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府王爺】 臺灣王爺信仰中最普遍的神祇。
廟宇主要分布於西部與南部,著名者如臺南縣(註1)南鯤鯓代天府和麻豆代天府,愈往北部愈少,在臺北市、縣則有一些搬遷到此的南部人建立的分廟與神壇。
五府千歲有多種組合,最常見的組合是大王爺李府千歲、二王爺池府千歲、三王爺吳府千歲、四王爺朱府千歲、五王爺范府千歲。
最被普遍奉祀的池府千歲相傳原名池夢彪,祖籍陳留(河南省開封附近),生於隋唐之季,後來在福建省同安當縣令時,吞下瘟神原本要降在人間的瘟藥以拯救轄下民眾,玉皇大帝感念其德,封他為代天巡狩的王爺。
池王爺的事蹟、像貌和浙江溫元帥高度相像。
溫元帥信仰起源於中國宋代,是一位可預防傳染病及瘟疫的區域性神祇,池王爺可說是溫元帥在閩、臺地區的演變。
臺灣8百多座王爺廟中,至少有131座以池王爺為唯一主神,加上以池王爺為一組王爺中的1人,和以池王爺為陪祀神的廟宇,總數超過全島王爺廟的一半。
池王爺的傳說有時也通用在五府千歲上,敘述瘟神在井中投毒,被五名進士發現,為救村民投身入毒井而死,後世祭此五人英靈,供奉為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具有預防及驅逐瘟疫的特徵,故不屬於需要用王船送走的瘟神。
五府千歲的聖誕日期不相同,農曆4月26日為李府王爺生日,隔天為范府王爺生日,農曆6月18日為池府王爺生日,中秋節為朱府王爺生日,農曆9月15日為吳府王爺生日。
王爺的誕辰會舉行盛大的進香活動,以藝陣表演、童乩和過爐最為可觀。
臺灣研究五府千歲的關鍵人物是中央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的劉枝萬先生,他的論文集〈臺灣的瘟神廟〉對於王爺信仰在臺灣的發展過程做了透徹的分析。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