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浴佛】 藉灌沐佛像以清淨身心的儀式。
通常在佛誕節舉行。
古印度有浴像習俗以清潔精神思想,據《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佛陀出生時,天降九龍吐清水為其沐浴,後代佛教徒因此以浴佛像來紀念佛陀誕生。
佛教傳入中國後,很早便有大規模的浴佛儀式,兩晉南北朝時代已流行於朝廷、仕宦和社會大眾之間。
由於佛陀誕生、出家、成道的日期有不同記載,歷代浴佛日期也有2月8日、4月8日或12月8日之分,元代後統一訂4月8日為佛誕日。
中國叢林依元代《敕修百丈清規》所定儀式浴佛,包括設花亭,中央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釋迦太子金像於蓮台的盤中,盛放浸過紫檀、沉香等香木或香花的水,以此香湯供養,盤中放小杓,在燃香祝禱祈願後,取香湯自佛頭上淋洗,並頌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功德莊嚴聚;
五濁眾生令離垢,願證如來淨法身。」
期望藉浴佛洗滌自身罪業。
《浴像功德經》說,浴佛能得淨念、淨信與親近諸佛等多種功德。
臺灣在佛教界的爭取下,在2000年訂佛誕日為「國定紀念日」,於五月的第二週日母親節這天為佛誕節。
浴佛結合感念佛恩、親恩,以及祈福的意義,許多道場以這天浴佛為年度盛事,且在信眾的推動下於公眾場所進行,參與人數常達數萬人。
此外,寺院也會在節日提供民眾浴佛,或將浴佛與朝山合併舉行。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