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中華民國道教會】 由道壇、道廟及道教界人士所組成的全國性道教組織。
簡稱道教總會。
由民間組織所運作,代表會員與內政部和社會各界進行聯繫。
其名稱雖與「中華民國佛教會」相似,但入會的各地道廟與道壇數量最多,個人會員數量亦最多、代表最廣,故具有總會的性質。
中國歷朝均對道教設有管理制度:如明、清二代中央設道籙司、府設道紀司、州置道正、縣置道會。
民國成立以後,政府也數度擬議設置「中華道教會」,終因戰亂而未能成功。
同一時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太平洋戰爭前後,曾組「道士會」,目的即是掌控、壓抑道廟的發展。
國民政府遷臺後,龍虎山正一派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來臺設嗣漢天師府,並結合趙家焯、蕭天石、李玉階等,於1951年先以道壇為主,後來擴及於地方民眾所建的地方公廟,先成立臺灣省道教會;
嗣後為因應中共在建國後曾有意成立全國性道教會,雖然中國大陸未能順利成立,而中華民國卻於1966年2月13日,在臺北市成立中華民國道教會,對外則稱作「中華道教總會」,首屆理事長為張恩溥。
中華民國道教會下設臺灣省、臺北市、高雄市3個道教會,以及21個縣、市級道教會,並附設多個委員會。
會內訂有道教教歌、會徽,並訂農曆1月1日為道教節。
為了便於與中國大陸交流,並擴展國際關係,於2006年另成立「中華道教總會」,兩會實為一體。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