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南投竹山紫南宮】 位於南投縣竹山鎮的「紫南宮」,昔稱「竹腳崎土地公廟」,又稱「大公廟」,以「借發財金」聞名全台,素有「神明銀行」之稱,與台北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屏東車城的福安宮,並稱為台灣三大土地公廟,因此有「北烘爐、中紫南、南車城」的稱呼作區別。
紫南宮的創建,緣起於明鄭時期,鄭成功命林圯將軍帶兵駐守水沙連(今竹山),而由林圯將軍手下杜、賴兩部將帶領先民開墾竹腳寮、后埔子庄等地。
之後逐漸拓展成聚落,但庄民開墾仍難免會遇番害威脅,因此為祈求平安,於是在清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由該地總理杜夫倡議,就今杜寮、后埔仔二庄庄民募款兩百銀圓而興建了「竹腳崎土地公廟」,至清道光年間稱「大公廟」,直至咸豐五年(西元1855年),庄民陳東水再倡,由庄民共同籌資七百銀圓改建,並更名為「紫南宮」。
至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由陳克己等,再度籌資壹仟柒佰銀圓,予以重建為磚、木造平屋之廟宇建築。
之後,到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因廟內木質建料已腐朽不堪,為了香客安全起見,決議於民國七十年(1981年)全部以鋼筋水泥建材重建迄今。
紫南宮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據說紫南宮曾受嘉慶君敕封,因此該廟土地公所戴為官帽,並有文武護將隨從。
此外,在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重建時,另再陪祀福德夫人土地婆,並加奉祀三官大帝及石頭公。
紫南宮廟雖小,卻極具歷史價值,保存了多項古文物,其中包括百年石製香爐及清朝光緒年間臺灣鎮總兵吳光亮所立的石碑「永濟義渡碑記」(現存紫南宮左側)。
除此之外,紫南宮也是一座極富傳奇色彩的廟宇,流傳著相當多的故事,包括「下井仔雍菜」、「石頭公」、「金錢龜」的傳說,以及「雙蛇護廟」、「小龍會」的神蹟。
但最讓紫南宮聞名全台的就是「借發財金」和一座斥資4千萬所打造「五星級廁所」。
紫南宮求取「福德金」,也就是「借發財金」,緣起於民國五十年代,當時正值台灣光復初期,百業待舉之際,紫南宮以急難救助及扶助居民的精神,以救急及協助居民創業,開放社寮地區居民,向土地公求取「福德金」,主要是提供居民生活上的經濟週轉,以及社區子弟在創業上的經濟協助,當時求取的最高金額曾達肆仟元(約當時本地二個多月的工資)。
至民國六十六年以後,由於紫南宮「借發財金」的名聲不逕而走,因此引起外地民眾前來求取福德金的熱潮,且信眾逐年增加,廟方有感經費不足,無法應付眾多求「福德金」的信眾,因此於民國七十二年起,規定求取「福德金」的金額為每人兩佰元為上限,讓所有信眾都能求取福德金,都能獲得土地公的庇佑,而事事順利,有求必應。
而紫南宮斥資4千萬所打造「五星級廁所」,建築風格還配合當地名產,設計成竹筍外型,公廁裡有育嬰室、室內噴水池,沖水到洗手台全都是感應式,還有感應式氣窗,足可媲美五星級飯店的奢華內裝。
但紫南宮一向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
對於地方的回饋不遺餘力。
因此特別重視教育工作,不但提供社寮國中、社寮國小、中洲國小三所學校全部的註冊費及獎學金。
對就讀高中、大專的社寮里民也給予學費補助。
每年補助老人會壹百萬元及社會文教基金會壹百萬元。
因此曾連續三年接受省府表揚「熱心公益貢獻獎」,民國八十八年及八十九年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馨獎」。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