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犂舌尾遺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7:1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犂舌尾遺址

 

犂舌尾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註1)三峽鎮(註2)嘉添里。

 

可由三峽往白雞的公路進入,公路行經約900公尺處有一大轉彎,在彎道的左側路邊,即為遺址所在,遺址所在處,為當地地名為犁舌尾松柏林山的山坡;

 

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21`23",北緯25°54`54",地形為台北盆地西南邊緣的丘陵緩坡,地質屬黃褐色砂岩層。

 

1956年10月盛清沂與林興仁、吳基瑞兩先生在發現鵠尾山遺址後,於當月30日即從鵠尾山遺址附近向南溯河繼續調查,到了犂舌尾這個地方,發現路邊高崖上有一狹小且平坦的山坡,於是前去調查即發現此遺址。

 

當時後發現此遺址地勢為北高南低,北面高處海拔170餘公尺,南邊有臺車道,道下有打鐵坑河與三峽河交匯,往北流向山峽。

 

從打鐵坑河至山麓,斜坡平坦土質肥沃,種植蔬菜和相思樹林,而遺物發現的範圍在斜坡平坦處,南北約100餘公尺,東西約200公尺(盛清1960)。

 

盛清沂等三位此次調查所採集到的遺物為打製石斧、打剝製石鋤及石器殘件5件質地均為砂岩,另有兩縊型網墜3件。

 

除上述外1990年執行「台灣地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畫」亦曾於此做過地表調查,之後於2004年執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畫第七期」時,陳得仁先生亦曾對此遺址做過較為詳細的調查,採集到橙皮灰胎夾砂陶、石錛、石片器、石錘、石片、不明器型磨製板岩。

 

依據多次調查的結果,除了石器難就質地及器型辨識其文化內涵外,所採集到的陶器的質地為橙皮灰胎夾砂陶,這種陶類為典型「圓山文化」的陶器質地,因此,一般可以理解到本遺址的文化歸屬為「圓山文化」,年代約在3200-1800B.P左右,其陶器特徵是多赤褐乃至灰褐含砂粗質地(盛清1960),石器質地則有區域性差別,圓山文化在台北盆地南西側的遺址所出土的遺物中,石器以砂岩為主。

 

在2004年調查當時發現,遺址所在山坡為相思樹林、民宅、菜園、竹林和一座墳墓所覆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12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3:45 , Processed in 0.0624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