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王添灯】 王添灯,生於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台北州文山郡新店庄(新店安坑),卒於民國36年(西元1947年)。
他的祖父是一位漢醫、父親是茶農。
王添灯自安坑公學校畢業後,輾轉才進入新店庄役場工作,並就讀於台北成淵中學夜間部,畢業後考試通過調往台北市役所,1929年辭去公職①致力於漢醫振興,推動「皇漢醫道復活運動」,也編輯過醫藥方面的書籍。
1930年八月參加「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籌組工作,之後任台北支部重要幹部。
1931年開設文山茶行投入了茶葉生意,他更利用生意之便與政治、社會運動相結合。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王添灯終戰之初就加入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台北分團的主任。
1946年台灣各級民意代表選舉,王添灯在茶葉工會同業積極運作下出馬參選,當選省參議員。
針對台灣的行政長官公署的腐敗無能及公務人員貪污、經濟亂象,他提出許多尖銳的批判。
其中以「台灣同胞與台灣糖包」、「白蟻吃鴉片」等尖銳質詢受到民眾的贊賞。
而在局勢混亂時代下,他又能堅守原則不受當局提出的經濟利益交換。
同年《人民導報》改組,他擔任社長,支持高雄農民的抗爭,此事件更促使王添灯創辦《自由報》,探討台灣地方自治問題。
翌年發生二二八事件,他擔任二二八處理委員會宣傳組組長,在三月六日草擬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三月七日開會時在紛亂的會場中被追加成四十二條,成為行政長官公署進行大屠殺的藉口。
十二日傳出他被捕,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他的消息,傳言他是被情治人員放火燒死。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175 |