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金門浯島城隍廟】 金門最重要的信仰重鎮。
城隍原是中國古代捍衛城牆的自然神祇,後來逐步蛻變成祈福禳災、護國祐民的俗世神;
五代時已由官方晉加封號,明太祖則是秩級化加封晉爵:中央秩封都城隍、地方府稱公、州稱侯、縣稱伯。
金門浯島城隍廟邑主城隍為縣級城隍,因此又稱「顯佑伯」。
城隍爺既是信徒的守護神,又兼有司法神功能,城隍信仰扮演重要的社教功能。
金門目前共有古地城隍廟、浯島城隍廟、東嶽泰山廟等3間城隍廟。
1387年(洪武20年)江夏侯周德興築千戶所城於「金門城村」,同時興建「古地城隍廟」,神誕日為農曆5月17日。
1680年(康熙19年)總兵陳龍將金門行政中心遷治於後浦(今金城鎮),古地城隍也隨之分爐至後浦西門里,這便是浯島城隍廟的由來。
浯島城隍廟於1994年秋擴建,歷時3年落成,是三開間兩進式,並加左右護龍的南方「不見木」(鋼筋水泥)仿古建築,石雕、剪黏、泥塑、彩繪、藻井一應俱全。
屋頂採歇山重簷式華麗建築,廟埕因戲臺後移而更加寬敞。
浯島城隍遷治為農曆4月12日,其後即以該日為浯島城隍廟的廟會日,也是全島最大廟會慶典活動,金城鎮街道萬人空巷、場景熱鬧,民間習稱為「迎城隍」。
另一間位處金沙鎮田浦村的東嶽泰山廟,則分爐自山東東嶽城隍廟,廟中主奉城隍公、城隍娘,神誕日為農曆3月28日,建醮日為農曆8月15日。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