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清日甲午戰爭】 日本稱作「第一次日清戰爭」,因發生在甲午年,因此又被稱為「清日甲午戰爭」。
西元1894年四月初,朝鮮發生東學黨事件,清廷與日本應朝鮮之託,同時派兵進入朝鮮平亂。
亂事平定之後,中日雙方展開撤兵的交涉,但由於雙方皆不願放棄在朝鮮所獲得的利益,因此談判始終無法得到共識。
同年七月二十五日,日軍攻擊清軍增援牙山的運兵船高陞號,雙方在豐島海域展開激戰,正式揭開甲午戰爭的序幕。
甲午戰爭可分成陸戰與海戰兩部分,主要的陸戰是牙山之戰及平壤之戰,海戰則包括豐島海戰、黃海大東溝海戰、威海衛海戰及澎湖海戰等。
這些戰役清軍連戰皆敗,陸戰部分因為直隸提督葉志超的怠慢與疏失而使清軍在平壤遭到日軍的圍困,最後全線潰敗;
海戰則因為北洋艦隊戰術及武器的落後而造成在黃海及威海衛兩役後艦隊幾乎全滅的結果。
另一方面,日軍為了截斷中國沿海交通,在西元1895年時由海軍中將伊東祐享組成了一支南征軍(澎湖佔領軍)在三月二十三日以砲擊及登陸的方式向澎湖進攻,二十五日佔領馬公城,二十六日澎湖總兵周振邦撤退逃往台灣,日軍控制了整個澎湖群島。
甲午戰爭的結果,不僅讓日本躍升為軍事強國之一,清廷割讓台灣、澎湖為日本的領土,同時也喪失了對朝鮮的宗主權,而日本所獲得的龐大賠款更成為日後繼續擴張的根本。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