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長老宗】 以加爾文神學思想為依據的教團總稱。
源自16世紀瑞士宗教改革所出現的「歸正教會」(ReformedChurch)之一支。
16世紀德國天主教神學教授馬丁‧路德(MartinLuther)於1517年10月31日發起「宗教改革運動」(Reformation)時,瑞士人文主義學者慈運理(HuldreichZwingli)加以響應,從而啟蒙歐克蘭巴丟斯(JoanOecolampadius)、則爾(MarthewZell)、卡必多(WolfgangCapito)、布澤(MartinButzer)、布寧格(HeinrichBullinger)等人,在瑞士協助慈運理從事宗教改革。
稍後日內瓦市的改革者法內爾(GuillaumeFarel)引介來自法國的約翰‧加爾文(JohnCalvin)駐在日內瓦進行宗教改革,奠定「歸正教會」的基礎,和德國提倡宗教改革的信義宗(Lutheranism)教團並駕齊驅。
長老宗雖然源自歸正教會的加爾文主義系統,但因是從英國蘇格蘭宗教改革發展而出,所以也有它獨特的一面。
至少「長老宗」(Presbyterianism)這一名稱,就已呈現其獨特性。
長老宗創始人約翰‧諾克斯(JohnKnox)原為蘇格蘭天主教神父,因積極參與宗教改革運動而亡命瑞士日內瓦,成為加爾文的門下。
1559年他回到蘇格蘭從事由國會支持的宗教改革,並以加爾文主義之神學制訂信條及教會管理法規,從此形成以長老會(Presbytery)為中心的教會體制。
長老宗的信仰特色,除強調《新舊約聖經》之權威及「信徒皆祭司」外,更力主「得救唯有來自基督恩典」、「榮耀只歸上主」(soliDeogloria)的信仰原則。
洗禮儀式採滴水禮,聖餐強調象徵論。
而其蒙揀選得救恩,或是受責罰進入滅亡的「預定論」信仰及「西敏斯德信仰告白」(WestminsterConfession),為長老宗神學的特色。
臺灣的長老宗全名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ThePresbyterianChurchinTaiwan),分南與北兩個教區。
南部教區於1865年由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師(Dr.JamesL.Maxwell,1835-1921)所創立,北部教區於1872年由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牧師(Rev.GeorgeL.Mackay)所開拓。
就教勢論,臺灣一百多個基督教宗派中,據長老教會總會2006年統計共有1215間教會,為時下臺灣最大的基督教團體。
臺灣社會尚有信正長老會、改革宗長老會、道生長老會、長老會新生教團、永樂獨立長老教會等其他長老宗教團,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自國外或於本地創立的教團,然而規模不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