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7:1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

 

《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是「臺灣省濁水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科技研究計畫」(簡稱「濁大計畫」)中有關考古學調查工作的成果報告,由知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擔任主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贊助印製,於民國六十六年五月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發行,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第七十號專刊。

 

這本考古調查報告的內容,主要是呈現濁大計畫於民國六十一年到六十三年(即濁大計畫第一期)這兩年間的考古工作成果。

 

首先,主編張光直先生先介紹整個濁大計畫的緣起,主要是為了研究濁大流域裡古今居民的歷史及他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且希望綜合考古、民族、地質、地形、動物、植物等學科的研究,來解決這個區域中有關考古學與民族學的問題,因此這個計畫是以考古學為主來進行設計的,這也說明了考古學在濁大計畫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參與這兩年考古調查計畫的學者,在本書中報告了在幾個區域與遺址的調查結果,總共包括了:台中縣(註1)大肚山臺地與彰化南投縣境八卦山臺地、南投縣烏溪河谷、埔里盆地、魚池鄉、濁水溪中游北岸與南岸竹山丘陵七個地區,以及牛罵頭、頂街、舊社、十八張、大邱園五個遺址的考古調查成果。

 

張光直先生於本書的最後,簡介了濁大流域從日據時代開始的考古簡史,並且從史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來將濁大流域的自然環境分成海岸平原及台中盆地區、海岸與盆地邊緣臺地區、中游的河邊臺地區、埔里盆地群區、山地區五個類型,然後再討論不同的自然環境類型中各有什麼樣的史前文化。

 

此外,張光直先生從工作人員將考古調查所得的陶片、石器等遺物進行分類與排序的成果,以及綜合放射性碳十四標本的年代測定結果,初步建立了濁大流域在新石器時代的年代序列:最早的史前文化是大坌坑式陶片所代表的文化層,其次依序為繩紋紅陶、灰黑陶與素面紅陶、刻印紋的灰黑陶。

 

同時他也報告了此區域中上述各個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表現,以及提出有待更進一步討論的各種問題,為第一期的濁大計畫考古調查工作成果作個總結。

 

《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讓我們看到了利用跨學科進行「科際合作」研究的成果,並且提醒了考古學者「生態研究」的概念對考古工作的重要性,雖然這本調查報告只呈現了濁大計畫第一期的工作結果,但是它所展現的研究方法與考古成果,對於台灣考古學研究提供了不少方針與建議,使本書在台灣考古學相關書籍中,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24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6:43 , Processed in 0.079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