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丁口組織】 民間祭祀最基本的組織型態。
丁是男丁,口是女性。
傳統社會的祭祀以庄社為單位,而庄社中的基本單位是家戶,理論上每家每戶都要納入庄社的祭祀組織,家戶以家長為代表參加頭家爐主的卜選,分擔祭祀事宜,而家戶中丁口則作為分擔祭祀費用的計數方式。
口是指已婚婦女而言,男丁則不分老少。
通常口錢只有丁錢的一半,未婚女性則不需盡繳納祭祀費用的義務,可見已婚女性在傳統社會的公眾事務參與上,只能算是半個社會人(halfsocialpersonhood),而未婚女性則沒有社會人格。
近年社會風氣大開,男女平權的觀念愈來愈普遍,丁錢與口錢已無差別,不分丁口,依人頭繳費的方式居多。
早期由頭家、爐主或廟公負責「題丁」的工作,也就是拿著記錄該庄社各家戶丁口人數的簿子,挨家挨戶收取丁口錢,如果看到孕婦,還要馬上增加一丁,取其生男丁的好兆頭。
臺灣南部有「廕丁」的習俗,指過60歲就可受子孫庇蔭不必繳丁口錢。
由於平常看不出丁口組織的運作,也有學者將其稱為隱形組織。
丁口組織的存在,可由每年祭神的疏文中看出,向神祈求平安的疏文上,會書明庄社的戶數與丁口數;
許多廟宇的牆上,會貼有祭祀費用收支的明細表;
有時也可看到丁口的紀錄,不過隨著丁口制的式微已較少見到。
因資本主義發展,人工有價,派人收丁口錢費時費力,因此大部分廟宇都改成由信徒隨意樂捐的方式。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