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4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燒戒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13:0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燒戒疤

 

(1953~2011)二戰後的臺灣佛教界,從1953年開始,每當由中國佛教會負責的傳戒大典舉行時,最後壓軸的就是:在新受戒者的光頭上燒出幾個「戒疤」,以便信徒容易辨識。

 

一般來說,燒「戒疤」都選擇在夜晚舉行。

 

這可能是避免白天天熱,剛燒過「戒疤」的紅腫頭皮,較不會發炎之故。

 

按照傳統的規定,凡是要接受燒「戒疤」的人,一律要不斷地唸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

 

如此稱念,據說,就可以增強當事者接受燒出「戒疤」的意願,並可減低彼等排斥、或害怕痛楚的心理。

 

這時,只見每個等著燒「戒疤」者,在大殿內外,零零落落地坐著,將「具」(一塊二尺多的襯墊布)展開披在肩上,宛若上理髮廳時所用的圍巾一樣。

 

而負責執行燒「戒疤」的戒師,首要的工作就是先用剃刀徹底刮光頭皮,不留一絲髮根,以免打印(作記號)和燒「戒疤」時出任何意外。

 

所以,這時新受戒者的頭皮,不但光亮,甚至刮得血跡隱然。

 

接著,在打上印記的地方,塗上一層棗泥,並把長約一公分成圓錐體的「香珠」(用易燃的香料製成),固定在棗泥上。

 

「香珠」的數目,過去在大陸戒場,有用七粒、九粒、十二粒或更多者。

 

1953年,在臺南大仙寺傳戒時,已減為三粒。

 

但堅持只用一粒,或用三粒以上的情形,也不能說沒有,不過應屬例外。

 

「香珠」燒到頭皮時,會產生劇痛和收縮的感覺,為了避免發炎和消腫,通常會預先準備削薄的西瓜皮,等燒了「戒疤」之後,將其舖在「戒疤」的周圍。

 

有時,為了防止燒時因害怕或劇痛而身體亂動,會有人幫忙按住受戒者肩膀,以方便戒師點火。

 

在戒師用香點燃鞭炮的方式,一一點燃「香珠」之後,快就會燒到頭皮,接著燒出清楚的「疤洞」。

 

為了減低隨之而來的劇痛和頭皮的收縮,以及調整不能適應的心理,這時戒場中的嚴格紀律就得暫停了,讓這些新受戒者自由散步活動,或隨意找人聊天。

 

因為此時的新受戒者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面臨劇烈的變化,急需調整,不妥善處理的話,很可能會留下極大的創傷,嚴重者甚至有可能會發瘋、中毒(頭皮發炎)或死亡。

 

不過,多數都可以撐過這一難熬的歷程。

 

之後,等到「戒牒」(受戒證書)領到手,有的人可以選擇回到原來剃度的寺院,也有不少人從此遠走高飛或自立門戶了。

 

至於燒「戒疤」本身,到底有無必要?

 

原先在印度出現的佛教僧團,未聽說有燒「戒疤」的需要或規定。

 

大陸地區,是到宋元以後,才逐漸流行此一習俗的。

 

所以,戰後從1953年起,在臺灣地區的佛教戒場,每當傳戒時,也照樣會在新受戒僧尼的頭上,燒出幾個「戒疤」。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6279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2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