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8-18 19:37: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膽液為濕所阻。漬於脾。浸淫肌肉。溢於皮膚。色如熏黃。陰主晦。治在脾。傷寒發黃。金匱黃疸立名雖異。治法多同。有辨證三十五條。出治一十二方。先審黃之必發不發。在於小便之利與不利。疸之易治難治。在於口之渴與不渴。再察瘀熱入胃之因。或因外並。或因內發。或因食穀。或因酣酒。或因勞色。有隨經蓄血。入水黃汗。上盛者。一身盡熱。下鬱者。小便為難。

 

又有表虛裡虛。熱除作噦。火劫致黃。知病有不一之因。故治有不紊之法。於是脈弦脅痛。少陽未罷。仍主以和。渴飲水漿。陽明化燥。急當瀉熱。濕在上以辛散。以風勝。濕在下。

 

以苦泄。以淡滲。如狂蓄血。勢所必攻。汗後溺白。自宜投補。酒客多蘊熱。先用清中。加之分利。後必顧其脾陽。女勞有穢濁。始以解毒。繼之滑竅。終當峻補腎陰。表虛者實衛。裡虛者建中。入水火劫。以及治逆變證。各立方論。以為後學津梁。若云寒濕在裡之治。陽明篇中惟見一則。不出方論。指人以寒濕中求。蓋脾本畏木。而喜風燥。制水而惡寒濕。今陰黃一證。外不因於六淫。內不傷於嗜欲。惟寒惟濕。譬以卑監之土。須暴風日之陽。純陰之病。療以辛熱無疑矣。

 

方雖不出。法已顯然。故不用多歧。恐滋人惑耳。今考諸家之說。丹溪云。不必分五疸。總是如 醬相似。以為得治黃之扼要。殊不知是言也。

 

以之混治陽黃。雖不中。不致增劇。以之治陰黃。下咽則斃。何異操刃。一言之易。遺誤後人。惟謙甫羅氏。具有卓識。力辨陰陽。遵傷寒寒濕之指。出茵陳四逆湯之治。繼往開來。活人有術。醫雖小道。功亦茂焉。喻嘉言陰黃一證。竟謂仲景方論亡失。恍若無所循從。不意其注傷寒。注金匱。辨論數千言。而獨於關鍵處明文。反為之蒙昧。雖云智者一失。亦未免會心之不遠也。

 

總之。羅氏可稱勤求古訓。朱氏失於小成自狃。嘉言喻氏。病在好發議論而已。今觀葉氏黃膽之案。寥寥數則。而於案中所云。夏秋疸病。濕熱氣蒸而成。其陽黃之治。了然於胸中。案中

 

又有治黃也。

 

而有非黃之論。揣其是病必求虛實。於是知其是病必辨陰陽。如遇陰黃。求治於先生者。決不以治陽之法治陰。而 人長命也。

 

苟非師仲景而藐丹溪。博覽群賢之論。

 

而不陷於一偏之說者。烏能及此。名不浮於實。道之得以久行也固宜。(蔣式玉)

 

徐評 疸之變症不一。案中只有瀉濕熱一法。其余並無良方。不知黃膽之疾。輕者即愈。重者有黃水成窠。久而不化。變態百出。以至傷生。消水窠之法。不可不考。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8%8 ... 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8 收起 理由
巨門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2:59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