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張光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5:0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張光直

 

考古學家,臺北板橋人。

 

父親張我軍為臺灣知名作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往北平(今北京),就讀北平師範大學。

 

1931年(民國20年)張光直出生於北平,1946年底回臺灣,入臺北建國中學,因「四六事件」而在1949年4月至1950年3月間受到牢獄之災。

 

1950年考上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1955年入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從HallamMoviusJr.、GordonR.Willey、LauristonWard和ClydeKluckhohn等名師習考古學和人類學,1960年獲博士學位;

 

歷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人類學系講師、教授、系主任、東亞評議會主任等職務,1984年任哈佛大學JohnE.Hudson考古學講座教授,1994年退休後,應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之聘,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1996年因疾病纏身,改任中央研究院顧問。

 

學術成就以聚落考古學理論、史前史理論、中國考古學、臺灣考古學最為顯著,對民族學研究中之親屬研究具有重要的貢獻。

 

1963年出版重要著作“TheArchaeologyofAncientChina”(《古代中國考古學》,1968年、1977年、1986年分別出版第二、三、四版),整理與系統化龐大的中國考古資料,並建立區域文化系統與文化發展的模型,以龍山形成期(Lungshanoid)、互動圈(交互作用圈,interactionsphere)作為解釋模型,在東亞、歐洲、北美洲流傳很廣,被許多大學與研究所採作教科書。

 

在臺灣考古學方面,致力於建構史前文化層序,1964-1965年從耶魯大學回臺,與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合作,進行「臺灣史前文化史研究計畫」,建立第一批絕對年代學資料,並配合地層學完成臺灣史前文化發展體系之架構。

 

1972-1974年從耶魯大學回臺,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共同合作,聯合地質、地形、動物、植物、民族、考古等六大學科,進行「臺灣省濁水大肚二溪自然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劃」(簡稱「濁大計劃」),引入文化生態學與綜合性研究計畫,培育大量人才。

 

1986年回臺灣在中央研究院成立「臺灣史田野研究室」,提出廣義臺灣史的看法,並成立臺灣史研究機構,為當代臺灣史蓬勃研究的起始。

 

張光直從臺灣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等資料出發,建構南島民族遷移史,指出臺灣可能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臺灣史前史是了解太平洋遠古史的起點,此一說法為南島民族遷移最重要的學說。

 

其在學術上之傑出成就和貢獻,歷獲多種榮譽,如中央研究院院士(1974年)、美國科學院院士(1979年)、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1980年)、山東大學榮譽教授(1984年)、賓州大學博物館LucyWhartonDrexel考古學獎章(1987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和美國亞洲學會終身傑出成就獎(1996年)等。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203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5:58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