠志丸,痰迷心竅者,導痰湯加木香,上虛下熱, 天王補心丹,心火不降,腎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六味丸加五味、遠志, 心氣不定,恍惚多忘,四君子去白朮加菖蒲、遠志、硃砂,等分,蜜丸服, 心氣不足,精神恍忽,少睡,夜多盜汗,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 瘀積於內而善忘如狂,代抵當丸。

 

石頑曰:因病而健忘者,精血虧少,或為痰飲瘀血所致,是可以藥治之, 若生平健忘,乃心大竅疏之故,豈藥石所能療乎,故凡開鑿混沌之方,悉行裁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2#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6:44 | 只看該作者

入魔走火

 

人天境內,三教同源,入聖超凡,趨舍各異,醫司蒼生之命,體法王之心, 凡三教九流,疾厄之苦,如萃一身,皆當貫徹其旨,庶無自欺之弊, 嘗聞師尼寡婦之治,與常人有別,豈衲子參堂打七之入魔,煉士坐功運氣之走火, 與常人無異耶,余雖不敏,業嘗究心斯道,遍考方書,從無及此, 每見呆修行人見性不真,往往入於魔境,或喪志如木偶,或笑啼癲妄,若神祟所憑, 良由役心太甚,神心舍空,痰火乘凌所致,詳推治例,與不得志人鬱悒侘傺之候, 不甚相遠,但其間多挾五志之火,雖有虛證虛脈,一切溫補助陽濇精藥,概不可施, 多有滌痰安神不應,服大劑獨參湯而愈者,有安神補氣不應, 服六味地黃兼滋腎丸而愈者,有滌痰降火不應,後服天王補心丹經歲不輟而愈者, 然此皆下根人,執迷不省,隨其所著而流入識神矣,更有業種魔根,詭遇名師, 為藏身悔過之地,始焉非不勇猛,善知識見其略有見地,稍加策厲, 安知其進銳者其退速,未幾本性熾然,恣行貪著,集成異端,嗔癡暴戾,淫殺盜妄, 靡所不至,此宿世定業,雖諸佛不能化導,豈藥石能治乎,至於修真煉氣之士, 不求自然之旨,刻以吐納為務,乃至氣亂於中,火熾於外,而為怔忡痞逆, 躁擾不寧等患,慎不可妄行耗氣散表之藥,為害莫測,況有不能秘精嗇神, 真氣不能外廓內充,為風寒所侵,水穀所犯,惟黃耆建中、枳實理中為正治, 其餘七情六氣,以意逆之,或有過劑傷中,虛火為患者,大劑獨參湯以斂之, 即有得其術者,真氣初調之時,一身陰氣趕散,腹痛腸鳴不已,蟲垢悉從魄門而出, 自後真氣方得內守,可以結胎,可以辟穀,當此切勿誤認為病而餌湯藥以耗真氣, 不特前功盡癈,且有性命之慮,亦有居處失宜,不能調制其火,胎息不安者, 獨參湯送養正丹,取丹砂、鉛汞之同氣相求,自然胎息安和,醫師不諳, 見其灼熱橎蒸,誤認客邪散表,勢必崑崙飛焰,玉石俱焚矣,不特發表當禁, 一切辛散走氣,苦寒傷陽,沉降助陰藥,咸宜遠之,大抵煉氣之道,以陽為寶, 純陽為仙,純陰則鬼,此理之最顯者,用藥不可不知,近世醫術淺陋,藥石無功, 多有沿襲坐功卻病之法,不過欲斷除妄念,勘破關頭,昧者不能果決, 每致壯火飛騰,頭面赤熱,膈塞心忡,喘逆蒸汗而成上脫之候,亦有陰氣消亡, 強陽不制,精髓不固,二便引急而成下脫之候,急乘欲脫未脫時, 峻投保元湯下靈砂丹,以救上脫,數進生料六味下黑錫丹,固下脫, 屢奏奇功於反掌間,當估精津血液,總藉神氣之統攝也,曷觀世俗三教所習, 趨舍雖異,而致病之由,皆不離於色相,苟能靜究其理,妄希圖治,而曰無賊於人, 吾未敢信以為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3#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6:57 | 只看該作者

養性論

 

養性之道,從古醫林未之及也,惟孫真人千金方後,述之頗詳,近予衍釋其義, 三復讀之,要非予心所謂養性之旨也,夫所謂養性者,務竭己靈, 以開天下後世學道人之心眼,則吾性常留宇宙間,庶得養之之道, 若從事乎煉形食氣,徒資一己之私,烏得謂之道耶,嗟予素稟蒙昧, 不逢名師之點勘,賴有先哲遺言,得以煥發性靈,以資利濟之用, 因於千金方中檢得二方,一為耆婆大士萬病丸,一為西嶽真人靈飛散,迥出意表, 其萬病丸方,業經收入局方,雖有癲疰蠱毒,黃腫水病,?痹瘧痢,種種諸治, 詳其方下,首治七種痞塊,因以隸諸積聚門中,予嘗以療歷年不愈,諸治不效, 蔭入骨髓諸病,靡不隨手取應,不特方下諸治也,至靈飛散方,僅見雲笈七箋, 方書曾未採錄,方中雲母,功專扶陽,力能辟除三尸,蕩練五藏, 佐以鍾乳之補真陽,人參之安五藏,茯苓之守正氣,桂心之利關節,柏仁之益聰明, 菊花清神氣,續斷之續筋骨,地黃之填骨髓,天門冬之滋津液,與雲母同, 為殺三蟲伏尸之專藥,攷諸本經,一皆輕身延年之仙品, 洵為修身養性靜功服食之首推,孫子餌之尸解,良由雲母性善靈飛使然, 較之彭祖麋角丸,專取血肉之味,堷理血肉之軀,宗旨懸殊,趨舍各別, 第以石藥性悍,服之恐有未安,不無遺誤將來之慮,於是力行修製,親為嘗試, 但初服兩三月間,或時稍有頭旋眼黑,服及半載,漸覺步履輕捷,足膝不能自主, 此藥力僭上,無以統攝其下也,服至年餘,視聽斯聰,應酬無倦,即有六淫外侵, 五味內泊,得此溫養之力,力能自散,無取他藥攻發也,予初服此, 見者莫不以之為誕,迄今三易星霜,而筋力猶然與往昔無異,是以親屬交知, 互相效尤,間有服食之初,鼻中微衄二三次而止者,亦有腹中微痛, 圊下蟲血而安者,此靈藥攻逐三尸積蔭之故,積蔭蠲除,真陽日長,色力日增, 靈根日固,觸境遇緣,無非至道,道在日用常行,又何必離隔陰陽,鍊形食氣, 方為至道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4#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7:20 | 只看該作者

卷七

 

大小府門

 

泄瀉

 

靈樞云:夫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饑, 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胃中熱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飱泄, 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饑,小腹痛脹。

 

世醫治病,但知熱以寒治,寒以熱治,外此總不講也,設病中熱消癉而見懸心善饑, 洵為熱證無疑,然必審其臍以上皮熱,方是胃中熱氣蘊隆,若出黃如糜, 不但胃中有熱,而腸中亦為熱邪奔迫可知,倘臍以下皮寒而見腹脹, 有似乎實熱固結,實為胃中虛寒之候,或見腸鳴飱泄,非特胃中有寒, 且移寒於二腸矣,蓋熱泄則腸垢黃赤,寒泄則騖溏清冷,此病機之最顯著者, 可以明辨,況有脹而泃利黃赤,此脹為胃寒陽氣不布之脹,泄為腸熱便垢之泄, 復有消穀易饑小腹脹痛之病,豈非胃中有熱腸中有寒之一驗乎,若此種種, 苟未明仲景三瀉心湯、黃連湯、乾薑黃苓黃連人參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乾薑人參半夏丸等法,必不可以語至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5#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7:35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經云:春傷於風,夏生飱泄〔風木之邪內乘濕土也〕邪氣留連,乃為洞泄。

 

〔邪氣留連既久,則中氣失職而為洞泄無度矣〕清氣在下,則生飱泄。

 

〔下焦虛寒, 火不生土,則中氣不治而為飱泄食不化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胃脈虛則泄。

 

〔脈者氣血之先,脈虛則胃虛〕〔二腸失其上源而為泄瀉矣〕濕勝則濡泄。

 

〔脾惡濕,濕勝則綿綿而瀉無止期矣〕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脾腎俱虛則陽氣不能運於四末〕〔故厥冷沉固而泄瀉清冷也〕暴注下迫, 皆屬於熱。

 

〔暴泄而且門迸迫,此屬火化,若暴泄而肛門不禁,即屬陰寒〕 〔久泄而肛門不禁,又屬陽虛,所謂暴泄非陽,久泄非陰是也〕諸病水液, 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火氣炎上,寒性潤下,加以澄澈清冷,安得不為寒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6#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8:00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原病式曰:瀉白為寒,青為風,黃赤黑皆為熱也,大抵瀉利,小便清白不濇, 穀不化而色不變者,寒也,穀雖不化而色變黃赤,煩渴小便赤濇者,熱證也, 寒泄而消化者,未之有也,或火性急速,傳化失常,穀雖不化, 而暴泄臭穢色黃者有之,仲景云:邪熱不殺穀,以熱得濕,則飱泄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8:49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東垣云:夏間淫雨陰晦,時行瀉利,予一日體重肢痛,泄利而小便閉濇,思其治法, 必用淡滲以利之,今受寒濕之邪,若從淡滲,非暮年所宜,行年五十已上, 降氣多而升氣少,得淡滲之劑,是降之又降,陽氣愈弱,精神愈短矣,合用風藥, 以羌、獨、升、柴、甘、防同煎,所謂濕寒之勝,以風平之,又曰:下者舉之, 是因曲而為之直也,若不達升降之理而一概施治,安得愈乎,李士材云: 內經之論泄瀉,或言風,或言濕,或言熱,或言寒,此明四氣皆能為泄也, 又言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此名脾虛下陷之泄也,統而論之,脾土強者,自能勝濕, 無濕則不泄,故曰濕多成五泄,若土虛不能制濕,則風寒與熱,皆得干之而為病, 治法有九,一曰淡滲,使濕從小便而去,如農夫治澇,導其下流,雖處卑監, 不憂巨浸,經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一曰升提,氣屬於陽,性本上升,胃氣注迫,輒爾下陷,升、柴、羌、葛之類, 鼓舞胃氣上勝,則注下自止,又如地土淖澤,風之即乾,故風藥多燥,且濕為土病, 風能勝濕,,所謂下者舉之是也,一曰清涼,熱淫所至,暴注下迫,苦寒諸劑, 用滌燔蒸,猶當溽暑鬱蒸之時,而商颷颯然倏動,則炎熇如失矣, 所謂熱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氣滯,食積水停,皆令人瀉,隨證祛逐, 勿使稽留,經云:實者瀉之,又云: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緩,瀉利不已, 急而下趨,愈趨愈下,泄何由止,甘能緩中,善禁急速,且稼穡作甘,甘為土味, 所謂急者緩之是也,一曰酸收,瀉下有日,則氣散而不收,無能統攝, 注泄何時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攝之權,經云:散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 土德無慚,水邪不濫,故瀉皆成於土濕,濕皆本於脾虛,倉廩得職,水穀善分, 虛而不培,濕淫轉甚,經云:虛者補之是也,一曰溫腎,腎主二便,封藏之本, 雖屬水,而真陽寓焉,少火生氣,火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運行三焦, 熟腐水穀乎,故腎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母,經云:寒者溫之是也,一曰固濇, 注泄日久,幽門道滑,雖投溫補,未克奏功,須行濇劑,則變化不愆,揆度合節, 所謂滑者濇之是也,已上九治,治瀉之大法,至於先後緩急之權,豈能豫設, 須臨證之頃,圓機靈變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8#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09:27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戴復菴云:瀉水而腹不痛者,濕也,升陽除濕湯或胃苓湯。

 

飲食入胃, 輒後便完穀者,氣虛也,香砂六君子,或枳實理中湯。

 

腹痛瀉水腸鳴,痛一陣, 瀉一陣者,火也,黃苓芍藥湯。

 

痰留於肺,大腸不固,或時瀉,或時不瀉, 或多或少者,痰也,脈必弦滑,其人神色不瘁,二陳加蒼朮、木香,或探吐之更佳。

 

腹痛甚而不泄,泄後痛減者,食積也,保和丸消導之。

 

餐泄者,史記名迥風, 水穀不化,濕兼風也,風邪干胃,木來賊土,清氣在下,升陽除濕湯, 若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者死。

 

溏泄者,污積黏垢,濕兼熱也,黃苓芍藥湯加香、連。

 

騖溏者,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鴨糞,所以澄澈清冷,小便清白,濕兼寒也, 附子理中湯。

 

洞泄者,即名濡泄,體重軟弱,瀉下多水,濕自盛也,胃苓湯。

 

水液去多,甚而轉經血枯,故筋急也,升陽除濕湯。

 

滑泄者,久下不能禁, 濕勝氣脫也,四柱飲,不應,用六柱飲。

 

熱瀉,糞色赤黃,彈響作疼,糞門焦痛, 糞出穀道,猶如湯熱,煩渴小便不利,五苓散,瀉水多者亦必用之,若去桂, 即不效。

 

寒瀉,腹脹泄注,食即嘔吐,理中湯加肉桂、訶子、升麻。

 

食久窘迫, 大便色白,腸鳴切痛,脈沉遲,身冷不渴,溲清,或綿綿腹痛,附子理中湯加肉果。

 

夏暑暴瀉如水,周身疼痛汗出,脈弱少氣,甚者加吐,此名緊病,漿水散。

 

盛暑逼於外,陰冷伏於其中,非連理湯不可,氣虛而瀉,四君子加升、柴、肉果、 訶子。

 

傷食泄瀉,必噯氣如敗卵臭,保和丸,虛者,治中湯加減,積滯泄瀉, 腹必絞痛方泄者是也,平胃散加磨積藥。

 

傷酒瀉,葛花解酲湯。

 

痰瀉,則頭暈惡心, 胸腹迷悶,或時瀉其,或時不瀉,二陳湯加海石、香附、星、香、苓、連,薑汁調, 神麴糊丸服。

 

有人患早起泄瀉,或時有血,午後仍便結糞,能食善飲, 此是酒積作瀉,二陳加炮薑、酒炒川連、紅麴,陳酒麴糊丸,烏梅湯下,有血, 去半夏加麝少敨,晨夕各一服。

 

日間無事,將哺腹膨,一夜腸鳴不得寬泰, 次早洞泄,此名頓瀉,是脾虛濕盛也,胃苓湯加木香、砂仁,虛者,理苓湯加木香。

 

氣泄,腸鳴失氣,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稍安,須臾又急, 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滯,氣不流轉,水穀不分所致,木香調氣散。

 

水漬入胃,名為溢飲滑泄,渴能飲水,水下復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湯,五苓散, 併灸大椎三五壯立已,乃督脈之病也。

 

泄而口渴引飲,小便短濇,此為津液內亡, 錢氏白朮散。

 

腎水不足之人患泄,或過服分利之劑而渴者,加減八味丸,失治, 必致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成矣。

 

凡大便泄,服理中湯,小便不利,大便反泄, 不知氣化之故,本肺不傳化,以純熱之藥治之,是以轉泄,少服則不止,多服則愈, 熱所以不分,五苓散加人參、炙甘草,名春澤湯,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瀉而腹熱,脈滑堅者,屬實,當與消導,不應, 是食積發熱也,加香連,更不應,加大黃微下之。

 

瀉而經年不止者,屬寒積, 備急丸神效。

 

泄瀉惡心欲吐,或水土不伏,或感山嵐瘴氣而瀉,藿香正氣散。

 

脾胃虛弱,內挾風冷,泄瀉注下,水穀不化,臍下?痛,腹中雷鳴,乃積寒久利, 腸滑不禁,木香散,若藥與食入口即瀉下者,名直腸瀉,難治,本方加人參、白朮, 用伏龍肝湯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0:03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憂思太過,脾氣結而不能升舉,陷入下焦而成泄瀉者,逍遙散去歸加升麻、木香, 或越鞠、枳朮相和服,不應,用補中益氣加木香。

 

久瀉穀道不合,或脫肛, 乃元氣下陷,大腸不行收令而然,補中益氣加訶子、肉果、五味,烏梅肉為丸, 或四君子加防風、升麻。

 

老人消運不及,而膨脹作瀉,九味資生丸加木香,善飲者, 加澤瀉、肉桂。

 

凡瀉多因於濕,分利小水為上,若人老人氣虛下陷, 又宜風藥以勝之,如補中益氣加羌。

 

防之類,或升陽除濕湯升舉脾胃, 所謂下者舉之,濕寒之勝,以風平之是也,大瀉氣脫而不知人,口眼俱閉, 呼吸欲絕,急灸氣海穴,大進參、附輩溫補之,稍遲即不可救。

 

五更瀉,是腎虛失其閉藏之職也,經曰:腎司開闔,腎開竅於二陰, 可見腎不但治小便,而大便之開闔,皆腎操權也,今腎既衰, 則命門之火熄而水獨治,故令人水瀉不止,其瀉每在五更,天將明時, 必洞泄二三次,以腎旺於亥子五更之時,故特甚也,惟八味丸以補其陰, 則腎中之水火既濟,而開闔之權得宜,況命門火之火旺,則能生土,而脾亦強矣, 有用六味丸加沉香、砂仁,以山藥未打糊,代蜜為丸,以攝火歸源而愈者, 有用六味丸加遠志、益智,兼調脾腎而愈者,有用六味丸七分,雜二神丸三分, 服之而愈者,有用五味子煎湯送四神丸者,有用二神丸加五味子、山苵萸、肉桂、 茴香,陳米飲糊為丸者服者,亦有屬酒積食積者,蓋一日進取之物, 至此時皆下大府而急奔也,但食積之瀉,其腹必脹滿,瀉後則頓減,瀉下皆是稀糞, 酒積瀉下,都是稀沫,或有兼血積者,與腎瀉之純清水液,迥乎不同也,審係何積, 即以何積治之。

 

石頑曰:泄瀉諸治法頗詳,何獨不及虛損之泄瀉也,蓋腎藏真陰虛,則火邪勝, 火邪上升,必傷肺而為咳逆,真陽虛則水邪勝,水氣內溢,必漬脾而為泄瀉, 既嗽且泄,上下俱病,先後天之氣並傷,故虛損關捩,全係乎此, 余嘗用理中丸加五味子以治下泄,異功散加細辛以治上咳,每每獲效, 若服之作脹發熱者,終難挽回,不可以其咳瀉俱緩,輕許其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0#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0:24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診〕內經云: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死, 其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泄而脈大者難治,大便赤瓣,飱泄脈小者, 手足寒難已,飱泄脈小,手足溫者易已。

 

脈經云:洩注脈緩,時小結者生, 浮大數者死,又洞泄食不化,脈微小留連者星,緊急者死,脈滑按之虛者,必下利, 腎脈小甚為洞泄,脾脈小為泄瀉。

 

仲景云: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腹鳴而滿, 四肢清,診其脈,洪大者死,腹大脹,四肢清,脫形,泄甚,不及一時而死, 下則泄瀉,上則吐痰,皆不已,為上下俱脫,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12:26 , Processed in 0.265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